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靖市老年大學“四老”模式打造銀髮“學習驛站”

近年來,曲靖市老年大學堅持把提升學校“品質”作為學校建設的重要內容,切實念好“老”字訣,在教學環境、教師隊伍、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上持續發力,逐步打造成為曲靖老年人的“學習驛站”。

打造“宜老”的教學環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優化辦學條件,為廣大學員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一是建設“過硬”教學陣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老年教育,2015年,在主城區人員密集的龍潭公園旁新建老年大學。校園面積1.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8600平方米,共有教室19間,設書畫、古箏、電鋼琴、舞蹈10間專用教室,多謀體教室1間,多功能廳1間,黨員活動室、會議室、榮譽室、學員書畫、攝影展室10餘間,閱覽室、乒乓球室等學員活動室2間。二是配備“先進”教學設備。積極爭取資金,對多功能廳、會議室進行裝修改造升級,添置P3高清電子大屏和高保真音響系統等設施設備,安裝雲嶺先鋒基層黨建教育平臺系統,搭建“互聯網+黨建教育+道德講堂+教育教學”平臺。建設多媒體教室,安裝液晶交互一體機、電子白板投影機7套。裝修電鋼琴教室,配置電鋼琴31臺,對陳舊的鋼琴、音響等教學設備等進行升級更換。

選聘“強老”的教師隊伍。結合實際,採取多種形式,著力打造高素質教師隊伍。一是嚴把“選聘關”。注重把有專業知識,學養深厚,教學經驗豐富,熱愛老年教育事業,有奉獻精神的教師作為選聘對象,建立了一支門類較全、數量充足的“師資庫”。二是抓實“提升關”。建立教師檔案,制定教師職責和教學制度,不定期召開教師座談會,加強教師的思想政治建設,經常組織學習時事政治,採取“請進來”“走出去”等方式,加強老年大學教師之間的學習交流,不斷提升教師教學能力。三是巧用“發掘關”。充分利用轄區內高校、職業院校的教師資源,“特聘”曲靖師範學院退休教授為任課教師,不斷提升教師隊伍“檔次”。堅持“就地取材”的原則,推行能者為師、學高為範的教學探索,將老年大學的優秀學員,逐步培養鍛鍊,充實到教師隊伍中。目前,學校有教師47名。

傳授“適老”的教學內容。學校綜合考慮老年人需求,設置符合老年人“口味”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一是設置“多樣化”教學內容。根據老年人“口味”,開設各具特色的專業課程,既開設了京劇、書法、繪畫、茶藝、拳劍、古箏、二胡、民族服飾等傳統文化元素的課程,又開設了電腦、智能手機、英語、攝影、瑜伽、非洲鼓、時裝走秀、金融理財、健康養生等現代元素的課程,還拓展了採風、寫生、志願服務、社會實踐等新的學習方式。目前,共開設53個專業,135個教學班。二是採取“訂單化”教學模式。定期開展班級抽樣調查和學員問卷調查,根據學員需求,適時更新教學內容,調整教學計劃,創新專業設置。本著靈活實用的原則,探索開展分層教學和複式教學,推行點評式、討論式、觀摩式、表演式、講座式教學方法,寓教於樂,促進師生互動,增強教學吸引力。

拓展“便老”的教學方式。以方便老年人學習為出發點,充分考慮老年人“學”“遊”“樂”“聚”的需求,不斷拓展“便老”的教學方式。一是探索“家門口”老年大學建設。通過探索開設分校、教學點等方式,積極推進“家門口”老年大學建設。綜合考慮老年人數量、學習需求、興趣愛好等因素,整合場地、設施等資源,2019年,在南江花園成立遊學中心、陽光分校,分校開設工筆畫、攝影、拳劍、時裝、聲樂5個專業7個教學班,現有145人次。下一步,將繼續探索在中心城區人員密集處新增3所分校,形成“東西南北中”的分佈格局。二是堅持“四個課堂”同向發力。抓實第一課堂(學校),豐富第二課堂(課外),拓展第三課堂(社會),發展第四課堂(遊學)。先後創建了麒麟水鄉、太陽島、玉林公園、潤清福養老中心、萬達廣場等一批教學實習基地,為學員課外拓展提供了良好的條件。積極探索互聯網+、體驗式教學、主題班會等模式,引導開展公共課、專題講座、教學展演、遊學、志願服務等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組織開展各類社會活動和興趣小組活動。積極組織、承辦、參與各類文體活動、文明創建、志願服務,為學員“老有所為”搭建平臺。

通訊員:陳明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