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中、韓、新的經驗看檢測在疫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

鍾院士說的,關鍵在“早發現,早治療,早隔離”,其中早發現是最重要的。

而中國、新加坡、韓國對抗疫情的實際事實,驗證了這個結論。

在“早發現”中,檢測,是最基本的。因此,就整個防疫系統來說,快速檢測成了系統的“眼”,關鍵點。

檢測意味著準確的數據,而數據意味著數字化,可以據此來開展後續的隔離、治療、溯源等等。數據在現代化管理中的重要性是越來越突出的,隨著未來人工智能的興起,準確數據的快速獲得,將成為越來越重要的核心。

如果把整個疫情的防控比喻成一臺機器,那麼,檢測就是機器的傳感器,是判斷機器正常與否的指標。

中國、新加坡、韓國,是目前看來防控成功的案例,總結一下會發現三者有一個重要的共同點,就是對檢測的重視。

先說我國,疫情初期檢測能力非常弱,然後隨著在武漢達到日檢測1萬以上,其它地方都顯著提升檢測能力後,疫情就開始得到控制。政府隨後更是在武漢開展了全面的排查,應收盡收。效果顯著!

再說新加坡,新加坡的成功是與中國抗疫模式有所不同的另一種模式。但新加坡在檢測能力上毫不遜色中國,新加坡對發病人的檢測以及以數據為基礎的排查、溯源、隔離、治療做的井井有條,把精細化管理做到了極致,讓世界為之嘆服。加上新加坡地處熱帶的有利條件,新加坡的“佛系抗疫”取得了讓我們歎服不已的好效果。

最後說韓國。韓國的情況曾看起來危險的不行。但隨著韓國在短期內完成了20萬個檢測,具備超強的日檢測能力後,韓國的疫情正迎來不錯的勢頭。韓國的核酸檢測試劑盒更是得到全球30多國的青睞,訂單滾滾而來,和中國試劑盒構成競爭。

事件的偶然中蘊藏著必然。“早發現”無疑是解開疫情防控的鑰匙,誰能迅速地、紮實地開展對本國疑似群體的大規模的、有針對性有計劃的檢測,誰就能把住問題的關鍵。基於數據從而使得隔離、治療具有更高的效率,使得有限的資源能發揮更大的效力,打贏疫情防控戰。

反之,某些國家忽視檢測,行動緩慢,可能導致大數量的感染病例。

為什麼檢測如此重要?

1、從傳染病的機制上說。傳染病,如本次新冠病毒,屬於侵入性的生物性汙染,主體是病毒、細菌等微生物,其中病毒的破壞力、防控難度尤其大。

因此,這個病的診斷,就必須是對侵入人體的病毒的量進行定性、定量的檢測。現代生物技術是可以做這個定性定量檢測的。無論是採集咽拭子、糞便、血液,都是通過分析樣品中病毒的量來做結果判斷。裡面有病毒,有多少病毒,就是判斷的關鍵。

也就是說,對於病毒的直接的檢測,是最佳的檢測方法。而目前人類掌握的病毒檢測技術,靈敏度最高的就是核酸檢測技術。請注意這裡的2個關鍵,第一是直接檢測。第二是靈敏度。要實現能觀察到樣品中是否有1個病毒或多少個病毒,這種技術是非常難的,是高新技術。幸運的是,生物科學發展到今天,這個技術實現了,就是通過“核酸檢測”,而且能大規模地商用(大規模商用的前提必須是能標準化、快速、成本可接受)。

目前大規模應用的核酸檢測的靈敏度還做不到1個病毒就查的出來,但已經非常高,幾個到上百個病毒可以測出陽性。所以核酸檢測,目前就成了檢測新冠病毒的“金標準”。但它依然還有進步的空間,畢竟理論上1個病毒感染也算感染。未來生物技術還需要科學家大大的探索。

除了核酸檢測外,還有其它的快速檢測方法,但主要都是間接性的。

首要的間接性檢測方法是抗體檢測,最便捷的是試紙條檢測。它的原理是測人體血液中是否出現了新冠病毒的抗體。為什麼呢?因為理論上人一旦被新冠病毒感染,體內就會產生新冠病毒的特異性抗體。並且這個抗體還有記憶功能,即使感染後過段時間體內沒有病毒,人體內還有這種抗體。因此,基於抗體的試紙條檢測,就成了一個非常好的間接檢測方法,也是最快速的、最方便的檢測方法。幾十分鐘就能測,而且可以同時操作。新加坡就在使用這個技術檢測。我國和韓國都已經開發出來,逐步在商用。

核酸檢測和試紙條(抗體)可以成為很好的組合,互為補充。但核酸檢測依然是金標準,這是一定的。

除了這2種快檢外,CT、臨床觀察等都是檢測,這些都屬於間接性的,畢竟不是直接對病原體來檢測。這些檢測都是必需的,各有適用場合和範圍。這些檢測的數據都很有用,可以基於這些數據來做進一步的防控。

數據是非常非常關鍵的。疫情的防控首先是科學的問題,所以客觀的數據採集和使用,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由此來看,檢測,是門不錯的生意。對疫情防控來說,精準的檢測,是非常必要。這就需要卓越的檢測試劑、檢測標準、操作方案及流程、數據分析、數據使用等。

無論是人類傳染病的疫情,還是動物疫情(如非洲豬瘟),植物疫情,理論體系都是相通的。應對疫情,卓越的管理方案、物質保證、行動能力,是非常必要的。這些能力從某種程度上都屬於一個國家的軟性的基礎設施。因為疫情的破壞能力實在太可怕了,其損失不僅僅在於動輒數以萬億計的直接損失,還涉及到方方面面。疫情的監測和防治能力,對產業的發展也是息息相關的事情。有的甚至直接關乎產業的生死,比如植物疫情關乎種業種苗的健康、可持續發展,動物疫情關乎養殖業的生死。這些疫情都是整個國家或區域層面發生的事情,非一個企業,一個地塊所能完全控制,作為從事植物疫情檢測產品的專業人士,筆者尤有體會。

發展中國的生物製造正當時,僅從試劑盒來說,我們切不可盲目樂觀,韓國的競爭就是個明證。但中國的生物製造也有自己的優勢,當然我們也有品牌和國際美譽度等劣勢。這都需要從國家到行業,更加系統地規劃、科學家更紮實的研發、企業更努力的運作。生物製造是未來比遜任何行業的超級大行業,儘管今天為止,整個生物行業的體量遠遠比不上信息、機械、材料、能源等行業,但無論是農業生物技術、醫學生物技術、環保生物技術,特別是隨著大健康科技不斷取得突破,未來生物製造關乎整個國家的競爭力。

加油,中國生物製造!

從中、韓、新的經驗看檢測在疫情防控中的核心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