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近段時間,發動機機油增多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隨即網上有不少網友就此事留言,認為機油增多比燒機油更可怕,事實真的如此?

燒機油比機油增多的後果更嚴重

對於機油增多的問題,我們之前已在《機油液麵升高、機油蓋現乳化物,車主該怎麼做?》一文中有所探討。簡單來說,機油增多的原因主要是混進了汽油,這是目前廣泛存在於發動機中的現象,發動機上也有針對性的設計(如曲軸箱通風),只要為發動機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保持良好的用車習慣,基本可以杜絕這一現象。事實上,因機油增多而導致發動機損壞的案例並不多。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機油尺上不同的點表示不同的意思。如上圖,點1表示機油下限,點2表示機油上限,點3並非所有機油尺都有,該點表示機油增加的極限。

機油消耗異常主要原因有兩種,一是機油滲漏,二是燒機油。前者只要把滲漏的原因找到就可解決,問題一般不大;但如果是燒機油,車主就需要重視,這可能會導致嚴重後果。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如果是因發動機密封不良導致機油滲漏,這種機油消耗異常只需更換密封元件即可,無需太過擔心。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排氣管排出淡藍色廢氣,是發動機燒機油的主要表徵。

有些用戶可能認為,燒機油沒什麼大礙,無非時不時添加一點機油而已。事實上,機油燃燒後會使燃燒室內部產生大量積碳,如積聚在火花塞電極表面,會影響點火強度;積聚在噴油器(缸內直噴)表面,會影響燃油的霧化;積聚在進排氣門上,則有可能影響氣缸的密封;積聚在活塞環槽內,則對活塞環造成影響,導致燃燒室密封不嚴甚至拉缸。此外,若積碳積聚過多,還會改變發動機壓縮比,導致發動機頻繁出現爆震。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背部出現嚴重積碳的氣門與正常氣門對比。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嚴重的燒機油產生的大量積碳導致活塞環卡死。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發動機燒機油產生的積碳,多會對活塞的正常運作造成影響。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活塞環處的嚴重積碳,還會引起發動機拉缸。

此外,機油燃燒後的廢氣,還會使排氣管道的氧傳感器失效,使發動機ECU的控制出現偏差,影響正常的燃油供給,嚴重時會影響油耗和動力性能。

機油廢氣還會汙染排氣管中的三元催化轉換器,該部件的作用,是把汽油正常燃燒後產生的有害氮氧化合物轉換成其它無毒氣體,嚴重的燒機油會引起三元催化轉換器“中毒”,導致失效。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由於機油配方中含有磷、鋅等化學元素,燃燒後會附著在三元催化轉換器催化劑的表面,使催化劑無法與廢氣接觸,從而失去了催化作用。

更致命的,是燒機油對發動機造成的一系列影響,就像是慢性疾病,會逐步惡化。起初的症狀可能只是排氣管冒藍煙,且在單個保養週期內無需添加機油,發動機的動力性能、油耗也未有明顯的影響。但如放任不理,則會逐漸惡化,需頻繁添加機油,且可能對發動機的活塞、活塞環、氣缸壁造成異常磨損,甚至會導致發動機大修。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發動機為何燒機油?

燒機油的主要原因有氣門油封滲漏、油氣分離器失效、活塞環異常、氣缸缸體磨損等。其中,以氣門油封滲漏尤為普遍,這種症狀常見於使用時間較長的發動機,屬發動機老化的一種,只需更換氣門油封就可解決。但如果處理不及時,會讓氣門背面產生大量積碳,降低發動機的進氣效率,且積碳也有可能引起氣門密封不嚴。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老化後的氣門油封引起機油滲漏,導致燒機油。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由於維修量較大,目前國內已經普及免拆汽缸蓋更換氣門油封的技術。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維修店換下來的老化氣門油封,數量之多令人咋舌。

而因油汽分離器導致的發動機燒機油,同樣相當常見。此前大眾EA888發動機大面積出現燒機油,後來有用戶指出是油氣分離器出現問題。油氣分離器是發動機PCV系統(曲軸箱強制通風系統)的重要組成,該系統用於排出曲軸箱竄氣(發動機工作時,會有部分可燃混合氣和燃燒產物經活塞環由汽缸竄入曲軸箱內),引導這部分氣體重新進入燃燒室燃燒,最終隨排氣系統排出。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油氣分離器故障或失效,使機油蒸汽進入燃燒室,造成燒機油。

但由於發動機工作溫度較高,有一部分機油也會氣化,隨之進入到PCV系統,為了防止這部分機油蒸汽參與燃燒,就需要油氣分離器。油氣分離器的原理就是通過降溫,讓機油蒸汽重新轉化成液態,流回到曲軸箱內,而其它的部分可燃混合氣和燃燒產物,則繼續保持氣態的形式,進入到進氣管道中。如油氣分離器的工作溫度過高或管路長度不足時,則有可能降低其轉換機油蒸汽的效率,導致有部分機油蒸汽參與燃燒,造成機油消耗異常。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發動機PCV循環中的油氣分離器,能夠將蒸發後的機油蒸汽冷卻液化,並重新流回油底殼,杜絕機油出現異常損耗。

由活塞環故障導致的燒機油,原因主要是活塞環存在質量問題或過度磨損導致。較為典型的例子是2006款的豐田凱美瑞,這款車由於活塞環存在缺陷,某個批次的發動機大面積出現燒機油故障,用戶只能通過更換活塞環等方法解決。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如活塞環一般由兩道氣環和一道油環組成,如在設計或加工材料出現問題,將導致發動機燒機油。

至於活塞環過度磨損,以及氣缸缸體磨損與發動機的使用情況和保養、維修質量有關,在此就不展開了。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根治燒機油,關鍵在降溫

既然燒機油的原因都知道,為何就難以杜絕呢?如氣門油封容易老化、油氣分離器效率不足,難道就無法在發動機設計過程中得到解決?更為奇怪的是,這兩種最為常見的燒機油原因,多發於歐系品牌車型中,是這些汽車品牌偷工減料嗎?其實不然,問題的關鍵在於高溫。

一直以來,歐系品牌車企傾向於將發動機的工作溫度設定得較高,在100℃左右,比日系品牌車型普遍高10-20℃。這樣的設計,能有效提升發動機的燃效,提升動力,降低油耗,對車輛長途高速行駛相當有利。

但為滿足發動機的正常工作,其活動部件就必須考慮大溫差(相對於常溫)帶來的熱脹冷縮影響,採用較大的零部件配合間隙,需要使用油膜厚度高、強度大的機油來彌補。此外,渦輪增壓技術的廣泛應用,也進一步加重了機油的負擔。為此,這類發動機大多推薦使用高粘度機油。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在某些車型上,會直接顯示機油溫度,提醒車主注意油溫。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渦輪增壓器的工作溫度相當高。

問題正出於此,這種發動機設計理念,是基於車輛正常行駛,能獲得充分散熱的前提下的。但如果長時間低速行駛,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平衡就被打破,發動機將面臨比正常高10-20℃的工作溫度。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長時間的堵車,會打破發動機冷卻系統的平衡,使發動機工作溫度升高。

發動機長期在超高溫環境工作,由橡膠製成的密封原件、水管都會因此而快速老化。同時高溫也加快了機油的蒸發速度,產生油氣分離器無法處理的大量機油蒸汽。因此,採用高工作溫度設計的發動機,若長期高於正常溫度工作,就會加速燒機油現象的發生。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如發動機長期工作在高溫下運行,將加速橡膠部件的老化。

很多用戶會在車輛出現燒機油症狀後,選擇使用粘度更高的機油來改善。然而這種做法只能暫時緩解症狀,因為高粘度機油換來的是更低的流動性能,勢必再次提高發動機的工作溫度,使燒機油持續惡化。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當發動機出現燒機油後,更換粘度更高的機油,並不是有效的解決辦法。

真正要解決這類發動機燒機油症狀,就要從降溫著手。例如我認識一位奧迪A3車主,車輛出現輕微燒機油,在保養時根據修理廠的建議更換了加大的鋁合金油底殼,這種油底殼容量更大,且對散熱進行了相關優化,能降低機油溫度。此後,車輛的燒機油問題就得到了解決。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改裝的發動機油底殼,不僅能夠容納更多的機油,還有加強散熱效能的風冷鰭片,提升了機油的冷卻效能。

相對於這種較為昂貴的解決方式,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也能有效降低發動機的工作溫度。如提升車輛的行駛速度,勿在停車或低速下轟踩油門,這些都是有效的降低發動機工作溫度的方式。

在汽車後市場,有一種號稱能提高發動機的散熱效率,降低發動機溫度的產品。但我本人並不推薦大家使用,尤其是高溫型發動機。原因是這種無水冷卻液,實際成分是某種油液,比熱容小於普通冷卻液中的水,散熱性能並不及原廠冷卻液。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宣稱能降低發動機溫度的無水冷卻液,實際上比熱容較普通冷卻液小,因此升溫慢,散熱效能差。

幸運的是,發動機高溫設計引起的發動機零部件快速老化,最終釀成燒機油的現象,將有望得到改善。去年,梅賽德斯-奔馳就率先公佈了基於ACEA C5-16規範的全新機油規格認證——MB 229.71,這是歐系品牌發動機從高溫設計向低溫設計轉變的標誌。目前,通過此認證的只有兩款SAE規格同為0W-20的低粘度機油,這種低粘度機油已被日系品牌車型廣泛使用。從實際測試結果來看,採用低粘度的機油後,在正常行駛下,發動機機油溫度能保持在80℃左右,提升了發動機的耐久性能。


機油增多和燒機油都不是好事,但誰更“致命”?

隨著低粘度機油認證的發佈,梅賽德斯-奔馳率先帶領歐系品牌進入低工作溫度發動機的新時代。

從目前掌握到的資料來看,除日系品牌車型和2013年後生產的韓系品牌車型外,德系品牌車型中的部分新型發動機,都已經開始推薦使用低粘度機油了,包括大眾EA888(第三代2.0T發動機車型),寶馬B38、B48、B58,奔馳M264、M256、OM654等機型。

對於任何一款發動機,機油的加註量一般允許存在誤差,這也就是機油尺上會設置上限與下限刻度的原因。一臺狀態正常的發動機,在單次保養週期內,機油量應該會保持在上限與下限之間,無需額外對機油進行維護。機油相關的故障,一般都可以避免,前提是需要車主嚴格按照車輛使用手冊的規定,按時按質保養,並養成良好的駕駛習慣,使發動機能夠在合適的環境中工作。


文 | 彭梓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