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玩沙子的男人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鏡頭切住一個畫面。

一個大男人,蹲在地上玩沙子,一會兒堆城堡,一會兒建遊樂場。他身邊沒有孩子,只有他一人獨自陶醉在這堆砌打翻再堆砌再打翻、循環往復的過程中。

路過的行人頗為好奇,一個大男人還玩這些。

男人說:我小時候,父母拼命地叫我學習,現在大了,自由了,終於可以玩下小時候想玩的遊戲了。

不知聽了這個二十多歲大男孩的回答,你是否心裡會泛起酸楚。

但是這個世界上為了追求成功,提前介入孩子人生的事還有很多。


一、所謂的天才,不過是拔苗助長


近日網絡流行著“裸跑弟”和臺灣天才曦曦,自然引起了很多家長的關注。

下面是臺灣曦曦在粉絲會上的部分答疑

問:外面的競爭對手那麼多,我們該怎麼辦呢?

曦曦答:物競天擇是自然法則,沒有追趕,你不會奔跑,沒有競爭,你不會成長做大事業,你不能要求保護,受保護的孩子,永遠長不大。

問:成功的人跟失敗的人,有什麼不一樣呢?

曦曦答:成功的人找方法,失敗的人找理由。

問:外面世界這麼動盪,風雨這麼暴亂,我怎麼找到寧靜?

曦曦答:沒有風雨,哪來的寧靜。

問:那寧靜在哪裡?

曦曦答:風雨之中。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臺灣曦曦


全程看到曦曦疲憊地坐在講臺上機械地回答。沒有思考,答案脫口而出。

當有聽眾提到“逆境”時,他似乎沒聽過這個詞,望向他父親,他父親說,逆境就是順境的反義詞,於是他立馬背到:順境的人生,人人會走,只是速度快慢而已,人一定要學著走逆境,而且越年輕越好,因為逆境才是真正學習成長的機會。

這個視頻在網絡上一曝光,立馬引起眾議。

一個四歲的孩子,沒有半點人生經歷,怎麼就能看透生活中那些複雜的事情,參透那些人生哲理。

“裸跑弟”名叫何宜德,

3歲時被爸爸逼迫在美國紐約郊外冰天雪地的裸體跑步。

4歲獨自駕駛帆船出海,登上富士山。

5歲會開飛機。

6歲給50多國元首寫信。

7歲出版了自傳。

8歲徒步“死亡之海”羅布泊。

9歲小學畢業,獲得多項機器人世界冠軍,

現在11歲,已經通過了南京大學《銷售管理》專科自考18門課程,創造了自考史上最小年齡畢業生的紀錄。

對此,“鷹爸”何烈勝認為,自己有一種揚眉吐氣的感覺,兒子的學習成績能被認可,說明自己的教育方法是行得通的,也是高效的。

一切都是老爸認為的,請問,老爸是否問過孩子?

孩子在拼命學習時有過童年的快樂嗎,有過同伴的關心嗎?有跟同齡人一起成長的快樂嗎?

2019年7月21日,11歲的美國男孩威廉.梅利斯在完成兩年的課程之後,從佛羅里達州聖彼得堡學院畢業獲得文學副學士學位,接下來他將進入南佛羅里達大學技術繼續深造,他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天體物理學家,證明上帝的存在。

聖彼得堡學院院長稱讚威廉的出色表現令他震驚,據威廉的父母說,他兩歲時就可以做簡單的數學計算和閱讀,三歲學會字母表,7歲學會代數,並計劃將於18歲的時候完成他的博士學位,無疑威廉在人們眼中被定義為一一位神童。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有人對威廉.梅利斯的家長提出質疑,認為所有的一切都是父母的指使,無論多麼早熟,一個12歲的小孩能比世界上最著名的理論物理學家,20—21世紀,世界最聰明的大腦還聰明嗎?

有些人說真是一個可憐的孩子,看看那個視頻,注意看他爸爸那充滿神經質的眼神,完全就是在祈求這個孩子一定要像排練的一樣進行。其實,哪有什麼天才,不過是拔苗助長而已。


二、童年的缺陷必將在成年後體現


1、自理缺陷

人的生長髮育必須遵循自然規律,某一環節的缺失,後面必須要補回來,否則就會有缺陷。

魏永康,1983年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13歲考上重點大學讀本科,成為當時湖南省年齡最小的大學生;17歲考上中科院的碩博連讀研究生;20歲時,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知識結構不適應中科院的研究模式被退學。後來在家人的幫助下,才逐漸適應生活。

1983年6月,魏永康出生於湖南省華容縣的一個普通家庭。父親魏炳南是一名參加過抗美援朝的傷殘軍人,因打仗負傷一直癱瘓在床。母親曾學梅是縣百貨公司的一名工人。自小天資過人的魏永康,成了這個家庭的全部希望。

魏永康剛生下來兩三個月時,曾學梅就教兒子識字,還經常讀唐詩給兒子聽。儘管魏永康還不會說話,但這種早期教育還是取得了不少效果。在母親的傾心教育下,魏永康從2歲開始,便創造了一個又一個"東方神童"的故事。

1985年,還只有2歲的魏永康,就掌握了1000多個漢字。4歲時,他基本學完了初中階段的課程,後來連小學也只讀了二年級和六年級。1991年10月,僅8歲的魏永康連跳幾級進入縣屬重點中學讀書。13歲時,魏永康以高分考入湘潭大學物理系。2000年,17歲的魏永康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

曾學梅認為,孩子只有專心讀書,將來才會有出息。於是,曾學梅將家中所有的家務活都包下了,包括給兒子洗衣服、端飯、洗澡、洗臉。為了讓兒子在吃飯的時候不耽誤看書,魏永康讀高中的時候,曾學梅還親自給他餵飯。後來讀湘潭大學時,曾學梅也一直跟在兒子的身邊"陪讀",照顧兒子的飲食起居。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魏永康


2、婚姻缺陷

比如朱丹卑微的愛情,源於單親家庭。

最近很火的一檔真人秀節目裡,節目組請來的主持人是朱丹,相比邀請的真人秀嘉賓,朱丹本人卻似乎更帶話題性,比如,為她量身打造的“卑微式愛情”。

節目裡,面對張歆藝的幸福婚姻,朱丹的反應卻是“你家男人怎麼什麼都做啊?”看孩子,餵奶,做飯,甚至還為張歆藝理髮。而這些在朱丹看來是天大的笑話,因為她的婚姻裡,從來都是“我給周先生送傘,我給周先生做飯,我給周先生……”

一邊是張歆藝享受著老公的無限付出,一邊是朱丹因一碗餛飩而感慨“當時連孕吐都忘了,看著他為我下廚,感動得只想拍拍他的背影……”

如此明顯的對比,如此明顯的炫耀,連一直按捺著直爽個性的同期主持李誕都聽不下去了,嘲諷朱丹是陷入了卑微式愛情,也算是“旁觀者清”了。

朱丹1981年出生在浙江紹興一個小村子裡,朱丹的生父在朱丹還是6歲的時候便不幸病逝了,朱丹的媽媽為此也欠下了一堆債務,為了還債,朱媽媽只好帶著年幼的朱丹搬進了紡織工廠內不足十平米被嫌棄的小屋,每天吃得最多的就是拾別人挑剩的白菜蘿蔔。

因為生活過於貧困,導致朱媽媽一度想把朱丹拋棄,朱丹是這樣描述的:“沒有爸爸出現的時候,很多人就讓我媽媽捨棄我,讓媽媽把我過繼給其他親戚。”但好在,朱丹的繼父出現改變了她們的生活。雖然繼父的出現,讓朱丹兩母女的生活不再窘迫,但依然不寬裕,直到朱丹讀大學了,朱丹也基本上沒有任何的經濟上的資助,而堅強的朱丹一直靠打工來維持自己的生活和學業。

2005年,朱丹與相識五年的男友正式註冊結婚,但這段婚姻卻僅僅維持了兩年便以失敗而告終。2013年6月25日,朱丹和週一圍手牽著手依偎纏綿軋馬路,戀情才曝光。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朱丹在接受採訪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朱丹


3、心理缺陷

40年前有一群少年,其中最大的16歲最小的11歲,他們被集體送入了安徽省合肥市中國科技大學學習,被稱為新中國知識荒原上的少年突擊隊,他們是人們眼中的神童,也是中國第1批天才少年班,這裡面就有謝延波當時謝延波進入少年班的時候只有11歲,相當於小學五年級,由於年齡小,他的心理健康成了老師們關心的問題。

即便少年班的所有同學都在人際關係方面拖後腿,但是謝延波的問題人是最大的,因為他似乎永遠都學不會如何與掌控他命運的人好好相處。

在國內由於沒有和導師處理好關係,他申請去美國普林斯頓攻讀物理博士,在普林斯頓也因為選題與導師的理論相左,常年與島市僵持不下,十分緊張,在學生圈裡他和導師的關係已經是人人心照不宣閉口不談,1991年因為發生了北大留學生盧剛槍殺美國教授和同學的事件,謝延波存在潛在危險被勒令退學。


三、教育,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1、給孩子一片成長的天空

前幾天跟一位媽媽到河西去辦事,提起孩子上幼兒園的事情。

之前一直以為她的孩子上了某連鎖品牌幼兒園,詢問才知,並沒有,而是進了一家普惠性幼兒園。

奇怪她為何這樣選,因為她之前一直說要去某品牌幼兒園,而且她的孩子總是嘟嚨著以前那個蒙氏早教機構很好,雖然價格貴,但是老師很細心也很有耐心,孩子在園裡被照顧得很好,家長放心,孩子安心。

她說,現在這個普惠性幼兒園三教一保,孩子30個,完全按照教育局的規定設置。

開始我跟你想法一樣,選好的,但是陪讀大兒子後,發現進了小學初中,場面更加混亂,老師一個人管幾十個孩子,根本顧不過來。現在如果照顧的太好,到了小學,老師的目光無法均衡掃射時,又如何能讓每個孩子都能平等地沐浴師恩,與其那個時候焦慮,還不如讓孩子早點學會適應。

她說,我不想逼著孩子成長。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快樂的孩子和家人


2、學歷不是衡量成功的標準,貢獻才是

人生是個漫長的道路,我們經常說要“要贏在起跑線”,於是給孩子報了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其實跑在前面並非能贏在終點,真正的贏家不是在於你做了多少習題,學了多少知識,而是你為這個國家和社會做了多少貢獻。

這次持鄂護士中的最小的陳琳琳,她是湖南隆回縣人民醫院消化內科的一名護士。1月27號上午10點,正在休息的她收到院裡抽調護理人員前往黃岡的消息。她沒多想,第一個報了名。

她說:“有的同事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不方便去前線。我年輕,又是單身,相比他們壓力小很多。有這樣的機會可以去前線幫助別人,我覺得自己一定要站出來。”她只有20歲,不是高學歷但是卻有高思想。

“臺灣曦曦”讓我看到,所謂的“天才”,不過是家長的拔苗助長

陳琳琳


與陳琳琳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這次從國外回來的一些豌豆公主們。

一位女留學生在隔離的賓館裡面,說自己三天沒有喝水了,因為燒的熱水她喝不習慣,要求工作人員提供礦泉水。還有一位女孩子自己吃的飯要民警先吃她才吃。

這些豌豆公主們小時候自然是錦衣玉食,能混到國外自然學習能力也不錯,但是,又怎麼樣呢?在面對大災大難時,她們有的只是膽怯和挑剔,與陳琳琳相比,眼界境界差之千里。

3、教育,就是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

就如前所述,魏永康17歲大學畢業後考入了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碩博連讀研究生,可謂少年有成。可是他智力飛速向前發展時,他的生活能力卻沒有同步前進,以致於到了學校無法適應不得不退學回家。後來如果不是他回去後在親人的幫助下調整了狀態積極適應生活中的各種情境,也許這名“天才”就會被毀掉。

我身邊就有一個這樣真實的案例。

一位朋友的妹妹,70後,小時候很漂亮很聰明一個女孩子,父母將她當寶貝似捧著,“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她的媽媽為了讓她專心讀書,所有的家務都不讓孩子插手,孩子每天的任務就是讀書—吃飯—睡覺。女孩子確實很努力,高考後考上一所重點大學,在大學也仍然很用功的學習,畢業後成績優異被分到深圳某單位工作。但是工作不到一年,她因為失戀導致精神異常,被診斷為間歇性精神病。從那以後,她再以無法工作,而且每隔一段時間,她就會發病一次,情況好很正常一人,情況不好隨時可能威脅到他人生命。

朋友的女兒剛滿月時,因為有時,臨時請她照料一下孩子,結果,她將工業酒精誤當水餵給孩子喝,當時急得朋友趕緊將孩子送往醫院,孩子全身變紫,醫生下了病危通知書。後來好一陣搶救才把孩子救過來。自那以後,朋友再也不敢讓她妹妹看孩子了。

現在朋友的妹妹在家裡,就這樣慢慢地過著日子。她讀了那麼多年書,考上了那麼好的大學,分到了那麼好的單位,最後因為她只有智商卻缺乏與之對應的其他能力,所以她在遭受重創時無力承受導致精神崩潰。

觸龍說趙太后時說:“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

父母真的愛孩子就要尊重孩子的成長規律,不能只顧及眼前的得失與眼前的獲利而是要將孩子的成長放在孩子的人生長河裡去規劃與權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