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熊貓貝貝專欄內容:地產話題第一百二十一期(NO.121)


專欄內容:容積率一詞背後的人口聚集趨勢和城市變化發展規律

資深地產人,憑良心寫作,講人話,結善緣,有態度。


客觀行文,理性看事。還請各位讀者朋友多多支持。


拒絕標題黨,堅持耕耘深度專業內容。

(接受平臺和各位讀者的監督和原創檢測,可以隨意複製本文內容去百度或者各類查重工具進行驗證。)

我是熊貓貝貝,地產行業策略研究者,歡迎關注。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導讀:

(本文約5150字,閱讀時間約9分鐘)

“容積率”這個話題,可以說已經是老生常談了,伴隨著全民對房產的高度關注和認知,這個房地產領域的專用名詞,在今天看來也算的上是一個“耳熟能詳”,“眾人皆知”的詞了。

筆者也曾寫過關於專門詮釋容積率的文章(有興趣和需要的朋友可以直接點擊下方藍色標題直接跳轉閱讀):


比較基礎,比較大眾的內容,就不會在重複和贅述了,今天這篇文章,要和各位讀者朋友聊一聊的,是關於通過容積率的建築表現和變化,而揭示的一個地區,一個城市,甚至是一個國家“城鎮化”的相關趨勢和規律。

透過現象看本質,或許才能真正理解“存在即是合理”的真諦。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溫馨提示:

-本文不含任何廣告和引導,請放心閱讀,如有幫助,歡迎收藏、分享和點贊。

-本文除標明引用部分,均為本人原創,謝絕斷章取義無腦摘抄和偽原創搬運,轉載複製請註明原文出處,本文首發頭條號。

PS:寫不出來要搬運我也攔不住,至少帶個我的ID我就不計較。

-本文引用圖片和部分文字,會規範使用“引用標註”並註明出處,如有版權爭議,第一時間處理。

-熊貓貝貝原創文章,內容僅供交流參考,不構成投資或其他建議。

分享讓生活更加美好,希望本人的文章能帶給大家幫助!

假如本文有什麼不足的地方,希望大家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本人會及時加以改正。一個小小的點贊動作就是最大的動力。


換個角度看“容積率”:存在即是需求,需求即是合理。


絕大部分人,甚至是地產行業內的從業人員,一聽到“容積率”這個詞,直觀的認識應該就下面幾張圖這樣: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還有更形象的示意圖: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能達到這樣耳熟能詳,直白清晰的認知維度,還得感謝這些年大眾對於房產的高度關注,伴隨而來的“被動知識灌輸”。


但是今天我們要換個角度來看待“容積率”這個詞,大家可能就會發現這個詞和“城鎮化”有密不可分的因果關係:

一個地區和一個國家進步和等級的關鍵指標,就是城鎮化。

城市化(urbanization/urbanisation)也稱為城鎮化,是指隨著一個國家或地區社會生產力的發展、科學技術的進步以及產業結構的調整,其社會由以農業為主的傳統鄉村型社會向以工業(第二產業)和服務業(第三產業)等非農產業為主的現代城市型社會逐漸轉變的歷史過程。

簡單來說,就是農民進城,由農民主導的第一產業轉向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

那這個和容積率有什麼關係?

當然有關係!衣食住行裡面的“住”,不就是和房子有關係了麼?

大量農村人口進城,不僅帶來了人口密度的改變,也讓人口輸入型城市的“容積率”,被迫加大了。

所以,人口密度和容積率,就成為了解讀“城鎮化”的兩個密碼。

這個很容易理解:人口大量開始進城,城鎮的人口聚集數量和人口密度就會快速提升,原本的居住空間就會出現缺口和需求,在城鎮的固有面積相對固定情況下,平面發展受限的情況下,只能向立體要空間。

所以樓就會越蓋越高,這樓蓋高了,容積率自然就上去了。


先從城鎮化程度和容積率的關係來看:

世界上城市化率排行前三的國家:中國香港,中國澳門,新加坡(中國就佔了兩個……)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100%的城市化率就意味著已經完成城市進化,這樣的城市的居住空間會是怎麼樣的?

我們先從香港的居住小區開始看: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香港高密度住宅區(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香港百層超高層公寓(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無人機航拍香港上空(圖片來源:環球時報)

大家可以清晰的看到,雖然容積率這個說法只有中國大陸使用,但是如果同樣的標準放到香港,那就是突破天際了,有非官方的測算,香港超高層公寓的容積率,能達到25甚至更高。

這裡我們就能得出第一個結論:一個城市的城鎮化越高,這個城市普通住宅的容積率就越高。

中國大陸也有一個城市也完全實現了100%的城市化,這裡先留個懸念,後面給大家做解答。


然後我們從人口密度來看: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中國人口密度分佈(圖片來源:統計局)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中國人口密度排行1-20(數據來源:統計局公佈信息)

而這些人口密度排行前幾位的城市,都是高樓林立。特別是4個一線城市和省會城市,尤為突出。

特別是北廣上深,動輒百米住宅已經是常態。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這裡我們就能得出第二個結論:一個地區和城市的人口密度越大,這個地方的普通住宅的容積率也就越高。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看中國城鎮化率的趨勢:截止2019年,中國全國的城鎮化率已經突破60%!

並根據以往走勢分析,預計在2050年將逼近80%。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結合我們上面得出的兩個結論來看,或許我們可以得到第三個結論就是:隨著全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提升,普通住宅的容積率還會出現新的增長,人口數量相對穩定的情況下,就要看人口聚集的地方了。

當然這個結論是完全不可能的。就是個笑話。

中國大陸和香港相比,我們有的地大物博的平面空間,根本不需要向天空要空間。

就像前面說到的,中國內地也有城市完成了100%的城鎮化率,詳見下圖: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雖然深圳房價高,但也沒見到像香港那樣的鐺房和鳥籠房的出現。可見,城市化並不能完全決定城市容積率。


但是,商業就不是這麼回事了,從經營效率的角度來看,高密度社區的商業效率遠遠高於低密度社區。------人多自然才能保證生意旺。

也就是說,人口密集,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最有可能出現高容積率產品,是商辦物業產品(也就是我們說的商場、寫字樓和商業經營的綜合體)。

沒見北廣上深有超高容積率的房子,但是超高容積率的寫字樓高塔和商場,可謂遍地開花。

在這裡舉兩個其他城市的例子:

一個是重慶的網紅商業樓:紅鼎國際

佔地面積3萬多平米,建築面積16萬㎡,容積率5.3。

這是一幢共有48層高的樓,分佈著至少250個有名有姓的小商鋪

,不過只有區區四部客梯。

傳說遇上高峰期,輪到你擠上電梯,可得1個小時後了。偏偏重慶的夏天最高可以有40度,但還是有大把的年輕人在沒有空調的大廳排隊等電梯,即使汗流浹背。為的,就是爬上去重慶有名的魔幻世界——紅鼎國際A座——去享盡人間歡樂。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在幾十層的聳立空間中,遍佈著民宿、菜館、酒吧、麻將館、桌遊室、美容美髮、狗咖貓吧,你能想到的商業物種,都能在其中尋到。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另一個是貴州花果園的商務樓,容積率之高一目瞭然: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花果園商務樓,一棟都是各種酒店(圖片來源:網友供圖)

這兩個項目從商業經營上來說,堪稱絕對的成功和成熟。

可見,高容積對於商業的價值意義是遠超住宅的,所以高容積率最值得的,還是蓋商辦物業。

容積率越高,能夠支撐更大的商業體量。為了賺錢盈利實現物業價值,高容積高成本也只有商業物業才有回報能力。

世界容積率之王的超高層,全都是寫字樓……當然地下也會有商業的。

反正主要用途肯定不是用來住人的。

目前世界第一高樓如果要算容積率,大概是36.21……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所以,最後需要修正一下第三條結論:隨著全國城鎮化的進一步提升,核心城市的容積率還會出現新的增長,但是主要增長的對象,從住宅轉移到了商辦物業。

北京SOHO,上海金茂,臺北101,日本東京塔……

也必須是人口聚集度高,人口密度高,並且城市化程度高的城市和地區,才會有這樣“高容積率”房子的出現。其他條件不具備的,蓋這樣的超高層高容積率的樓,很多爛尾的。

這樣高容積率的商辦物業,是需要海量的人口為之服務和經營,才能通過“高效率商業回報”實現“商業價值”的。

超高容積率的建築的存在,是一個城市經濟和人口的象徵。也是城市化的現實象徵。


發達歐美國家的容積率現象:高容積率超級都市+低容積率品質社區


因為和中國完全不同的人居生活習慣和理念,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往往是高容積率超級都市+低容積率品質社區的組合模式。

以美國為例,交通高度發達,郊區生活品質好,但是居住成本非常低。

按照中國深圳的房價,去美國大城市周邊的普通社區,買個幾套,一點問題都沒有。

但著並不是說美國發達中心城市的房價就低。

只能說發達歐美國家的城市化率太過極端:中心城市過早成熟,強大的虹吸效應,迫使周邊中小城市“城市化倒退”。

最典型的,就是大城市的很多行業對城市的依附依賴程度極度化,脫離大城市氛圍就完全沒有發展空間。就比如美國的快遞和小商品零售(也就是我們國內的便利店)。

去核心城市外圍的小城市的社區送一趟快遞能花一個月,開個便利店一週開張2次……

一個超大的購物中心+超市的商業形式,可以服務美國一個州,如果沒有直觀感受,我推薦大家一部美國的電影《百貨戰警》。

人口密度小的區域支撐不起大型商圈,生活不便。房子單價普遍偏低且不容易轉手。

一個FOR SALE(出售)的牌子插個幾年無人問津最常見。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只有坐落在人口密度大的城市核心區域的低密度小區才有價值。一般都是市中心大平層公寓,沒有出城範圍的高端別墅區和不出城的“中產社區”(開車30分鐘到達市中心)

當然這類小區一般都是天價了。

但是美國的發達中產社區,最多有個社區教堂,絕對不會有社區商店的,最常見的便利店,就是加油站的(生意還不錯)。

這就是歐美中小城市“城市化倒退”

大城市虹吸效應下超級大都市既然這麼便利繁華,那為什麼還有那麼多人住到郊區去?

繁華便利的市中心,為何白天精英薈萃,到了晚上就成了貧民窟?

形成這種局面其實有一個重要原因:

資源肯定是傾向於高價值回報的物業,所以市中心居住用途的房子,非常的少,就算有部分用於居住的房子,隨著人口的中心化聚集,很快就會被改造成商業用途。

這樣聚集中心工作謀生的人,只能逐步被往城市邊緣遷移。

而依附於城市生存的貧民階層,也必須要依賴人多的地方才有更多的機會。


更厲害的,還有歐洲的一些發達國家甚至已經出現“一城即是一國”的現象:

也就是全國30%的人,創造接近50%全國GDP,聚集在國土面積5%以核心城市為核心的“首都都市圈”的情況:

比如:法國巴黎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歐洲各國人口都以首都為核心的“大都市圈”聚集,非常明顯。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歐洲這些個小國的人口聚集趨勢,可能代表了城市化進程的一種終極狀態可能:中心城市容積率受到外來人口聚集的需求不斷被推高,“大城市進化成城市圈,超級城市化”,而中小城市,隨著人口的流失,反而“城市化倒退”,最終的結果,就是“一國即一城。

中小城市的土地和房子變的毫無價值。沒有人,容積率再低,居住舒適度再好,還是沒有價值。

中心化,聚集化,是推動城市容積率的核心動能。

這樣的規律,放到美國上,也是行的通的:東海岸發達城市(以紐約為代表),集中了美國60%的人口。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中國城市容積率的變化:一線城市,發達城市為核心的“城市群”,“經濟圈”概念開始出現


中國城市容積率,也隨著“城市群”和經濟圈的概念,而開始逐漸發生變化。

經濟圈,就是傳統一線城市為核心的三大核心經濟圈: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而“都市圈”,是個新概念:

2019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關於培育發展現代化都市圈的指導意見》中提出了都市圈的概念。

地產觀察:從“容積率”的建築表現解讀“城鎮化”


中國是大國,對應上面發達歐美國家的城市化規律,對應看過來就是一省即一城:

省會城市,中心城市超級城市化,城市群化,不在擴張延伸範圍內的中小城市將面臨痛苦的城市化倒退。(目前是在全國基建大發展的勢頭下把各地容積率拉的相對持平,但是這個趨勢是不會改變的)

所以有句話很殘酷,這一輩的終點,就是下一輩的起點:如果這一輩不能在中心城市紮根,或者靠近中心,甚至不能處於超級城市群或者經濟圈範圍內,那麼下一輩,就要在逐步倒退的三四線城市開啟自己的人生。

所以中心城市的住房資源,就成為搶手貨,要麼像香港那樣向天空要空間,要麼像歐美國家一樣發展成為“北京首都都市圈”,“上海經濟都市圈”。

目前看來,我們正在走的,是第二條路。

當然有這個意識和眼光的人肯定不少,甚至還有開發商特別會折騰這樣的“大城市邊緣機遇”。

諸如天津和北京中間的“京津新城”,北京旁邊的燕郊新城,深圳旁邊的大亞灣,上海外圍的崑山……

但是往往讓投資客鎩羽而歸,虧的一塌糊塗。

這是因為他們雖然看到了趨勢,但是沒有看到本質的一個問題:

這些核心大城市可還是還有很多土地可以蓋房子的。不是不蓋,時間不到。

就像2019年,我問過一個北京朋友:如果北京2環內,容積率20的高密度住宅,50㎡一套,一套100萬,你會考慮買嗎?

我得到的回答是:借高利貸,能買多少買多少。

何況,現在中國大城市容積率(非商辦類型)控制的還是很不錯的,至少沒有超過10的項目在大城市出現。

所以,未來大城市,容積率放一點點,背後就是幾百萬上千萬為單位的居住空間被提供。

還是那句話,不是不蓋,時間不到。

這也是一種理性設想,城市的發達程度,和平均容積率,是成正比的,而支持這個高容積率的,就是人口密度產生的需求。

言簡意賅。

省會城市、中心城市和一線城市勢不可擋的“超級城市化”,

三線城市面臨“城市化倒退”的痛苦和沒落。

或許,這是我們所有人都無法抗拒和避免的未來。


關於這個話題,大家如果還有什麼意見和看法,歡迎在下面留下您的想法和看法。


個人拙作,原創辛苦,還請各位看官多多支持(小小點贊動力大,轉發關注真有愛)~


歡迎留言文明交流,有問必答,拒絕地域黑,拒絕無腦鍵盤俠。

本人不做標題黨,不譁眾取寵求流量,寫作分享,自我修煉,與君分享。

網絡不是無法之地,倡議客觀冷靜,就事論事,尊重事實,文明表達。

感謝您的閱讀~歡迎轉發本文和關注本人。

地產領域12年從業經驗,願為所有對房地產相關知識有需要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所得所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