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願意多說話,不願意敞開心扉,溝通方式很重要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親近的人,但不得不承認有些孩子根本就不願意與父母聊天,也不願意敞開自己的心扉。有些孩子恨不得把所有的話都爛在肚子裡,也不想跟父母去交談。

案例:

90後的小李跟自己5歲的兒已經子有一年的時間沒說話了,而追溯到底完全是因為一年前兩個人出現了一次爭吵。小李也覺得非常荒謬,因為爭吵的原因不是別的,正是孩子吃飯的原因。

孩子平常挑食,一年前孩子因為不喜歡吃韭菜,在餐桌上跟小李大吵了一架。小李當時態度非常惡劣,對孩子罵道:“不願意吃飯就趕緊滾下去!別打擾我們吃飯。

也正是因為這句話深深地刺激到了孩子的心靈,從那以後孩子再也不跟小李聊天了,甚至一看到小李就會躲著走。

分析:

由此可見,其實家長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絕大部分家長都會因為太過於暴躁,而讓孩子不願意與父母聊天。

就譬如小李一樣,明明可以用很好的辦法去解決問題,卻用一種這樣極端的手段來挑出孩子的錯誤。既然如此,孩子又怎麼可能聽從父母的想法呢?

(1)家長經常犯的錯誤

錯誤1:指責孩子

孩子們之所以不願意跟父母聊天,就是因為我們總是願意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

當發現孩子出現一些錯誤的時候,我們不能夠有效地控制住自己的情緒,而是選用指責的方式對待孩子。只不過這種方式一旦使用了,孩子將會永遠討厭你。

錯誤2:不去理解孩子

有很多父母在跟孩子聊天的時候,都會以自我為中心,從來都不去考慮孩子的感受。這樣的父母或許在小的時候還能夠教育孩子,可是當孩子擁有自己的想法之後,這些父母就顯得尤為被動了。

因為孩子已經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錯,完全不用我們去下定論。尤其是我們在說錯的時候,孩子們就會產生鄙夷的目光。一旦如此,親子關係就會變得僵硬,彼此都不會給對方留下一個好印象。

錯誤3:強行說教

很多父母都覺得曉之以理動之以情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其實講那麼多大道理,孩子往往是不會聽的,因為他們基本上對這些大道理沒有興趣。

大道理誰都會講,所以孩子才會特別討厭大道理。可是有些父母仍舊覺得只要苦口婆心,孩子就一定能夠痛改前非。不得不說,這樣的父母真是一根筋,因為他們從來都不知道孩子最想要的是什麼。

由此可見,這三種父母是最不容易讓孩子打開心扉的。

而且最關鍵的是,這些父母從來都不覺得是自己的錯誤,反而把所有的錯誤全都歸功於孩子的身上。其實我們不妨利用坐向效應打開孩子心扉,這樣的話孩子也願意跟我們聊天。

(2)坐相效應是打開孩子心扉的突破口

所謂的坐相效應,其實就是所指我們坐著的位置與孩子的位置呈現於哪種關係。我們不僅要在情緒上把控得到,也要懂得坐在最適合的位置上,讓孩子放鬆警惕。

譬如我們想要關心孩子或者是讚揚孩子的時候,最好坐在孩子的身邊,這樣的話,孩子就不會感到有威脅感。兩個人心平氣和的聊天,一定不要坐在對立面,不然的話氣氛就會變得很嚴肅。

舉個例子,當我們想要誇讚孩子的時候,我們對孩子說:“你今天干得不錯,知道先放學之後需要先寫作業,然後再去玩遊戲。

這句話如果是我們坐在對立面講出來的,那麼孩子就會有一種壓迫感。如果是坐在親近距離的位置上,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很放鬆。

不然的話我們這句話就會讓孩子產生一種誤會。孩子就會捫心自問:難道我寫完作業就是為了要玩遊戲嗎?

由此可見,

坐向效應是能夠改變孩子情緒的。而當我們選擇批評孩子的時候,也一定不要坐在隊裡面,我可我們可以坐在孩子的旁邊,然後將手搭在孩子的肩膀上,對孩子說道:“你在學校不好的表現我已經知道了,你自己有什麼想法嗎?

簡單的提問可以讓孩子擁有更多主動思考的機會,所以說在他們意識到問題所在之前,我們千萬不要用暴力的方式教育孩子,我們應該減少孩子身上所存在的壓力,這樣的話他們才會更願意與我們溝通。

所以說在生活當中,我們千萬不要在交流的時候給孩子造成巨大的壓力,有效的溝通是在孩子放鬆的基礎上做到的。

孩子不願意多說話,不願意敞開心扉,溝通方式很重要

在輕鬆的聊天當中切入要點這樣的話,我們才能知道孩子到底想的是什麼,孩子也必然不會拒絕我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