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傳承中醫藥,抗疫盡顯中國特色

千年傳承中醫藥,抗疫盡顯中國特色

千年傳承中醫藥,抗疫盡顯中國特色

中國取得了人類抗疫的上半場勝利,世界正進行下半場抗疫戰。日前,世界衛生組織宣佈新冠病毒疫情全球大流行,抗疫形勢日益嚴峻,全球多國紛紛向中國發出支援的請求,無論是從抗疫資源上還是治療專家上,都希望中國可以提供幫助。當然,在中國抗疫中表現優異的中醫藥,也要走出國門,支援全球抗疫。

文/本草頭條團隊(bencaotoutiao)

日前,張伯禮在介紹中醫藥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經驗走出國門,邁向抗擊疫情的國際戰場時如是說到,“中醫治療新冠的經驗,應該是中國方案裡的亮點。”目前,我國也正在積極開展國際合作,將中西醫協同治療分享給國際社會,並讓中醫藥幫助國際社會抗擊新冠疫情。


中醫藥抗疫史


根據《中國疫病史鑑》,從西漢到清末,中國至少發生過321次大型瘟疫,導致了慘重損失,但在中國歷史上卻從未出現過類似於歐洲黑死病、全球鼠疫那樣造成了巨大人類悲劇的現象。中醫藥發展史,幾乎就是一部與瘟疫“戰鬥史”,當然也積累了極為豐富的“戰疫技能包”——比如連翹、金銀花和檳榔。

中醫大師吳鞠通,曾經在瘟疫治療中大放異彩,並寫出專著《溫病條辨》,專門論述瘟疫治療,而其中最重要的方劑,無疑就是抗疫靈藥連翹和金銀花組合之後的“銀翹散”。就連此次仝小林院士的“武漢協定方”,連翹和金銀花幾乎是必選之藥。

檳榔和連翹等出現在諸多中醫藥抗“疫”藥方中,是在數千年與瘟疫的對抗中傳承下來的結果,而且這一進程至今依然在繼續——因為這些草藥又在21世紀的第三個十年去對抗新冠疫情了,這是典型的中國特色、中國智慧。

針對此次疫情,浙江中醫藥大學副校長溫成平在接受採訪時表示, 目前針對新冠病毒尚無疫苗或特效藥,但中醫依然可以根據症狀治療。據他介紹,僅用中藥治療輕症新冠肺炎患者的“轉重率”非常低,治療中度或重症患者的療效也優於單純的西藥。

此前,新華社報道,這次抗擊疫情中醫藥參與面之廣、參與度之深、受關注程度之高,新中國成立以來前所未有,而且中藥方劑也顯示出了良好的臨床療效。


加強合作,聯合抗疫


近日,張伯禮在採訪中表示,“韓國大田大學、日本神戶東洋醫療學院,以及意大利羅馬一所醫學院,都給我們來信,願意與我們分享經驗,並希望我們寄中藥幫助他們抗疫。”

據瞭解,上述三地醫學院都設有診所,為了更好應對本國疫情,三地醫學院希望中國能將中成藥的使用經驗、觀察報告分享給他們臨床參考,目前,張伯禮團隊已將相關材料翻譯成英文共享給三家醫學院。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黃璐琦也介紹說,目前主要在跟韓國接觸、探討,對方很希望借鑑中醫藥預防、治療新冠肺炎的經驗,尤其是借鑑參考防治新冠肺炎有效方劑臨床篩選研究的模型、實戰實效性的體現。

而韓國方面則希望從韓國本土產的藥材裡面找到預防、治療新冠肺炎有功效的藥材,組成方子。而中方也將在武漢疫情中得到良好實效的中藥、中醫治療經驗,以更加直接快速的方法提供給韓國中醫生使用。


“武漢抗疫方”走出中國


此前,中國科學院院士仝小林介紹,跟伊朗當地的衛生官員、意大利的華僑中醫師接觸,瞭解當地新冠肺炎病人的症候後發現,從當地病人舌苔呈現的狀態來看,兩邊病人症狀與我國病人“非常相似”。發熱、乏力、咳嗽、食慾不振的比例都很相似。

目前,仝小林在盧森堡、美國、加拿大等地的華僑中醫朋友都來向他要方子,給所在國居民開預防方。但由於藥材短缺,有的方子很多藥都抓不到,需要替換其他藥。

仝小林表示,目前看,預防方基本可以在那邊用,治療方真正介入新冠肺炎治療,還有些距離,需要雙方進一步溝通協作,但已經將“武漢抗疫方(1號方)”給到對方。

“中醫人特別願意給對方分享研究的成果、經驗,也是幫助一起抗疫,宣傳中醫藥的文化。”張伯禮認為,這次疫情對中藥來說是一次“難得的機遇”,中藥也確實有效。

千年傳承中醫藥,抗疫盡顯中國特色

千年傳承中醫藥,抗疫盡顯中國特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