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中國自古以來講究孝道,“孝”字,最早見於商代,其古字形像一個孩子攙扶老人,本義為盡心盡力地奉養父母。

後來漢朝建立以後,漢武帝“罷黜百家唯儒獨尊”,儒家又將孝提到“百善孝為先”的高度。

自此之後,歷朝歷代都提倡孝道。

可是,有句俗話,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

五代時期,出了這麼一個皇后,她本該是母儀天下的楷模,誰知道卻做出“不認生父”的禽獸之事,為天下人所詬病。

此人就是神閔敬皇后劉氏,即後唐莊宗李存勖的皇后。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劉氏(?―926年),名字已不可考,據《新五代史·唐莊宗皇后劉氏傳》記載,魏州成安人,於公元924年,被冊封為皇后的。

劉氏來到李存勖之前,有一段很奇特的經歷。

當年,李存勖的父親李克用還是晉王的時候,有一天派兵攻打魏州,打完之後照慣例開始劫掠百姓。

在縱兵劫掠過程中,副將袁建豐在民間搶到了劉氏,當時劉氏還是個5、6歲的小女孩。

班師回來後,袁建豐將劉氏作為孝敬送到晉王宮中,李克用的妻子曹氏(貞簡皇后)教她吹笙歌舞。

劉氏長大後如出水芙蓉般,得到李克用長子李存勖的青睞。

李克用去世後,李存勖繼承了晉王王位,他母親曹氏看到兒子這麼喜歡劉氏,就賜給他做了王妃,被封為魏國夫人。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此時李存勖的後宮,除了魏國夫人劉氏外,還有衛國夫人韓氏、燕國夫人伊氏等諸多後宮佳麗。

後宮裡的事情不用說大家也知道,裡頭的爭風吃醋,勾心鬥角不亞於外面那個亂世,幾番較量之後,劉氏以善於逢迎逐漸得到李存勖的專寵,平日裡隨軍作戰都把他帶在身邊。

那劉氏母親早亡,是父親把她一手拉扯大的,他父親左打聽右打聽,終於知道了女兒的下落,目前還當上了王妃,就喜滋滋的趕到魏王宮,前來認親。

光有劉叟的說辭,也是真假難辨啊。李存勖沒辦法,只好找來當年搶人的袁建豐進行詢問,袁建豐說:“我是在成安北塢那裡搶的人,當時保護王妃的,是個黃鬚老人。”

聽了袁建豐的敘述,李存勖就叫來他前去辨認。袁建豐一見面,就肯定的說:“正是此老者。”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這邊確認完了,到劉氏那裡卻被否認了。

當時李存勖的後宮裡,幾位王妃互相爭寵正鬧得不可開交,王妃們不光背後爭寵,互相之間還比門第出身高低。

劉氏給大家撒了謊,說自己出身高貴,不料今天有這麼一個鄉巴佬來認親,聞聽以後大怒說:“我離開家鄉時,略有記憶,我父親不幸死於亂軍之中,我當時環繞屍首痛哭而去。這個田舍翁怎麼到這裡來!”

於是下令,在宮門鞭打劉叟。

那劉叟本來興沖沖而來的,心想終於找到自己的親閨女了。想著能有一番好招待呢,沒想到招待他的不是山珍海味,而是一頓無情棒。

遍體鱗傷的他憤憤離去時,詛咒到:“不孝子孫,女兒不認生父,還鞭笞生父,她呀,肯定不得好死!”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公元923年(天祐二十年)四月,李存勖在魏州稱帝,沿用“唐”為國號,後人為了將他的國號和李氏的“唐”以示區別,稱之為後唐。

李存勖當了皇帝,要把一切朝廷的禮儀都規範了,冊立皇后也是必要的一道程序,於是在公元924年四月,冊封劉氏為皇后。

當了皇后之後,那劉氏雖然覺得風光無限,但她很有頭腦,有一種危機感,她知道實力的重要性。於是環伺四周,注意尋找自己的政治聯盟,危難時好有個依靠。

當時河南尹張全義家中非常富有,他也會溜鬚拍馬,常常向皇上進貢,每次的貢品中,都有皇后的一份,這劉氏就上了心。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公元924年(同光二年)十二月初六日,劉皇后隨著李存勖,到大臣張全義家中做客。

皇帝親臨府邸,那還不蓬蓽生輝?把張全義高興的連嘴都合不攏了,把家中的珍藏都拿出來獻給了皇帝,當然,這其中也有皇后的一份。

在酒酣耳熱之際,劉皇后奏請皇上說,她從小失去父母,一見老人就想念自己的父母,請求認張全義為父親。

古來哪有堂堂皇后降貴紆尊的認下面臣子為乾爹的?古來也沒有聽過呀。

可是,李存勖不是漢族人,是代北的沙陀人。所以,他對這些中原的禮教並不怎麼認真,一高興就答應了劉氏的請求。

他這邊答應了,張全義那邊可嚇出尿來了——他哪有膽量給皇后當乾爹呀?能當個乾兒子那都是祖墳上冒青煙了。這個他敢做,因為有安祿山給楊貴妃當乾兒子的先例。


但劉皇后再三堅持,最後張全義無奈的接受了她的拜禮,於是又感恩戴德孝敬了一些貢品來。


五代十國奇葩事:皇后認大臣做乾爹,皇上居然同意了


公元926年郭從謙反叛,李存勖中箭傷重而死,劉皇后就隨著李存勖弟弟申王李存渥等人出逃了。

後來李克用的養子,李存勖的乾弟弟李嗣源在亂中奪得皇位,是為後唐明宗皇帝。他逮住了劉皇后,並將其賜死。

劉氏費盡心機,六親不認,最後還是落得一個三尺白綾,魂歸西天的下場。

參考資料:《舊五代史》宋·薛居正等 《新五代史》宋·歐陽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