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導讀: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擴大,人們的交往變得越來越重要,而自我修養也隨著變得越來越重要,學習的目的便是培養自我修養。在封建社會,為了適應探索自然和修身養性的需要,私塾逐漸興起,它的發展如燎原之勢,成為了封建社會的主要學習場所,當人們回憶起我國古代時,自然會有一種非常溫婉儒雅的感覺。

說起“私塾”,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我們從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可以看到,魯迅筆下的私塾先生是十分嚴厲的,對於學生的課外提問:“‘怪哉’這是怎麼一回事?”,先生只是面帶怒氣地回答:“不知道!”大多數人對於傳統私塾有著“只會死記硬背”“迂腐”的刻板印象。但私塾教育一無是處嗎?其實不然,私塾教育作為整個封建時期的主要教學形式,積累了幾千年的文氣和教學經驗,並非沒有可取之處。今天我們就來看看私塾的可取之處到底有哪些,私塾雖不是現代社會適用的教學模式,但這些精湛的教學技凝結了古代塾師們的智慧與汗水,對於現代的教學仍有著指導意義。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私塾——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教育機構

私塾是私家學塾的簡稱,古代一般不會直接把"私"和"塾"兩個字放在一起。古人會稱私塾為學塾、教館、書房、家塾等。私塾成為一個常用詞彙是近代之後,用以表示私立與官立、公立新式學堂的區別。

春秋時期的世襲制度造成了貴族對教育的不重視,所以我國古代的初級教育一般由傳統私塾完成。這種傳統私塾是一種開設於鄉村內部、宗族或家庭,由私人所辦的,以儒家思想為中心的教育機構。按照施教程度,私塾可以分成蒙館和經館。古時的私塾施教程度多為蒙學,蒙館主要教育兒童,教學目的是識字;經館主要教育成人,多數致力於舉業。根據私塾的設置情況,清末學部把私塾分為義塾、族塾、家塾和自設館。義塾為義務教育,族塾為宗族內部辦學,族塾設在宗祠內,家塾為有錢人家聘請名師在家教授子女,自設館是塾師設館招生,而自設館是設置得最多的。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私塾的教學重點不同,如秦代私塾較為重視識字寫字,而宋元時期則重視識字和作文。

古代私塾的教學的主要內容是識字、寫字、作文章,教學的核心是閱讀與背誦。古時私塾的課程可以分為蒙書、雜書、經書、寫字與作文,教學時寓德、寓理、寓思於教培育人才。私塾教學的方式有讀、誦、講、寫、習五種方式。

1、讀,五、六歲的孩童進入私塾,為啟蒙教育階段。先學習塾師的楷書的小字片,認識單字。逐漸增加識字量,循環學習,當學習到一千字左右,就開始學習《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等。

2、誦,即背誦,這是塾師檢查學生是否熟讀詩文的步驟。對前天學過的生字或詩文要求翌晨背誦,但是隻要求背誦流利,不需解其意,提倡"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誦讀方法,這也是現在也頗具爭議的一個讀書方法。

3、講,解文釋義。學生背誦之後開始理解課文。塾師一字一句地講解,學生逐字逐句地記憶,一日精講一次。學生聽講後要自己默講與試講,在翌日在課堂上覆述給塾師聽。

4、寫,寫是鞏固識字的關鍵。先教漢字的基本筆畫,再教運筆方法和握筆姿勢。文房四寶俱全,先教描紅,再教臨帖,都於毛邊紙上書寫。古人寫字不僅要求握筆的姿勢正確,還要有一定的力度,要力透紙背,入木三分。學生寫字時,塾師來回走動,突然去扯學生手中的筆,如果被扯出來,證明握筆無力,是要用戒尺打手心的。而對於那些端正的、工整的字,塾師就會用紅筆在字上畫紅圈,就說明這個字寫好了。

5、習,即習作。學生具備基本的文學基礎之後,先生就開始教學生學寫些實用的應用文,如便條、契約、書信、租賃條、紅白喜事的請柬等,之後教一些用以科舉應試的範文或其它的文體。在封建科舉制度下,往往是一篇文章就得來錦繡前程,使那些本寂寂無聞的學子一鳴驚人,光宗耀祖。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私塾教學中的出彩之處:

1、吟誦經典,"反芻"教學

《漢字字源》中講到:"漢字是世界文明古國所產生的原始性文字中唯一現在還在使用的文字,也是世界上唯一高度發達的表意文字體系。"提到私塾裡的背誦,大多數人的印象就是"死記硬背",其實不然,漢字是表意文字,可以通過反覆吟誦,來體會其文字韻味和文章所要表達的情感,在這個層面上,吟誦經典是一種有效的教學方法。

學生通過反覆吟誦,日積月累中將知識轉化、吸收,積累吸收一定程度,便可出口成章,落地成文。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不斷體會字句中的含義,體會到截然不同的感受,這是"反芻"教學的妙處。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2、因材施教

私塾學堂的教學時數,往往因人因時而異,可分為短學與長學兩類。顧名思義,教學時間短的為"短學",一至三個月不等,家長要求不高,只求孩子日後能識些字、記賬、寫對聯即可。"長學"則於每年農曆正月半開館,冬月散館,長學的"長",一是指私塾的先生有名望,教齡長,二是指學生學習時間長,學習內容多。對於不同的學生,學習的知識不盡相同。比如

同階段的學生,可以按不同需求讀不同種類的書,讓幾個學生讀啟蒙讀物《三字經》、《千字文》這類書的,幾個學生讀《論語》的,幾個讀《孟子》的,剩下的讀《左傳》等等,他們都可以同在一個老師的教導下,在一個房間中一起大聲朗讀。即便是同讀一種書的學生,塾師也可以按他們記憶力和理解力的不同,給他們安排不同數量、不同難度的內容。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3、讀寫並重

老舍先生曾說到:"我們小時候唸書,得對對子。老師說'風',我們對'雨'。對對子跟寫小說,距離自然很大……要寫對子,就要很仔細地分析每一個字,風是自然現象,雨也是自然現象,性質相同;風是平聲字,雨是仄聲字, 聲音不同,恰好平仄相對。這樣慢慢地學習,就逐漸掌握了文字的運用……" 學生在對對子時需要講出這樣對的緣由,這對於學生思路的開拓,和創作古詩詞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書法教學也是私塾重要的教學內容之一,學生通過描紅、臨摹等方法學習寫字,學生在課堂上寫字時,老師會來回走動,在寫得好的字上面畫一個紅圈,而學生的字會被張貼在牆上,習字優秀者還會有嘉獎,因此私塾之中的學生寫字興趣濃厚。而舊時代念過幾年私塾的耄耋老人,能讀書寫字,寫的還是繁體字,那些老人讀書是唱書,搖頭晃腦,但是可別小瞧那老態龍鍾的樣子,揮毫潑墨時,字體一氣呵成,蒼勁有力,盡顯漢字之美。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反觀現代教學模式,學生參與度低,缺乏思考,教師文化底蘊有待提升

在現代的教學過程之中,部分老師不將知識講出趣味,講透,反而採取灌輸式教學,學生是一個被動角色,教師沒有將學生是否深刻理解教學內容放在重心,導致學生囫圇吞棗,都會背會默課文,但是問起其中的含義卻是一問三不知。

大多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採用講授式教學方法,僅就字詞的意思對學生進行講解,學生的作業大部分都是記憶。老師也會在課程過程中提問,旨在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是容易預設感情,提問引導性過強,偏應試化,期待學生回答出跟自己預想一致的內容,不聽取學生的個人觀點。這也導致了提問法只有形式,實際作用甚微,課堂教學氣氛不高漲,並沒有達到擴展學生思維的作用,反而可能阻礙學生的思維。

在現今的教學形態之下,學校普遍重視升學率,知識教學為本位,忽視了語文的美與意境。而對教師的要求集中在其教學理念、教學方法上,著眼於教學目標的達成,而忽視了教師本身的文學素養。語文學習對於大部分學生來說是既簡單又難的一門功課,簡單在學生一般都能無障礙地學習其大部分內容,難在無法融會貫通。其實教學成效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語文教師所具備的文學知識程度和文學積累深度。一名初級學生去看一篇文章是難以體會其中的深意的,甚至會覺得枯燥澀口,而只有具備豐富知識儲備的老師,才能將枯燥的文字很好地轉化成知識傳達給學生。

特別是古詩詞部分的教學,對教師的文學素養要求較高,教師只有具備的古詩詞知識的儲備,才能在課堂上傳達出詩詞中的各種意境。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私塾教學對現代教學的啟示

傳統的私塾教學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基礎上,塾師也會開展各種活動來輔助教學,例如在課餘時間組織學生進行“屬對”,豐富學生課餘生活的同時,還增強了學生對於知識的掌握。現今,有很多課堂也開展了趣味盎然的活動,需要繼續發揚。

1、豐富學習形式,注重學生的"體悟"

《論語·述而》裡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舉一隅不以三隅反,則不復也。" 指的就是不到學生努力想弄明白,卻不得時的不要去開導他;不到學生心裡明白,卻不能很好的地表達出來時不要去啟發他;如果他不能舉一反三,就不要反覆地給他說明。教學活動的主體應該是學生,先讓學生積極思考,再進行適時啟發,學生才真正掌握了學習內容。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2、教師是"專家",更是"雜家"

長達千年的私塾教學歷史累積了很多優秀的教學經驗,傳統的塾師不僅具備專業技能,也是飽有智慧和知識的"雜家"。傳統的塾師有著專業的教學技能,例如吟誦技能,塾師利用聲韻、韻律標註的形式讓枯燥的文字變成跳動的音符,建立富有特色的吟誦課堂。塾師會將自己的吟誦技藝傳授給學童,將字音、腔音、聲調、虛字重長等多個方面的技巧一起編成易於記憶的歌謠。塾師的吟誦多是將手、口、姿勢等多方面組合,長短拖止有序、語調抑揚頓挫。在如今的課堂上朗誦也是重要的一環,而傳統私塾教學採用的"蹈之"、"舞之"、"歌之"、"詠之"仍可被當代的語文課堂所採用。

古代民間教育機構是什麼?一座“黃金屋”對於現代教育的啟示

謀謀說:私塾雖不是現代社會適用的教學模式,但其對於現代的教學仍有著指導意義

唐彪的《師父善誘法》中說:"是師必以學問優為勝"。傳統的塾師通才達識,滿腹經綸,不僅對待教學工作認真嚴謹,也肩負起培育學生道德的職責。塾師們在教學舞臺上體現了對聯技能、吟誦教學技能、書法教學技能……這些精湛的教學技凝結了古代塾師們的智慧與汗水,也啟示了現代語文教師教學時要能旁引佐證,要不斷提高教學技術,綜合提升自己的素養。

總而言之,私塾是古時傳遞知識文化的場所,教育是國家的基石。傳統私塾教學雖然存在著一些現代社會不適用的教學形式和教學思想,但只要辯證看待與學習,私塾的教學方式對於現代的教育仍然有著指導意義。語文教學如果能在吸取私塾教育的基礎上改進和創新,在課堂上展現語文的魅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會在郎朗書聲中薪火相傳。

文|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