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堂:虛假同感偏差

心理學堂:虛假同感偏差

心理學一詞來源於希臘文,意思是關於靈魂的科學。靈魂在希臘文中也有氣體或呼吸的意思,因為古代人們認為生命依賴於呼吸,呼吸停止,生命就完結了。隨著科學的發展,心理學的對象由靈魂改為心靈。

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和心理活動的學科。19世紀末,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到了20世紀中期,心理學才有了相對統一的定義。

心理學作為一門科學,是從1879年德國學者馮特受自然科學的影響,建立心理實驗室,脫離思辨性哲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開始的。



心理學堂:虛假同感偏差

《虛假同感偏差》

虛假同感偏差(false consensus bias),又叫虛假一致性偏差,指的是人們常常高估或誇大自己的信念、判斷及行為的普遍性,它是人們堅信自己信念、判斷正確性的一種方式。當遇到與此相沖突的信息時,這種偏差使人堅持自己的社會知覺。人們在認知他人時總好把自己的特性賦予他人身上,假定自己與他人是相同的,例如自己疑心重重,也認為他人疑心重重;自己好交際也認為別人好交際。




虛假同感偏差這種心理學效應用得好了,那就是如虎添翼;用錯了地方,那很可能會演變成盲目自大。當我們需要自己給自己打氣,自己給自己提供強大的精神支持的時候,那虛假同感偏差就是非常好的,它讓我們相信自己,堅信自己的對的,堅信自己沿著計劃好的路走下去,最終就能收穫豐碩的成果。而當我們的認知已超出現實太多,或者已經和事實不相符,當我們的能力不足以支持我們的野心的時候,就需要糾正虛假同感偏差給我們帶來的影響。




圖 源: 千圖網(侵刪)

文 字: 網 絡(侵刪)

編 輯: 離墨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