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省會太原市。“東依太行山,西、南依呂梁山、黃河,北依古長城,與河北、河南、陝西、內蒙古等省區為界”柳宗元稱之為“表裡山河”。山西有文字記載的歷史達三千年,被譽為“華夏文明搖籃”,素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女媧補天”的傳說發生在山西,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炎帝都曾把山西作為活動的主要地區,在舊石器時代山西已有了人類繁衍生息,堯、舜、禹都曾在山西境內建都立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國家政權夏朝建立在晉南。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太原市晉祠,中國現存最早的皇家園林,可以說是去太原的必打卡之地。位於太原市晉源區晉祠鎮,建於西周(前11世紀)時期,是為紀念晉國開國諸侯唐叔虞(後被追封為晉王)及母后邑姜後而建,為晉國宗祠。祠內有幾十座古建築,具有中華傳統文化特色。 晉祠最大看點是大量的古建築、雕塑、碑刻、壁畫、古樹名木。其中位於聖母殿北側的周柏距今已有3000多年,樹幹粗壯,需數人才能合圍。在當地人眼中,這株古柏就是長生不老的象徵。晉祠的主體建築聖母殿是我國古建築中現存最早的帶圍廊的宮殿。殿寬七間,深六間。殿頂用黃綠色的琉璃瓦剪邊。殿內供奉著四十三尊彩塑。主像是聖母邑姜,其餘四十二尊是宦官、女官和侍女。聖母鳳冠蟒袍,端坐在鳳頭椅上。侍女手裡都拿著侍奉的東西。眉眼有神,姿態自然,塑工精美,是中國雕塑史上的精品。 受疫情影響,目前已恢復開放,晉祠博物館已在入口處張貼了線下掃碼等非接觸方式購票的方式方法,遊客可以通過手機直接購票,避免了人員之間的接觸。遊客進入晉祠參觀之前,需要測體溫、戴口罩、出示身份證和“太原健康碼”、填寫《遊客情況登記表》。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博物院位於太原市秀美的汾河西畔,是目前國內屈指可數的大型現代化、綜合性博物館之一,為國家“九五”重點建設工程,也是山西省建國以來投資規模最大的文化基礎設施。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博物院建築群由主館與四角輔樓組成。主館造型如鬥似鼎,四翼舒展,象徵著豐收富足與安定吉祥,並以現代技術手段詮釋了古人對建築“如鳥斯革,如翬斯飛” 的審美取向。整個建築群如山似闕,跌宕起伏,雄渾大氣,成為太原市重要的標誌性文化建築。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作為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護、研究和展示中心,山西博物院薈萃了全省文物精華,珍貴藏品約40萬件。其中新石器時代陶寺遺址文物、商代方國文物、兩週時期晉及三晉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戲曲文物、明清晉商文物等頗具特色。圖書館佔地面積1000多平方米,基礎設備、設施完備,管理制度完善,院藏圖書計16萬餘冊,古籍11萬餘冊,其中善本888函、5043冊。最近還被文化部社會文化司圖書館處評為“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山西博物院的基本陳列以“晉魂”為主題,由文明搖籃、夏商蹤跡、晉國霸業、民族熔爐、佛風遺韻、戲曲故鄉、明清晉商等7個歷史文化專題和土木華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圓世界、瓷苑藝葩等5個藝術專題構成。它緊緊抓住山西曆史文化長河中的“亮點”重點展示,並打破傳統陳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結合,形成了具有鮮明個性,廣受讚譽的陳列風格。

這裡歷史達三千年,華夏文明搖籃,有中國古代文化博物館之稱。

除基本陳列外,山西博物院還根據館藏特色和時代要求,舉辦臨時展覽,極大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

山西博物院還擁有保管部、公眾服務部、科技保護部、文物信息中心等十五個功能齊備的部門及先進的樓宇自控系統、安全技防系統、消防監控系統、電子票務系統及文物商店、對外餐廳、茶舍等完善的服務設施。山西青銅博物館是山西博物院的分館,位於風景優美的長風文化商務區文化島上,與太原博物館聯袂共享5個既連通又獨立的紅色橢圓倒錐體建築群,是太原市的標誌性建築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