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府“一號文”解讀|東莞將在公共場所設置AED至少200臺

在2020年,東莞將推廣應急救護知識普及、發展紅十字特色志願服務,助力全市精神文明建設。今年,全市計劃完成6萬人次普及性應急救護知識培訓,將全市接受應急救護知識培訓人數佔比全市人口提高至5%左右,並在公共場所設置AED不少於200臺。

2020年東莞市政府一號文《關於堅持和完善民生保障機制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實施意見》提出,全市要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推進 “友善之城”“好人之城”“志願之城”“希望之城”和文明美麗村居建設,全力爭創全國文明城市“五連冠”、全國雙擁模範城“九連冠”。

為此,東莞紅十字會將全面凝聚社會力量參與民生建設,發揮紅十字會在全面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中的積極作用,為全市建設高水平小康社會的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普及應急救護知識

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2020年,我們計劃完成6萬人次普及性應急救護知識培訓,到今年底,將我市接受應急救護知識培訓人數佔比全市人口提高至5%左右。”東莞市紅十字會有關負責人介紹,今年擬聯合市教育局在全市中學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培訓,範圍覆蓋全市高一級學生,擴大全市應急救護培訓的覆蓋面,提高全市中學生應急救護知識水平。

在生命安全健康體驗館,體驗者可以身臨其境地操作在火災、觸電、地震、電梯失控、野外求生、高樓逃生等突發情況發生時逃生避險的辦法,更直觀地學習到生命安全應急救護技能。今年,體驗館繼續免費向市民開放,同時向市民開展應急救護知識宣教活動,預計全年宣教10000人次以上。體驗館將能提高市民面臨突發事件自救自護的能力,最大限度減輕事故的損失。

通過大力普及救護知識“進社區、進農村、進機關及企事業單位、進學校、進家庭”活動,東莞將提升市民自救互救能力。

強化公共區域安全保障

全市設置AED不少於200臺

被稱為救命神器的AED(自動體外除顫器),在去年受到了市民的廣泛關注。但在公共場所,其數量普遍較少,很多市民呼籲能否增加AED數量。

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為了強化全市公共區域安全保障,2020年,東莞市紅十字會計劃在市內各交通重要站點、各政務服務中心、景區、公園等人員密集的公共場所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不少於200臺,其中市設置50臺,各鎮街(園區)設置不少於5臺。

同時,東莞市紅十字會將在設置單位對工作人員免費進行“AED機使用急救技能”培訓、普及應急救護知識,提高廣大市民自救互救的能力和水平,提升全市衛生安全應急能力,健全公共安全保障體系。

弘揚紅十字精神

凝聚社會力量發展志願服務

2019年11月29日,石龍居民雷仲華為一名白血病患者捐獻造血幹細胞,他是東莞第60例,同時也是廣東第798例,全國第9169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據統計,截至3月21日,東莞已有62例造血幹細胞捐獻者。

市府“一号文”解读|东莞将在公共场所设置AED至少200台

通過凝聚社會各方誌願力量,東莞市紅十字會進一步壯大志願服務隊伍,提升服務能力,用行動詮釋“人道、博愛、奉獻”的紅十字精神,為社會傳遞正能量。

目前,市紅十字會擁有19支紅十字志願服務隊、13個志願服務項目,登記在冊的志願者7384人。2020年,市紅十字會志願服務隊預計服務市民約200萬人次,在組織和引領紅十字志願者做好“三救三獻”工作的同時,計劃在“5.8世界紅十字日”“世界急救日”“世界骨髓捐獻者日”等重要節日,開展形式多樣的公益宣傳活動。

通過倡導形成“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良好社會風氣,市紅十字會將在全社會營造崇德向善的濃厚氛圍,為東莞建設“好人之城”“希望之城”,作出應有的貢獻。

【記者】歐雅琴

【攝影】孫俊傑

部分圖片由受訪單位提供

【作者】 歐雅琴 孫俊傑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