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有什么功劳?

高冷猫汤姆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创立了湘军,作为湘军统帅平定了太平天国的动乱。在平定太平动乱,1864年7月19日南京城破,城内血流成河,有二三十万人被杀,被称之为湘军版的南京大屠杀。

也是洋务运动的发起人之一,在曾国藩的提议下,在京城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曾国藩派人去外国购买先进的机器,包括洋枪洋炮,还在安徽创立安庆军工厂自主生产,洋枪洋炮。并且创办学堂,还派遣幼童赴美留学等等。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当时晚清政府战斗力。但对于腐朽的晚清政府,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曾国藩还是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在文学儒学上颇有造诣。他写过很多关于为人处事的家书。很受读者青睐,即使在现在很多道理也是值得借鉴的。

在中国现代史上,连蒋介石和毛泽东都同时高度评价过曾国藩,可见他在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地位。

是中国晚清四大名臣之一。





観滄海


我是闪电侯爵,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的观点。

曾国藩,晚清著名的政治家,理学家,文学家,战略家,被誉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追谥为文正(文官最高的追谥,历史上也有几人,有同样追谥的如宋朝的范仲淹),被后人追尊为圣人,就连民国时期,蒋介石也经常用曾国藩的事迹和著作教导下属,不得不说,曾国藩是近代历史举足轻重的人物,那么曾国藩对有怎样的功劳,会受到世人如此的尊重呢,主要集中在以下三方面:

1.光大程朱理学,形成了自己的理学体系,成为当时读书人心中的圣人

曾国藩一生奉行程朱理学,但对于程朱理学,他并没有一味的盲目崇拜,而是在此基础上汲取宋明儒学其他学派的思想,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学思想体系。宋明理学实际上分为气学、理学和心学三个学术派别。曾国藩在他丰富的政治军事生涯中逐渐的感觉到程朱理学“指示之语,或失于隘”、或“病于琐”、或“偏于静”的局限。

于是,他主张在心学方面,要兼包并容,对于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之学术争辩,他认为对于两家之争应取其同,避其异,扬其长,兼收并蓄,扬长避短,推进儒学的发展。

在气学方面,曾国藩认为,天地万物均因禀气而生,气是构成天地万物的最终基元。在禀气而生这个意义上,天地万物是“同体”的。但同时他也认为,

虽太和絪緼之气流行不止,天地万物最初所得之气“均耳”,但人与物、圣人与常人实所禀有之气并不相同。人得气之全,物却仅得气之偏;故人有知性,而物仅得物性。

曾国藩在理学方面有很多著作,如《冰鉴》、《治学论道之经》、《为学之道》等。可以说他对程朱理学的丰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镇压太平天国,成为清朝统治者眼中的国之柱石

现在评论曾国藩,很多历史学家还是历史爱好者都会说曾国藩是镇压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刽子手,所以曾国藩也有了“曾剃头”的“美称”。但在当时,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无论对于清朝统治者,还是对于中国当时的文化经济民生,并不失为巨大的贡献,他本人的政治地位也达到了高峰。在清朝统治者眼里,曾国藩无疑是挽狂澜于既倒 扶大厦之将倾的国之柱石,挽救了清朝的统治,而对于太平天国运动本身,它对中国社会的伤害也是巨大的,首先是人口的锐减,中国在整个太平天国运动期间损失了数亿人口,很多地方再现田地荒芜,城市萧条的场景,对于中国当时富庶的东南地区打击巨大,同时农民起义对于传统文化的破坏也是巨大的,烧孔庙,焚毁经典著作,这一切都严重的打击了当时的中国社会,所以说曾国藩镇压太平天国不失为是对历史的贡献。同时在与太平军作战的过程中,曾国藩还创立了湘军,成为近代中国军队的起源,同时也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如彭玉麟,杨岳斌,刘坤一等,甚至于后来创建淮军的李鸿章也出自湘军,这些人后来都成为了治国栋梁,同时他们也追尊曾国藩为近代的圣人。

3.主办洋务,开中国近代化之先河

安庆内军械所又称“安庆军械所”,1861年,曾国藩在安徽怀宁黄石矶、安庆大观亭创办安庆内军械所,被认为是清末最早官办的新式兵工厂,用来制造子弹、火药、枪炮。科学家华蘅芳曾在此主持制造中国第一艘轮船“黄鹄”号。后来,1864年迁江宁(江苏南京),改建为金陵内军械所。后来闻名近代的江南制造总局也是由曾国藩规划,李鸿章主持创办的,其中就有安庆内军械所的影子,可以说曾国藩对于中国近代工业尤其是军事工业做出了巨大的历史贡献。

有这三方面,曾国藩可以说是中国近代的伟人之一,也不失后世对他圣人之名的追尊。


闪电侯爵


小明很高兴来回答你的问题

其实我个人觉得要说到曾国藩的功劳,他留下的这36个字应该算是很大功劳了。

希望你认真看完,相信你会很受益!

曾国藩,被称为中国三大圣人之一。并且,被毛泽东和蒋介石等敬佩,可见他是一个有真才实学,有真本事的人。

他一生写了1000多万字的日记、家书、战策等;灭掉了太平天国,把大清延续了几十年;官至两江总督,一生培养人才不计其数。他死后,一生积攒的财富,只够给自己办丧事的。

他被尊为立功、立德、立言“三大圣人”之一,当之无!

一个资质平平的山村里走出的他,是如何在一生,短短的六十多年,创造如此大的功绩的呢?

纵观他的文集、书信等,可以看出,他用“36个字诀”,死磕了自己一辈子。下面就分八个篇章,把“36字诀”,给你一一道来。

第一篇:培植根本之诀【志、恒、专、熟】

1、【志】做人要做第一等人

“志”是追求人生目标的决心和信念,它决定着人生和事业的目的性,支配着实现目标的坚定性。人生由立志而始。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若能立志,圣贤豪杰,无事不可为。曾国藩坚信,人人可以为圣贤,给自己立下了“不为圣贤,便为禽兽”的宏愿大志。“志”为他一生提供了精神源动力,其声名事业,便由一“志”字开始。

(1)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2)不为圣贤,便为禽兽

(3)志向越高,成就越大

(4)慎择师友,结交有志之人

2、【恒】有恒断无不成之事

“恒”为作圣之基,便是圣贤豪杰,绝大事业,也得从此字作出。恒有三大要素:一为“坚持”,几十年如一日,从不间断;二为“专注”,认准一件事,如终如一,全力以赴;三为“渐进”,日积月累,集腋成裘。守此三者,必有功成之日。

(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做大事须从“有恒”二字下手

(3)事有定程,彻始彻终

(4)人生惟有常是第一美德

3、【专】力气用到点子上

曾国藩说,西方人的技艺所以精绝,是因为他们每办一事,都集中精力,越钻越深,逐渐达到极致。他认为,要赶超西方,必须有“专”字工夫。他自己的一生,大事小事,无不专心为之。求师专,求友专,用情专,做事专,因而总结出“凡事皆贵专”的硬道理。人之精力有限,而世事无穷,要想有所作为,只有采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的方略,才能成功。

(1)专权:事权专一,乃能成功

(2)专心:心有二用,则不能成

(3)专攻:用功如掘井,凡事皆贵专

(4)专精:西洋之长在于专

4、【熟】笨功夫也有大收获

“熟”是一种笨功夫。曾国藩学作诗,每日熟读苏轼、陆游诗作,终生不厌,最后口舌生津,妙句随出。“熟”功虽笨,却能生巧。曾国藩为官治军,无不验证了“熟”字之功。须知世间各种本事,如果不是由“熟”而精,则终不可恃。

(1)熟极生巧,妙来无过熟

(2)万事贵熟,熟则能强

(3)先立规模,后求精熟

第二篇:修炼身心之诀【裕、静、淡、暇、松】

1、【裕】让自己的心胸开阔起来

宦海风波,仕途通塞,不可能全由个人自主。其间坎坷遭际,在所难免。如果胸中抑郁,怨天尤人,不仅无益于事,反易致祸伤身。此时便离不开“裕”字。“裕”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曾国藩认为,胸怀宽广,气量宏大,是一个人能否担当大任的决定性品格。裕则无咎,裕则无争。为人处世,居之以裕,守之以贞,则无难不解,无往不利。

(1)治心当以“广大”二字为药

(2)局量太小,不足任天下之大事

(3)裕字可助出险境

2、【静】不动更能掌握主动权

静能生动,更能制动。多动则多犯错,少动则少祸机。静不仅是内心修持之法,还是临机处变之道。曾国藩深谙“静”字妙谛,不动也能办事。他屡屡告诫其子,好动不好静,是他一大弊症。如今人人喜动厌静,不知纷纷攘攘之中,伏有多少隐患!

(1)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

(2)静坐养生,守一字胜于吃百药

(3)静为躁君,头脑冷静方能办事

(4)人打第一下,我打第二下

3、【淡】品味好人生的真谛

胸怀大志者,所关心者大,所注意者繁,因此往往都是劳心劳力、忍辱负重之人。当此之际,便应以“淡”字求得舒解。曾国藩一生忙碌不堪,却以恬淡养生,以冷淡处世,以平淡为官,以远淡治学,胸中自有一片淡定之天,得人生极乐。

(1)政务缠身之时,淡以求乐

(2)自视常若平淡无奇,则成大器

(3)功名之际,须看得淡些

(4)寄雄奇于淡远之中

4、【暇】留一分自在,方可容得大事

当大任办大事者,常要冒大险、决大疑。其身心压力和紧张,非常人所能承受,亦非常人所可想象。心中得一“暇”字,则可留出一片净土,张弛有道,闲适自在。“暇”是高压炉上的减压阀;“暇”是白虎节堂中的山水画;“暇”是空城计中的孔明琴。动中取静,忙里偷闲,平淡中透出人生的绝大智慧。

(1)暇意:世事多因忙里错,且更从容

(2)暇心:“暇”字是养心的秘诀

(3)暇情:拿得起也要放得下

(4)暇谋:紧要关头,仗一“暇”字定风波

5、【松】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为任何事都有全局与局部、小处与大处之分,如果不加区别,举轻若重,就会劳心劳力,事倍功半。曾国藩积劳之余,一天夜晚顿悟出“松字诀”。做事之时有张有弛,大处抓紧,小处放松,效率更高。诸葛亮是不世出的人杰,结果出师未捷身先死,主要原因,在于他大事小事一把抓,全不懂“松”字的妙处。

(1)忙里偷闲,紧张中要有“松”字意味

(2)大事必争,小事不妨放松

(3)理财妙法:来得松,销得旺

第三篇:塑造形象之诀【明、实、硬、俭、重】

1、【明】眼越明,心越亮

李瀚章称曾国藩深识远略,无人能及;左宗棠说:知人之明,谋国之忠,自愧不如。无论远见、知人、自知,都离不开一“明”字。曾国藩说:“担当大事,全在‘明’‘强’二字。”“明”字为应事之方,最不易得,同时也是最不可少的成功素质。

(1)凡办大事,以见识为主,才能为辅

(2)先见之明,看得远才能站得高

(3)明者保身,处事以“明”字为第一要义

(4)知人之明,用人必先知人

(5)人贵自知,自知则明

(6)精明由于天生,高明由于学问

2、【实】靠“认真”二字打天下

毛泽东与曾国藩这两位湖南人都提倡“实事求是”和“认真”二字,正因为务实是办大事者必不可少的精神。曾国藩把“实”字视为成大事的根本,认为只有脚踏实地,从浅处、实处手着,事业才能可大可久。

(1)“实事求是”:两位成大事者的务实精神

(2)常守朴实规模,方能培成大器

(3)用人当用朴实可靠之人

(4)做事应从浅处、实处下手

(5)天下事知得十分,不如行得七分

(6)盗虚名者有不测之祸

3、【硬】真豪杰从不轻言放弃

性格倔强并非一件坏事,它可化成强毅之气,迎难勇进,往往能成就非凡事业。曾国藩认为强为自立之德,强毅是做大事者必备的素质。他对自己一生行事风格进行总结,得出此“硬字诀”。“硬”与“强”字同义,即毛泽东所说的“硬骨头”,鲁迅所说的“中国脊梁”。“硬”是豪杰人格的基本精神,也是中国人自强不息的不灭基因。

(1)非有一种刚强之气,万不能成大事

(2)事业文章,皆从“倔强”二字做出

(3)强作强为,天下无不可为之事

(4)人贵自强,求人不如求己

(5)愈难越强,以“硬”字冲破难关

(6)以明补强,不可一味强横

4、【俭】好东西都得省着用

节俭并非省几两银子这样的小事,它关乎一个人的功名事业,甚至身家性命。持身俭,则自立自尊,不求他人;治家俭,则家业兴隆,永世不堕;为官俭,则以俭养廉,居高不败。乱世之中,节俭更能藏富惜福,保身避祸。

(1) “俭”字有四大妙用

(2)居家之道,惟崇俭可以长久

(3)贫而自强,俭约者不求人

(4)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

(5)享福太早,恐难到老

5、【重】稳当从容,可当大任

“端庄厚重是贵相”,这句话绝非看相算命者的欺人之言,而是曾国藩从识人用人中总结出的宝贵经验。他说,“君子不重则不威”,“仪表绝人,全在‘重’字 ”。 “重”则稳当从容,方可担当大事,临危不乱。一个人的容止是他性格、才智的体现,曾国藩察言观色,最喜厚重之人,而最厌轻薄之辈。识人之法,以“重”字为第一。

(1)君子不重则不威

(2)稳重行事,有胜无败

(3)厚重是贵相,轻薄之人不可用

第四篇:为官不败之诀【廉、勤、慎、忠、仁】

1、【廉】要紧握护官之符

清、勤、慎,被称为居官三箴,其中又以“清”字居首。官做得好不好,只要看他有钱没钱就能知道。曾国藩视“廉”字为人生根本,一生办事,坚守“不要钱,不怕死”六字诀。俗话说临财不苟,无欲则刚。一涉贪污,就如染上毒瘾,再也难以戒除。无论官多高,功多大,沾上贪毒,就前功尽弃了。所以曾国藩称“廉”字为 “护官之符,立命之根”。

(1) “清”字为居官第一要义

(2)廉洁是人生之根本

(3)操守廉洁,必能服众

(4)为官莫作名利双收之想

(5)人为财死,少贪少祸

(6)行大事者,不尚小廉

2、【勤】勤奋是人生第一要义

人生要义,以勤为本。无论资质平庸还是聪颖,家境贫寒还是富裕,都不是个人成就事业的决定性因素。曾国藩并不是聪明出众的人,他的成功,不外乎一个“勤”字。从一个人勤奋的程度上,便可以预知他能成多大的事。

(1)勤政是居官首务

(2)勤到十分,自然做成一个好汉

(3)能吃天下第一等苦,乃能做天下第一等人

(4)除惰之法,第一贵早起

(5)由勤生明,是做好官的秘诀

(6)勤致祥:家勤则兴,人勤则健

(7)病从懒起,勤可养生

3、【慎】多一分谨慎,多一分胜算

谨慎并非美德,却是大英雄大豪杰不可缺少的素质。吕坤说:“慎一分者得一分,忽一分者失一分,全慎全得,全忽全失。”朱熹也说:“真正大英雄人,却从战战兢兢、临深履薄处,做将出来。”诸葛一生惟谨慎。曾国藩奉孔明为楷模,以“慎”字撑人生之舵,宦海浮沉,有惊无险。萧一山比较曾左二人,说:“国藩以谨慎胜,宗棠以豪迈胜。”实在是精当之论。

(1)宦海风波,须以“慎”字撑舵

(2)心存畏慎,居高不危

(3)祸从口出,立言宜慎

(4)向上司奏事,更须十分谨慎

(5)被人参劾者,每在于用人不慎

(6)以慎治骄,立于不败

4、【忠】办大事要树好品牌

在一般人眼中,“忠”总与“愚忠”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忠”不仅是一种道德律令,还是人生的黄金法则。以“忠”字自修,可以安顿心神,培养刚强之气;以“忠”字待人,可以交到真朋挚友,互济互助;以“忠”字办事,则有一种专注精一、勇往无前的精神,无坚不摧。“忠”字是升迁晋职的必由之径,也是名垂史册的不二法门。试看古往今来,又有谁讨厌忠心之人?

(1)忠孝持家,奠定人生基石

(2)事上以忠,办公事须如己事

(3)忠义治军,一字能抵百万兵

(4)满门愚忠,以忠诚为天下倡

5、【仁】紧紧抓住人心

得人心者方能得天下,此为古今不易之公理。“仁政”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施政境界。历史上,行“仁政”者必是英明之主,行“仁政”之时必是升平盛世。“仁”字之功,不可谓不大。于个人而言,内化可为圣贤,外施则为豪杰。孟子将之归纳为“仁术”,正是因为看到,“仁”不但是政治道德的理想,也可作为经世致用之谋略。

(1)用恩莫如“仁”,用威莫如“礼”

(2)用兵以得人心为第一义

(3)仁者有术:为政首务爱民

(4)天下绝大事业,多从“不忍”二字做出

第五篇:打造人际之诀【诚、敬、恕、和、谦】

1、【诚】言而无信,则一钱不值

诚者,圣人之本,人极则诚,诚极则圣。曾国藩又把“诚”字提炼成谋略术语。诚心是自处之道,可以立天下之大本;诚信是待人之道,专守一“诚”字,则无人不可以为友;忠诚是报国之道,以“血诚”相标榜,一呼云集,无往不利。“诚”字是诀中之诀。曾国藩说,无论“勤”字“慎”字,必以“诚”字为本,才有用武之地。

(1)至诚不欺,英雄基业

(2)以诚换诚,无人不诚

(3)驭将之道,最贵推诚

(4)血诚相招,一呼云集

(5)必诚必信,鬼服神钦

2、【敬】赢得上进的空间

“敬”字是儒家学说中的“圣门纲领”“存养要法”。它标识着一个人的身心涵养,也预示着这个人的人生路径和事业取向。自敬方能自尊,敬亲方能齐家,敬人方能使人敬己,敬业方能事事有成。故曾国藩说,君子自强,舍“敬”字别无下手之处。

(1)欲人敬己,必先自敬

(2)“敬”字是平时涵养之道

(3)兴家之法,“敬”字刻不可离

(4)贤者敬而贵之,不肖者敬而远之

(5)办事须有一种敬业之心

3、【恕】多想坏人,不如多想好人

曾国藩认为,“恕”是立德的根基,既是临时应事之道,也是平日涵养之法。以爱己之心爱人,在人际交往中,求同存异,则到什么地方都能打成一片,收众人之力以成大事。有了“恕”字,就有了强大的人格凝聚力,像雪球一般,越滚越大。

(1)“恕”字为养身之要,立德之基

(2)善莫大于恕,德莫凶于妒

(3)容得别人短处,乃是豪杰举动

(4)以德报怨,化敌为友

4、【和】不和者未有不败

和为贵,贵在“和”字蕴含着深妙莫测的人生智慧。“和”,在待人接物中表现为“和气”;在治家理政中表现为“和睦”;在成人取向上表现为“和谐”;在自我修养上表现为“中和”。“和”,在理论上是一种修为,一种信念,在实践上是高超的处世策略。“和”,不仅是目的,还是获得成功的重要手段。

(1)和气致祥:巩固人生的起点

(2)和能生威:用“和”字打造团队精神

(3)和光同尘:团结一切可用的力量

(4)和之不和:宰相肚中撑起船

(5)不和之和:学会演双簧戏

5、【谦】君子大过人处,只在虚心而已

《周易》中说: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满则招损,谦则受益。谦虚不仅是做人的美德,还是人际交往的处世准则。“谦”字的实质是卑己高人,以足为不足,永远不自足,始终给自己留下追求的空间,不断进取。曾国藩说,人若保持一段谦光,自可进境无穷。

(1)心虚则可受人之益

(2)有成就时,谨守“花未全开月未圆”七字

(3)傲为凶德,以“谦”字概之

(4)谦亦有度,过谦则近伪

第六篇:拓展局面之诀【挺、辣、变、悔】

1、【挺】坚忍支撑,可建非常之业

曾国藩文事武功,实得力于“挺”字。“挺”字之用,并非全凭威猛,主要表现在明辨大局,挺身而出,勇于担当;遇到艰危时刻,挺然而立,坚忍卓绝,不动摇,不气馁;形势有利,则一往无前,挺进不疑。曾国藩的《挺经》未能传世,但其一生办事,处处现出“挺”字精神。

(1)“挺”字功夫:破解《挺经》之谜

(2)挺身入局,才有成事希望

(3)危急时刻要挺得住

2、【辣】莫因仁慈而误大事

“辣字诀”是曾国藩在评价他的弟子李鸿章时,总结出来的一种办事风格和处世谋略,说他“殊为眼明手辣”,其精义是简单有效,干净果断。曾国藩一生中,治乱世用重典,频施辣手,杀人如麻。“小仁者,大仁之贼也”。历史上多少人因“仁慈”而坏事。“辣字诀”,专为救“仁”字之弊而设。

(1)以严为师:欲正人先正己

(2)治家贵严:严父常多孝子

(3)严绳人才:不经磨炼不成材

(4)驭下之道,莫先于严

(5)治军从严:不严则无勇敢之气

(6)乱世用重典,心不模棱手要辣

3、【变】成大事者,应适时求变

成大事者无不善变。曾国藩一生三变,章太炎称他是“善变人”。他精于明变,洞察天下变化规律,因此有远见卓识;他善于求变,不断调整自我,因此能与时推移,顺应潮流;他敏于应变,无论何等危急,总能化险为夷,转败为胜;他慎于用变,稳慎为基,有条不紊。“变”之一字,概括了他一生的谋略大旨,彰显其事业成功大道。

(1)明变:事穷则变,不易之理

(2)求变:一生三变,金丹换骨

(3)应变:英雄举事,变化无方

(4)用变:必须变动不测,如神龙矫变

(5)慎变:勿因小利小害而轻易变化

4、【悔】不怕揭开自己的短处

“悔”字如春。一个人只有不断改正自己的失误,汲取教训,完善自我,才能不断进步。否则,就会像一辆老爷车,轻则经常抛锚,跟不上潮流,重则发生车祸,车毁人亡。“悔”字是人身上一种自新机制。心中存有一丝悔意,就会滋长出一段生机。

(1)悔字如春:“悔”字校正人生

(2)迁善改过:“悔”字调整人生

(3)悔求无悔:“悔”字完满人生

第七篇:化解危难之诀【耐、缓、滑、展】

1、【耐】坚持定能胜利

洪应明在《菜根谭》中说:一“耐”字极有意味,如倾险之人情,坎坷之世道,若不得一“耐”字撑持过去,几何不堕入榛莽坑堑哉!曾国藩初出茅庐时,屡遇挫折,最后从中悟出了官场生存之道,那就是“耐”字,并且总结了耐冷、耐苦、耐劳、耐闲“四耐”要诀。有雄心的人大多急于求成,如果不用“耐”字救治,定然百无一成。

(1)居官四耐:耐冷、耐苦、耐劳、耐闲,缺一不可

(2)棘手之际,须从“耐”字痛下功夫

(3)熬得住,打得通,便是好汉

(4)“耐”之一字,足医心病

2、【缓】事缓乃圆,好从慢处来

李鸿章曾当面批评老师曾国藩,说他行事懦缓,是一大毛病。殊不知,“缓”字正是曾国藩的超人之处,又恰恰是李鸿章所缺少的一种素质。“缓”可纠急躁之病,办事时留下充分余地,考虑更周全,计划更严密,万无一失,所以说,“事缓乃圆”。

(1)缓一步海阔天空

(2)以缓待变,进退自如

(3)以缓济急,稳中求胜

(4)欲速不达,凡事从长计议

3、【滑】不愿做的事更要做

“滑”字虽有贬义,却有其积极作用。危急之际,它可帮助缓和矛盾,化解危机,是办事时的一种有效的润滑剂。但误解其意者,往往由此走上歧路。历代由滑而奸者,几乎无人不身败名裂,实在可叹可怖。

(1)不得已时,“滑”字可化解危机

(2)笃实中略参机权

(3)由滑而奸,取祸之道

4、【展】化大事为小事

用“展字诀”,可化大事为小事,小事化为无事,最后不了了之。用“展”字将难办之事搁置起来,留待最佳时机解决,使之更加完满。封建官员,多以此道应付上级,用为免祸保身之计。就连曾国藩也称:“展字诀”是“官场中之秘诀”。

(1)积年旧帐,一“展”了之

(2)暂时搁置,留待最佳时机

第八篇:完满人生之诀【浑、忍、退、圆】

1、【浑】由聪明变为糊涂

聪明难,糊涂更难,由聪明而糊涂难上加难。“糊涂”二字,在曾国藩的智慧字典里便是“浑”字。藏锋匿迹,不过于显露,方不招人忌恨;做事不要棱角分明,而是留有充分余地,方能与人方便,与己方便。“浑”字之诀,是保护自己的才华,使之在最恰当的时机,以最合适的程度显露出来,从而实现最大利益。

(1)好露不浑,天之所恶

(2)藏锋敛锐,学为糊涂

(3)众醉独醒之时,以一“浑”字出之

(4)为官待物,浑则无往不宜

2、【忍】能忍人方能胜人

“忍”字第一义,要求具有超强的自制力,此为“修身忍”;“忍”字第二义,要求有容人之量,与人为恕,与己为忍,此为“处世忍”;“忍”字第三义,要求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之毅力,为达目的不惜牺牲一切之勇气,此为“战术忍”;“忍”字第四义,当断则断,不留后患,此为“断事忍”。成大事者,四者缺一不可。

(1)忍的张力:退一步海阔天空

(2)忍的和力:与人脸面,与己方便

(3)忍的韧力:打落牙和血吞之

(4)忍的毅力:忍到最后才是真功夫

(5)忍的魄力:不可假仁慈而误大事

3、【退】退一步,进两步

功成名就之机,急流勇退,可以避祸保身。处理人际矛盾,保持谦退,避让三舍,可以化解危机,打造良好的社会关系。办事之时,有进有退,不拘一格,则可时时掌握主动。曾国藩不轻退却善退。退得不着痕迹,才是最妙境界。

(1)急流勇退,保全末路

(2)谦和退让,远离矛盾中心

(3)以退为进,审机蓄势

4、【圆】不妨多转几个圈圈

曾国藩天生就是一个直肠子,为此,他吃尽了苦头。久经宦海沙场,他的棱角渐渐被打磨光滑,而他也如鱼得水,一帆风顺。他的高妙之处,在于圆而不猾,内方外圆,游刃有余,这才是真的圆,才是上上之圆。

(1)办事圆融行得通

(2)内方外圆,屈伸自如

(3)行文留心一“圆”字

希望答案你喜欢~



重返历史的小明


曾国藩曾因母丧返乡,却恰逢太平天国横扫湖湘大地,清王朝统治岌岌可危,曾国藩趁势在家乡组建了一支湘军,为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立下了汗马功劳,被清王朝封为一等勇毅侯,成为清代以文人而封武侯的第一人,后历任两江总督、直隶总督,官至一品,死后被谥“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