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職場中,情緒就像“膨脹絲”,它會牢牢地釘在每個人的眼神裡,也會攀附在每個人的面部上,讓我們成為它發出聲音的媒介和工具。

近日,網上一名敘利亞父親和女兒的故事,引發人的深思和熱議。這名女孩的父親,為了不讓家裡附近的爆炸聲給3歲的女兒留下心理創傷,於是他編制了一則“美麗謊言”,告訴女兒這是“煙花”和“玩具槍”,並和女兒約定,只要屋外響起這種聲音,他們都要快樂地笑出來。

這位父親,將自己的“壞情緒”深深地隱藏在親情背後,在女兒的笑聲當中,轉化為眾人眼裡的“好情緒”,像是電視的遙控板,可以自由地切換頻道。切換情緒,如果能夠在職場中也能做到,溝通的效果、協調的進度、配合的力度,一定會很大改觀。

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 壞情緒,高分貝的聲音,怒不可遏的面容,在同事之間常會上演;好情緒,爽朗的笑聲,如沐春風般,會傳染給身邊的每一位同事。
  • 規避壞情緒,靠攏好情緒,理所當然的行為反應,讓我們在職場中,面對那些發脾氣的同事,總會有種排斥。不得不說,我們陷入了“淺層化”的認知當中,從來沒有讓認知觸角去探測壞情緒的“真容”。

長期以來,我們只是從表象上,將同事的情緒簡單地劃分為“壞情緒”和“好情緒”,殊不知,這種自我認知的慣性,存在一種“印象錯覺”。

不妨,先來回憶和再現,職場中常見的幾個場景:

  1. “小王,你是怎麼回事,剛才連續給你打了好幾個電話,一直沒人接聽!”同事說道。
  2. “張哥,昨天老陳叫了辦公室幾個人,出去聚餐吃飯了,看你沒來,是不是有事?”同事問道。
  3. “小陳,怎麼工作佈置幾天了,一點動靜都沒有?”領導問道。

第一種情況,可以體味出語言背後的抱怨和不滿,似乎是一種“不尊重”;

第二種情況,傳遞出的情緒就要嚴重一些,是不是同事在有意針對自己,故意和自己做對;

第三種情況,好像是領導的一種婉轉、間接地批評。

相信這三種情緒,是大多數職場人的“直覺認知”。但是,假如告訴你,你被自己的“認知假象”給欺騙了,你會相信嗎?

如果真實情況是:無論是同事,還是領導,他們只是一種“無意”的言行,並不是“惡意”的針對,你的這種錯覺是否可以被糾正過來。這種現象,在人際關係學中,就叫“漢隆剃刀”理論。

“漢隆剃刀”理論,是20世紀末,一個叫漢隆的學者提出來的。它的核心意思就是:人的“壞情緒”,能夠解釋和想象成為了“無意”的,就不要自我認知為“惡意”的。

如何有效運用“漢隆剃刀”理論?一是情緒矯正,抓住內心的目標和方向;二是切換頻道,充分利用工作中的任何一件行為來平緩情緒;三是認知升級,走出“以自我為中心”的圈子;四是還原事實,從互動性的方向,走向美好。

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01

情緒矯正

孫儷在電視劇《安家》中飾演的房似錦,剛到公司後,就會因為同事的幾句冷嘲熱諷的話,會暗自哭泣。但是,在公司呆得時間長了,她發現同事並沒有自己想象地那麼壞,幾句冷嘲熱諷只是一種情緒的“瞬間表達”,自己能做的就是充盈內心。

所以,當劇中的房似錦業績越來越好時,再也不會因為老員工的“排擠”、同事的難聽話語和領導擺出的一副“臭臉”的影響,而是以一句“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來進行自我回應。

“沒有我賣不出去的房子”這句話,就是她進行“情緒矯正”的典型體現,因為她看到了另一條職場軌道的方向和目標,不再糾結於眼前的“磕絆”。

職場中,每個人都會面臨各種各樣的壓力,內心都會產生一些“壞情緒”,面對這些消極情緒,如果具備“情緒矯正”思維,則完全可以用一種“正向能量”來改變自己的情緒認知和麵對方式。

《思維的囚徒》裡說道:人可以在任何情境下,選擇自己的處事態度和行為方式!

情緒矯正,是職場人控制情緒的第一招。

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02

切換頻道

有沒有這樣一種場景:

坐在辦公桌前,莫名的煩躁和不安,什麼事情都不想幹,瞬間就像失去了人生目標一樣,處於一種思想放空狀態。

這種情境下,所謂的“壞情緒”,就會容易被釋放出來。其實,這種情緒的切換,可以通過分散注意力來實現。

  • 上班後,坐在辦公桌前,回想一下昨天對你來講,比較美好的事情;
  • 工作了兩小時後,站起來,到單位樓下面,去活動一下筋骨;
  • 身心有點累了,可以找同事聊聊天。

不要小覷自認為平時覺得很淺顯的道理,因為情緒的切換,就在這些平凡的瞬間。儘管這種頻道的切換,很容易實現,但是我們的思維認知,卻往往迷失其中,縱然胡亂打轉,也不願或沒有意識去進行切換。

記得金城武曾經主演過一部電影《喜歡你》,他在裡面飾演了一個單身男,情緒不好時,他就會通過平凡中的瞬間,來切換自己的情緒。

比如,他會利用生活中再也不能平凡的吃泡麵行為,將自己的情緒推到一種“儀式感”的高度。他會一邊看時間,一邊看泡麵,待其軟硬適中的時候,再咬下去第一口,確保將最好的味道送達到自己的味蕾上。

正是因為他具備了抓住生活中的任何一件小事進行情緒切換的能力,才使得他無論面對多大的壓力,無論有多壞的情緒,都能讓自己保持在一個情緒平穩的狀態。

切換頻道,是職場人控制情緒的第二招。

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03

認知升級

思想是行動的指南,認知印象對情緒的影響和變化,起著決定作用。

“漢隆剃刀”理論,提到的“無意”和“惡意”,兩種情緒認知簡直是天差地別。那麼,“無意”的情緒,到底代表著什麼?

職場中,“無意”的情緒,似乎普適性的解釋永遠有以下幾點:一是疏忽,二是誤會, 三是不知道,四是大意,五是被耽誤,六是累……

進一步講,“普適性”就代表大概率,經常會發生,並不是有意針對。所以,職場中大多數的“有意”情緒,其實就是日常工作中的那些被慣性推動著的外在表現。

為什麼經常會將同事不經意的言行看成為一種“不懷好意”?關鍵就是我們的認知還處於“低水平”,這種認知往往會以“固化”的角度來看待事情,不會進行“甲乙丙”的對調。

既然“換位思考”的認知,大多數人都理解,為什麼當“壞情緒”出現後,很多人還會以“惡意”的眼光來審視對方?根本癥結就在於“以自我為中心”,這是阻礙大多數職場人認知升級的關鍵因素。

認知升級,是職場人控制情緒的第三招。

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04

還原事實

控制情緒,雖然有心理暗示、注意力轉移、外部干涉等多種方法,但是,“還原事實”對情緒的引導和釋懷,起到的作用無可比擬。

“漢隆剃刀”理論,本質上就像一個情緒圈層,好的情緒會從內部中心向外一圈一圈地外延擴展,一層情緒比一層情緒更友好,一層情緒比一層情緒更接近真實性。

可以設想一個職場場景:

你因為工作問題,向對面的同事詢問事情。孰知,你連續叫了同事兩遍,同事都沒有反應。如果這時你就此打住,你會想是不是同事對自己有意見,都不搭理自己的。但是,過來一會兒,同事過來和你說話,你提醒他剛才你叫他了,他驚訝著問,剛才好像走神了,壓根就沒有聽見你和我說話。

一旦你聽到同事這樣解釋,相信你內心的情緒,會頓然釋放地無影無蹤,不留絲毫。因為,你獲取到了情緒的本原事實。所以,“還原事實”對情緒的紓解,起到的效果很好。

但是,假如同事沒有走過來,你們之間沒有再進行交流和溝通,一旦積壓在內心,可能就會載下“壞情緒”的種子,會直接影響同事間的關係。或者是生悶氣,或者是藉著某次機會進行對等反擊等,結果就是把本來的“朋友”,變成了現在的“對手”。

所以,講到這裡,就可以總結出“漢隆剃刀”理論的幾個特點:情緒是“無意”的,並不是“惡意”的;是“疏忽”了,並不是“針對”的;是“錯誤”的,並不是“不可原諒”的。

“漢隆剃刀”理論,並不是自我精神的安慰,而是對情緒的一種事實還原。

還原事實,是職場人控制情緒的第四招。

職場情緒如何包容?“漢隆剃刀”,讓同事關係抹上“潤滑劑”

總之,職場人不可避免地會因情緒而導致同事關係發生不愉快,這個時候要跳出“好情緒”和“壞情緒”的二元論,藉助“漢隆剃刀”理論,立足情緒的源點,充分運用“情緒矯正”、“切換頻道”、“認知升級”、“還原事實”四種辦法,包容同事的情緒,紓解自己的內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