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宝宝的出生,给全家带来了欢声笑语,也给新手爸爸妈妈带来了迷茫,因为管理好一个只有几斤重的宝宝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新手爸妈焦急的问:“大夫,我家宝宝皮肤发黄怎么办?我家宝宝刚出生怎么就阴道流血了?”......

那这些到底正常不正常,出现了该怎么办?今天红姑姑就和大家聊一聊新生宝宝的几个看似不正常生理现象,如果新手爸妈处理不当,反而会给宝宝造成伤害。

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一、墨绿色胎粪

胎儿在母亲子宫生长发育时,悬浮在子宫的一种保护性液体,即羊水里。羊水中有各种物质:胎毛、皮肤脱落细胞等。胎儿在子宫中会吞咽羊水,吞咽的羊水将被过滤吸收并从尿中排出到子宫的羊水里,胎毛、脱落细胞等物质则留在肠道里。

怀孕20周以上,胎儿肠道中开始形成胎便,它的组成包括了吞入的羊水、粘液、胎毛、皮肤脱落的细胞,胆汁以及消化道脱落下来的细胞。正常情况下,胎粪储存在胎儿的肠道里,出生后才会排出体外,胎粪的黏度很高,呈黑绿色,就好像沥青一般,而且无嗅。

胎粪的处理

如果婴儿在出生后排出墨绿色大便,则属于正常现象——只需要清理一下即可。

新生儿吃奶后,粪便的颜色开始出现黄色,直至体内所有胎粪都被排出,大便颜色全部变成黄色。从胎粪过渡到黄色的大便大约需4到5天。

正常情况,在宝宝出生后24小时内就会有第一次胎粪排出,如果宝宝在出生后48小时内没有排出胎便或者只排少量胎便,同时伴有腹胀呕吐的现象,那爸爸妈妈就要注意,需要检查宝宝有无先天性巨结肠和肛门闭塞等异常情况。

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二、白色胎脂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油腻的东西。这是从妈妈肚子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上称为"胎脂"。

胎脂的形成

胎脂是胎儿在成长过程中,皮肤会分泌出的皮脂,这些分泌的皮脂和脱落的表皮细胞结合后,形成一层乳白色油状物质,附在胎儿皮肤上。

胎脂一般在孕17 ~ 20 周开始形成, 36 ~ 38周胎脂最厚,最开始胎脂只是存在于皮肤表面,在孕40周以后皮肤皱褶处逐渐增多。如果孕期,孕妈营养摄入充足、吸收较好,宝宝通过脐带吸收营养也会增加,皮脂的分泌就会更多。

胎脂的作用

1、保护作用:在胎儿出生之前,长期浸泡在羊水当中,羊水中的粪便等排泄物都会刺激皮肤,而胎脂可以保护胎儿的皮肤不被羊水污染或者泡坏。

2、润滑作用:胎脂中油脂的含量很高,胎儿在羊水中活动时,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孕妈生产过程中胎脂也有助于胎儿顺利娩出。

3、保温作用:宝宝出生后环境的温度较低,这一层胎脂有利于减少宝宝身体热量的散发,帮助维持体温的恒定,尤其是对于早产儿来说胎脂的作用就更重要。

4、防御屏障:研究表明,胎脂主要是由水(80.5%),脂类(10.3%)和蛋白质(9.1%)组成。胎脂中含有各种脂质和抗微生物肽,以及胱抑素A、钙粒蛋白A、泛素、乳铁蛋白等先天免疫蛋白,这些物质可以防止致病微生物在皮肤上的生长。所以胎脂也是新生儿第一道先天的防御屏障。

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胎脂的清洗

新生儿出生后,大多胎脂在宝宝出生后2-3天内自行吸收干净,父母不必刻意去擦掉它。但如果时间过长,胎脂还没有完全被吸收掉,就需要采取一些措施了,避免胎脂分泌物对皮肤的刺激。

胎脂清理方法

1、皮肤褶皱处的胎脂:比如耳后、颈部、腋下、肘部、大腿根部等。用消毒的脱脂棉,蘸消毒石蜡油涂抹于皮肤表面,停留一段时间,待胎脂软化后,再轻轻用温水和温毛巾擦洗。注意胎儿皮肤娇嫩,不要用力,否则容易擦伤皮肤。

2、皮肤表面的胎脂垢:先用煮熟放凉的橄榄油或香油,涂抹在宝宝皮肤上,待胎脂软化后,用温水浸湿,再用温热湿毛巾轻轻擦。如果胎脂垢很厚或硬化了,一次没有清洗干净,第二天重复做,直至干净为止。

3、头皮的胎脂垢:把婴儿专用的润肤油轻轻涂于宝宝的胎脂垢上,软化一段时间后,温水浸湿宝宝的头部,用婴儿洗发水轻轻揉洗,最后用温水把头发冲干净。

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三、假月经及白带

有些女婴刚出生后阴道中会有少量血液流出,我们称为“假月经”。有时阴道口还有白色分泌物流出,很像白带。

假月经的形成

这是因为母亲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而这种激素刺激胎儿生殖道粘膜增殖、充血,使胎儿的阴道上皮增生、子宫内膜增生、阴道分泌物增多。当胎儿出生后,雌激素突然中断,这个时候子宫内膜就会脱落,阴道会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和白色分泌物。

一般发生在宝宝出生后3~7天,持续3天左右会自己停止。无论是假月经还是白带,都属于正常生理现象。爸爸妈妈不必惊慌失措,也不需任何治疗。如果出血量大,同时有新生儿出血症,则需要治疗。

处理方法:在阴道流血期间保持局部清洁,可用消毒纱布或棉签轻轻擦去阴道流出的少量血液和分泌物,每天用温热的清水清洗外阴两次,但不能局部贴敷料或敷药,这样反而会引起刺激和感染。每次解大便之后,最好是向后擦拭,然后做肛门周围的清洗,避免病原菌感染。

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四、新生儿“马牙”或“板牙”

有些婴儿在出生后4--6周时,口腔上腭中线两侧和齿龈边缘会出现一些黄白色的小点,很象是长出来的牙齿,俗称“马牙”或“板牙”,它并不是真正的牙,也没有咀嚼功能,医学上叫做“上皮珠”,是由上皮细胞堆积或粘液腺分泌物积留而成的。马牙一般没有不适感,个别婴儿可出现爱摇头、烦躁、咬乳头,甚至拒食,这是由于局部发痒、发胀等不适感引起的,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马牙”不影响婴儿吃奶和乳牙的发育,在出生后的数月内,婴儿吮奶过程中牙床和乳头摩擦,经过一段时间后“马牙”便会自行脱落。“马牙”不能擦更不能挑破,否则容易引起口腔细菌感染。

育儿学问:莫把小宝宝的生理现象当病态

五、乳腺肿大

新生儿出生后3-5天时,不论男女,有时都可能出现乳房肿大,如同蚕豆或杏核大小,有时还可看到流出少量乳汁样的淡黄色液体。

这是由于母亲的孕酮和催乳素经过胎盘至胎儿,刺激胎儿乳房增大充盈及泌乳。出生后新生儿体内的激素水平逐渐降低,最后全部代谢排出体外,乳房肿大的现象2-3周后也就自动消失了,极少数延续1个月以上。

新生儿乳房肿大是新生儿时期特有的生理现象,父母不必进行任何处理,尤其是千万不要热敷、按摩、将乳汁挤压出来,这样很容易引起乳腺组织感染发炎。

新手爸爸妈妈们,对宝宝的这些不正常的生理现象,你们明白了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