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你真笨!疫情下,陪娃上網課的媽媽已瘋魔

在疫情肆虐下,最好的防護是隔離,最難的課是上網課。

上完網課的家長總會收到孩子的扎心一刀,

“媽媽,你真笨!”

媽媽,你真笨!疫情下,陪娃上網課的媽媽已瘋魔

一、被逼成魔的媽媽

一位以色列媽媽暴躁吐槽網課刷屏社交圈:

好了,現在娃們知道爹媽有多笨了!

這位媽媽情緒激動,對著鏡頭直言上網課這招根本不行。

她吐槽:“網課剛剛開始第二天,APP上就有無數未讀消息。”

“我有4個孩子,希望他們都健康。”

“你想想,我得下多少APP!”

“每個娃有多少老師,每個娃得上幾門課。”

“我家只有2臺電腦,一整個早上他們都在搶電腦。”

吐槽完上網課的不易,平復下情緒,再來吐槽下老師。

“我女兒的老師一定在做夢,他幻想這小孩會8點起床上課。”

“8點,她才剛醒好嗎?你想啥呢!”

“老么的音樂老師今早發了樂譜。”

“我要樂譜做啥,我家有樂隊嗎?”

“我又不懂樂譜,我還得拿出單簧管教我兒子學樂譜!”

她無奈請求“老師您可夠了,把要求放低點吧。”

想到老師發來的問候“今天孩子感覺怎麼樣啊?”

就情緒上湧火大抱怨:“他怎麼樣?他一整天都在玩手機!”

“睡得香,吃的香,他們一直在吃!”

越說越委屈“他怎麼樣,你應該問問我感覺怎麼樣,我要崩潰了!”

“這邊是科學,那邊是數學,我怎麼可能懂那麼多?”

“新冠病毒沒要我命,網課先要我命了!”

媽媽,你真笨!疫情下,陪娃上網課的媽媽已瘋魔

媽媽視網課如洪水猛獸,難掩暴躁焦慮的情緒。

心理學告訴我們,孩子的問題主要是情緒問題。

媽媽內心焦慮與浮躁的情緒,會在相處中不自覺傳遞給孩子,造成孩子負面情緒過多,影響孩子的學習成長。

勞倫斯·科恩說:“情緒,是絕大多數所謂問題行為的根源。”

所以,不要再說家長被孩子逼瘋了,不是孩子出現了問題,是我們家長出現了問題。

家長的情緒穩定,心態平和,孩子可以在家輕鬆愉快的上好網課。

二、世界如此美好,何必那麼暴躁!

1、降低一點期望值,保留一份自由的愛

媽媽,你真笨!疫情下,陪娃上網課的媽媽已瘋魔

湖北11歲的小鐺,被網友直呼“小天才”,他用軟陶捏的漫畫人物各個栩栩如生堪比手辦。

他從3歲開始就對軟陶的製作情有獨鍾,看到自己喜歡的漫畫人物,就會自己動手用軟陶做一個現實版出來。

這麼專注於軟陶製作,不怕孩子玩物“喪”志嗎?

媽媽:“不能因怕影響學習就去阻止他發展自己的愛好,而且手工也是可以提高專注力的。”

這樣“放養型”的父母,請給我來一打。

兒童心理學家陳忻說:對兒童的期望、要求,不要超出他的能力,他的發展現狀。每一個孩子都有自己成長的軌跡,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方式成長,才是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尊重孩子,才能看見孩子的耀眼光芒!

2、轉換彼此的立場,交流彼此的情感

媽媽,你真笨!疫情下,陪娃上網課的媽媽已瘋魔

21日,山東濟南,在定點醫院ICU工作的護士媽媽很多天沒有回家,4歲弟弟哭著想媽媽。6歲哥哥“霸氣”開導:“哭是解決不了問題的。”

“媽媽不治病,人不就死了嗎?”

“世上不是媽媽最辛苦,所有人都辛苦!”

哥哥也想念媽媽,但他知道,有許多受病毒折磨的病人更需要護士媽媽。

孩子會換位思考,體諒別人,是因為生活中有一個懂得共情的父母。

李開復在《做最好的自己》裡說過:“同理心就是在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的能力。”

同理心,是親子關係的紐帶。站在和孩子一樣的立場,才更能感受孩子的情緒,孩子也能更加認同。

親子共情,才能暢遊孩子的精神世界!

3、保持平穩的心態,給予安全的懷抱

媽媽,你真笨!疫情下,陪娃上網課的媽媽已瘋魔


在《@所有人》節目中,小陶虹分享了一段自己吼孩子的經歷。

有一次正準備出門,女兒不小心打翻了牛奶。她衝上去就衝女兒吼:“你怎麼回事啊?”

被她一吼,女兒當即就愣住了,滿眼恐懼地望著她。

小陶虹看到女兒驚恐的表情後,意識到自己錯了。後來看了很多育兒書,根據自己孩子的情況做出調整。

女兒再犯同樣錯誤時,她保持平穩的情緒,不再衝動的吼她,而是走過去抱住她,給她安全感。

沈從文說:“情緒像水,穩定的情緒是涓涓細流,滋養萬物。”

情緒穩定、快樂的父母,帶給孩子樂觀、勇敢、自信;而暴躁、憂鬱、隨時可能情緒失控的媽媽,只能帶給孩子不安、逃避、自卑。

心態平穩,才能領略孩子的歡樂!

三、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做情緒的主人

電影《奇異博士》中,古一法師說,“我們永遠無法消除我們的魔性,我們只能學會生活在它之上”。

情緒亦是如此,為人父母我們要做的不是消滅它,而是要學會控制它,活在它之上,成為別人家的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