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原标题:【徽县虞关动态】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白如肤雪,清香悠长,软而不绵,糙而不渣,窖水微黄,却很清爽。夹一块入口,细、嫩、软、滑、香,可谓豆之精品,配上面条,再浇一漂浆水(酸菜),点上几末亮色蒜蓉辣椒油,这就是虞关老少皆宜、盛得大家偏爱的豆花面便制作而成。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提起豆花面不得不说一下它的起源,虞关豆花面起源于宋朝,至今已有千年历史,据老一辈口头相传,吴玠镇守仙人关(虞关在宋代地名为仙人关),蜀地物资一时难以运抵,军粮所剩仅为黄豆,于是军中火头兵便将黄豆磨浆,制作豆腐,由于仙人关关前战事吃紧,卤水点豆腐凝固的时间较短,形成了蓬松的豆花,便匆匆送到前线士兵的口中,士兵吃完大呼美也!从此豆花和虞关结下了不解渊源。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较长时间以来豆花面都是豆花和面条分开食用,配上可口的小菜(凉拌香菜、泡菜、绿辣椒等),一口面、一口豆花、一口菜肴相伴而食,随着关中(陕西)地区的浆水传到虞关,虞关人民便将浆水(酸菜)、豆花、面条相融合,放到一起食用,浆水的爽口、豆花的细嫩、面条的劲道,掺杂产生了富有虞关区域特色的豆花节节面,这也算是地域特色的融合和创新吧。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豆花的制作,需挑选优质豆子,清洗干净,用传统的石磨盘磨细成豆汁,用细纱布过滤完豆渣,大火将豆汁烧开,烧开的豆汁装入容器,放入融化的食用膏(也称卤水,虞关本地人一般用生浆水),小火慢慢加热,一碗蓬松嫩滑的豆花便呈现在眼前。老手艺人最讲究时间的把握,时间过短则成豆腐脑,时间较长便硬化为豆腐,因此时间必须恰到好处,当豆汁出现松散状且凝固的表面有较多针孔时,便要及时捞出装盘备用。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精挑细选、洗净、泡好的黄豆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传统的石磨盘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将黄豆磨细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析出的豆浆和豆渣混合体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磨细后的豆汁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过滤豆汁中的豆渣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过滤完的生豆浆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煮开豆汁,进行扬豆浆,这一步是为了让豆浆受热均匀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提前准备好卤水(虞关本地人一般用生浆水)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将事先准备好的卤水倒入煮开的豆浆中,进行点豆花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在热力的作用下,豆浆中的蛋白质慢慢凝结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完全凝结后析出的豆花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蒜蓉辣椒是豆花的经典配料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热油泼辣椒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制作好的蒜蓉辣椒油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手工面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豆花面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豆花面的传统配菜(香菜、绿辣椒炒韭菜、泡菜、浆水)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另外还可以配上本地特色菜肴,腊肉炒土豆、凉拌折耳根(鱼腥草)、酸萝卜

虽然豆花面的制作程序简单,但穿越千年的时光味道萦绕在虞关乡的家家户户,清淡雅俗的味道即是区域味蕾的标志,也是虞关人民纯朴的象征。它不仅仅是食材融合散发的清淡,更是记忆中家的味道,无论出门的脚步走多远,在人的脑海中,只有家的味道熟悉而顽固,它就像一个味觉定位系统,一头锁定了千里之外的异地,一头则永远牵绊着记忆深处的故乡,乡音未改,回归故里,来一碗热腾腾的豆花面,总能给人以故乡的舒心和温暖,抹平流浪异乡的点点苦楚。

徽县虞关豆花面,传统味道见证千年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