潞城區:黨建引領抓改革 脫貧攻堅增動能

山西新聞網長治頻道訊近年來,潞城區委以加強“三基建設”為主線,以實施“雙創雙提”工程為抓手,緊抓農村改革試點契機,因地制宜、多措並舉,盤活存量資產、整合各類資源,為全國農村改革貢獻了潞城方案,也探索出了一條做大做強村級集體經濟、助力脫貧攻堅的新路徑。全區80%以上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達到5萬元以上;2870餘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由2015年底的3.6%降至0.014%。

試點先行,順利完成改革。潞城區委切實把推進農村改革作為推動鄉村振興、助力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成立了以區委書記為組長,20個職能部門、9個鄉鎮街道“一把手”組成的改革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建立了區委主導、鄉鎮主體、村級實施的工作機制。區委、區政府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制定改革方案。印製發放了《致全體社員的一封信》、《農村改革政策解讀》,採取專題培訓、召開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現場解答等方式,對試點鄉村進行廣泛宣傳發動。從2015年10月第1個村試點改革,到2016年每鄉鎮2個試點穩步推進,再到2017年的全區整體推開,一村一策,分類穩慎推進。作為全國首批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2017年底潞城全面完成改革任務,並打造出以“資產核查清,成員界定簡單,股權設置不單一”為特色的“潞城樣本”。

探索實踐,夯實體制基礎。改革完成後,農村做到了家底清晰,權責明確。在實現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資本,農民變股民重大突破的基礎上,潞城又借勢推進,理順了三項機制:健全村級股份經濟合作社,村級黨支部、村委會、集體經濟組織職責分開、賬務分設、權利分清,村集體經濟組織成為管理集體資產、發展集體經濟、服務集體成員的唯一主體;理順村級收益分配製度,圍繞“村級轉移支付資金優先保證村黨支部村委會村級組織運轉;村集體各項收入優先保證村級必要的公益設施維護;村集體現有資金優先用於投資發展;村集體當年淨收益資金優先償還各種債務、優先向廣大股東分紅”等“五個優先”,明確村集體收入使用的基本定位;建立健全村集體資產管理機制,村級建立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成員登記備案管理制度、集體資產股份臺賬管理制度,集體資產管理走向信息化、規範化,農村集體資產活力進一步釋放。區級建立農村產權交易大廳,鄉級設立服務窗口,村級配備專門信息員,實行平臺建設、信息發佈、交易鑑證、監督管理、資料歸檔“五統一”的管理模式,將農村集體資產股權等10類農村產權納入交易範疇,健全了農村綜合產權流轉交易體系。

示範帶動,脫貧成效凸顯。2017年,在省級財政扶持1000萬元的基礎上,潞城區財政配套100萬元,確定10個集體經濟基礎好的村進行示範引領,助推一村示範、整鄉提升、全區推進。翟店鎮小天貢村是全省首家完成產權制度改革的村,2016年2月成立村股份經濟合作社,利用集體機動地和流轉土地發展現代農業,2019年,村集體經濟達到20萬元,短短3年實現由0到20萬的巨大飛躍。新建了佔地780平方米的扶貧車間,購置烘乾設備,發展菊花特色種植,新建扶貧超市,吸收帶動本村及周邊村貧困戶50餘人就業,人均增收5000元,有效激發了貧困戶的內生動力。2018年,全村貧困戶7戶14人全部實現脫貧。成家川街道神泉村,充分利用本村村民多年種植旱地西紅柿和養殖蛋雞的傳統優勢,村集體成立專業合作社,搭建集中銷售市場,並投資建設西紅柿深加工生產線和冷庫,變分散銷售為集中管理銷售,解本村和周邊村50餘名貧困人口的就近就業難題,人均增收2500元,帶領群眾穩步實現脫貧致富。(袁巧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