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是一個陝北人才輩出的時代



公元1644年,對於中國歷史來說是一個極其重要的年份,充斥著戰亂、天災、人禍以及混亂的政局。同年4月25日,李自成領導的農民起義軍一路勢如破竹地攻入北京,大明崇禎皇帝在宮城內煤山上自縊殉國,延續了276年國祚的大明王朝終因內憂外患而"壽終正寢"。此後,大順政權的李自成、關外的滿清政權都先後在北京稱帝建都,北京的老百姓戲劇性地見證了三次政權的輪替。而讓人不可思議的是,也就這一年,中華大地上也同時存在四個政權,分別是大順(李自成建立)、清朝(滿族人建立)、大西(張獻忠建立)以及南明的弘光政權,而這四個政權之中有兩個就是陝北人建立的。可以說這一歷史時期,陝北人才輩出,甚至左右了中國歷史的走向。

明末清初是一個陝北人才輩出的時代

明末清初,四個政權並立。


一、 明末農民起義始於陝北

17世紀初,大明王朝經歷了萬曆皇帝三十年不臨的胡亂折騰,導致吏治腐敗、朋黨林立,老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其統治根基已然變得鬆散,王朝大廈的坍塌似乎已不可避免。可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也就在這一時期中國的氣候進入了歷史學家常提到的小冰期,整個北方地區的氣溫大幅度下降,旱災頻繁發生,使得糧食產量大幅減少,給古代中國脆弱的農耕經濟帶了致命性的打擊。再加上明朝在遼東軍事上所需大量軍餉,所以大幅度地增加徭役賦稅,無數貧苦農民破產,無法生存,這也為後來大規模地農民起義奠定了基礎。

明末清初是一個陝北人才輩出的時代

乾涸的大地

明代的陝北地區,植被破壞嚴重,土地荒漠化現象突出,可謂是土地貧瘠、生產落後,加之進入小冰期時連年乾旱,糧食顆粒無收,陝北成為整個明朝受影響最為嚴重的地區。筆者從安塞縣誌中明末安塞籍官員馬茂才所著的《備陳災變疏》一文中摘取了一小節,來看陝北地區嚴重的災難。

臣鄉延安府。自去歲一年無雨。草木枯焦。八九月間。民爭採山間蓬草而食。其粒類糠皮。其味枯而澀。食之僅可以延以不死。至十月以後蓬盡矣。則剝樹皮而食。諸樹唯榆皮差善。雜以他樹皮以為食。亦可稍緩其死。迨年終而樹皮又盡矣。則又掘其山中石塊而食。石性冷而味腥。少食輒飽。不數日則腹脹下墜而死。

最終,1627年,在陝北安塞首先爆發了大規模地農民起義,掀開了推翻大明王朝腐朽統治的序幕,隨後起義的戰火燃燒至半壁河山,最終讓曾經不可一世的大明朝灰飛煙滅。

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末農民起義的隊伍裡領導成員大多是陝北人,比如最早的

"闖王"高迎翔來自延安安塞、推翻明朝的李自成來自榆林米脂、建立大西政權的張獻忠來自榆林定邊等。而正是這些出身卑微的泥腿子們推翻了那個曾經無比強大輝煌的大明王朝。

明末清初是一個陝北人才輩出的時代

明末農民起義轉戰圖


二、 推翻大明,建立王朝

起義之後,陝北農民起義軍轉戰北方各地,所到之處群眾紛紛響應,義軍隊伍不斷壯大,所到之處嚴懲腐敗官吏、開倉放糧。陝北起義震驚了明廷統治者,崇禎帝先後啟用了多位股肱之臣圍剿農民軍,洪承疇、孫傳庭都先後鎮壓並擊敗農民軍,1635年,明廷俘虜了並殺害了義軍領袖高迎翔,起義運動隨之轉入低潮。

明末清初是一個陝北人才輩出的時代

闖王李自成


隨後,農民軍主要分為兩支隊伍,一支為李自成所領導,活躍在西北地區,另一隻為張獻忠所領導,活動在湖南、湖北以及安徽一帶。此後,明廷雖能不斷擊敗義軍,但始終無法完全剿滅。尤其是,起義軍吸取了前期鬥爭經驗,開始聽取知識分子的建議,提出"施仁義,收人心"的策略,逐漸在軍事、政治、戰略上都做出重大調整,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農民軍也由之前的戰略守勢變為戰略攻勢。1644年初,李自成在西安建立大順政權,並於3月攻陷北京滅亡明朝。同年8月,張獻忠轉戰四川,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這一時期由陝北人領導的農民起義也達到最高潮。

三、聯手南明,並肩抗清

農民出身的李自成,顯然沒有想到能這麼容易就拿下北京,而且可以說毫無治國方略的他也在北京錯失了一舉拿下天下的最佳時機,在歷史最緊要的關頭,農民階級的侷限性成為了他最致命的弱點。

1644年4月,在明將吳三桂和滿清的聯合進攻之下,李自成倉皇出逃南下,滿清遷都北京,收編明朝降將部眾,並南下剿滅了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滅亡南明弘光、隆武政權。李自成和張獻忠先後戰死,這時,農民起義軍和明朝殘餘勢力結束內鬥,意識到共同的敵人是滿清這個外族政權,於是,雙方聯合起來共同抵抗清軍。在抗清過程中農民軍湧現了多位傑出的軍事領袖,"兩蹶名王,天下震動"的延安人李定國最為出色,他擁立南明永曆帝,在西南邊陲積極抗清,先後擊敗並斬殺清廷定南王孔有德和敬謹親王尼堪,讓南明的抗清形勢大為好轉,可惜,由於義兄孫可望的背叛降清使得本來大好的局面付之東流。


明末清初是一個陝北人才輩出的時代

南明支柱-李定國


康熙元年(1662年),大明永曆帝與其子被吳三桂從緬甸俘虜帶回昆明後絞殺;李定國在緬甸得知永曆帝的死訊後憂憤而死,同時也標誌著持續了三十多年之久的明末農民軍餘部完全失敗。

縱觀古代中國歷史,陝北地區在清代之前一直都是中原王朝和遊牧名族爭奪之地,軍事地位極為重要。但陝北人作為一個群體卻很少能夠活躍於歷史舞臺之上,唯在明末清初之際,陝北人才輩出,湧現出數位影響中國歷史進程的人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