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1、法界一相,就是知道的“知”


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無論是三界六道的煩惱之法,還是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的修道之法,都只有一相。

什麼相?就是知道的“知”。

“知”是周遍的,既遍於六道輪迴的凡夫之法,也遍於聲聞、緣覺、菩薩和華藏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所以,是遍於一切有漏無漏之法。

一切有漏之法,濃縮成知道的“知”;

一切無漏之法,歸納為知道的“知”。

“法界一相”,十法界中,只有一相,就是遠離分別妄念之相,就是如來的平等法身,就是知道的“知”。

“知”是平等的

大如須彌山,也是知道的“知”,

小如芥菜子,也是知道的“知”。

在知道的“知”中,既沒有大須彌山,也沒有小芥菜子,須彌山和芥菜子都在法界中平等無二,這就是如來的平等法身。

一切萬法都以知道的“知”為其身,知道的“知”,在一切萬法中展現它的形狀和顏色。

“知”無有始終,無有內外,假立一個名字叫“法界”。

法界的自性就是知覺之心,法界的自性就是不死法身。

釋迦牟尼佛一生三轉法輪,分別為自轉、教轉、證轉,他一生的示現,無不都在轉動法輪。

不是隻有釋迦牟尼佛才能獲得不變的證悟。你看,我也證到佛了,你們只要修行,也能證到佛陀的法身果位。


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2、始覺:洞察我們的本覺之光


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如來的平等法身又稱為本覺。證到本覺的是什麼人呢?

證到本覺的是始覺。只有始覺,才能證本覺,也只有始覺,才有資格證成本覺。

始覺,是從眾生位來說的,以不覺之故,說有始覺。

始覺覺照的不是連綿不斷的念頭,是我們的本覺之光。

警覺念頭的生起和滅盡,還是叫不覺,因為它只是覺了念頭的作用。

念頭是剎那生滅的,一念惡意生起,立刻生起悔過之心,這也不叫始覺,照見本然清淨的本覺,才叫始覺。

始覺是離念之相,本覺也是離念之相。

始覺是從本覺而來嗎?不是,它是依靠外緣善知識和熏習佛法之力,顯發內在本具的覺性。它不離本覺。

釋迦牟尼佛曆經三大阿僧祇劫修持六度萬行,也是用始覺證悟本覺。

以有本覺之故,而有不覺。當念頭才起,乃至它尚未離開之前,就叫不覺。所謂的不覺,就是凡夫眾生。

總說是念頭,分別說來,念頭有生住異滅四相。生相、住相、異相和滅相都不離本覺。無論是四種相,還是一種相,都稱之為念頭。

波浪從水中產生,離開了水,就沒有波浪的體性。同樣,離開了本覺,就沒有不覺的波浪。所以,念頭從本覺而生,與本覺是同一本體。

眾生在輪迴中轉輾受生,如果能在一念之下體認本覺,當下承當,就能立地成佛。

“哦!”本覺離於一切妄念之鏈!

“哦!”知覺心就是心的光明本體!

“哦!”這一念不生的境界就是本覺!

“哦!”這就是法界一相,就是如來的平等法身!

當你洞曉並體證此等義理,就叫始覺。

當你幡然醒悟自心的光明本體,就叫始覺。

始覺的境界千差萬別,有多種不同的層次。


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3、把“八大成就”還給它們


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在“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窩屎、撒尿”八大成就中,

“行”,究竟是誰在行?

“住”,是誰在住?

“坐”,是誰人在坐?

“臥”,又是誰在臥?

“穿衣”,是誰在穿衣?

“吃飯”,是誰在吃飯?

你在廁所裡“窩屎”,又是誰在窩屎?

撒尿,又是誰在撒尿?

是知道的“知”。

《金剛經》說:“離一切相,即名諸佛。”

不是讓你去細細體會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的每一個動作,

也不是讓你感受窩屎、撒尿的過程,

是要你去品味知道的“知”。

把“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窩屎、撒尿”八大成就丟還給它們!

“行住坐臥”還給“行住坐臥”,

“穿衣吃飯”還給“穿衣吃飯”,

“窩屎撒尿”還給“窩屎撒尿”。

在丟還給它們之後,還餘下什麼?

就是知道的“知”,這就叫本覺。

深信本覺的心屬於大乘體性,稱“摩乎衍”,就是“大”之意。它體大、相大、用大。

它的體是一真法界,

它的相包含了無量不可思議的功德,

它的作用既周遍凡夫的行住坐臥、穿衣吃飯、窩屎撒尿等一切有漏之法,也周遍戒定慧三無漏學的一切無漏之法。

知覺雖能洞察念頭之生住異滅,依然是不覺!

知覺在一切時分,在在處處都照見自己的本覺,這時,才是大解脫!

如果你不識本覺之面,迷失、遺忘在不覺之中,你就是凡夫眾生啊!


4、除知覺心外,沒有其它修行之路


《大乘起信論》就是對凡夫位的眾生宣說的,佛菩薩早已究竟覺悟。《大乘起信論》要我們生起真信,堅信本覺是每一個眾生與生俱來的佛性,要親見本覺之真面,就要生起始覺。

那麼,如何才能生起始覺呢?

要內仗熏習本覺之力,外籍修習始覺之力。

始覺之力要依靠修行。

心緒之流永無止息,其中的分別妄念和五毒煩惱不是本覺中本來具有的,不屬於我們,要把它棄之如鄙帚!要體認本覺之光,綿綿觀照,安住在自己的本覺光明中。

徹照本覺之“照”就叫始覺,如果不能慧照本覺,真如不住於自性,向外弛求,念頭就會蜂擁而起。

念頭是因緣際會而產生的剎那現象,沒有固有、真實的本體,只有本覺才是真實不虛的,遠離了一切相狀和概念。

哦,這個知道之“知”遠離一切分別妄念,心源就是本覺,妙觀心之本源,就叫始覺。始覺覺本覺,名究竟覺。

知覺心,不識是靈魂,識得是佛性,可以即身成佛。

菩提心以般若智慧為本體,抵達菩提心之路,就是知覺心的“知”,除了知覺心外,沒有其它修行之路。

知覺心是理法界,這一理體,就是我們無形無相的一真法界。

它在什麼地方可見呢?必須在事相上見,理以事顯。

知覺心沒有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沒有形狀和顏色,沒有聲音和氣味,沒有味道和觸感,卻又無所不見,無所不聞,無所不知,無所不曉!

這就是知覺心之妙!是我等之人本來面目的殊妙和不可思量之處。


法海喇嘛:識者謂之佛性,不識者謂之精魂


所以,禪宗為本來面目立一公案:不思善、不思惡,父母未生之前,座上的本來面目究竟是什麼?

眾生因知覺心起貪嗔痴而流轉六道,佛以知覺心成佛。

所謂修道,就是修知覺心;

所謂悟道,就是悟知覺心;

所謂成佛,就是知覺心成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