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組成】羌活、防風、蒼朮各9克,細辛3克,川芎、白芷、生地、黃芩、甘草各6克。

【用法】上九味,㕮咀,水煎服。若急汗熱服,以羹粥投之;若緩汗溫服,而不用湯投之也。

【功效】發汗祛溼,兼清裡熱。

【主治】外感風寒溼邪,內有蘊熱證。惡寒發熱,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口苦微渴,舌苔白或微黃,脈浮。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方解】本方證由外感風寒溼邪,兼內有蘊熱所致。治療以發汗祛溼 兼清裡熱為主。風寒溼邪侵犯肌表,鬱遏衛陽,閉塞腠理,阻滯經絡,氣血運行不暢,故惡寒發熱、肌表無汗、頭痛項強、肢體酸楚疼痛;裡有蘊熱,故口苦微渴;苔白或微黃,脈浮是表證兼裡熱之佐證。治當發散風寒溼邪為主,兼清裡熱為輔。方中羌活辛苦性溫,散表寒,祛風溼,利關節,止痺痛,為治太陽風寒溼邪在表之要藥,故為君藥。防風辛甘性溫,為風藥中之潤劑,祛風除溼,散寒止痛;蒼朮辛苦而溫,功可發汗祛溼,為祛太陰寒溼的主要藥物。兩藥相合,協助羌活祛風散寒,除溼止痛,是為臣藥。細辛、白芷、川芎祛風散寒,宣痺止痛,其中細辛善治少陰頭痛、白芷擅解陽明頭痛、川芎長於止少陽厥陰頭痛,此三味與羌活、蒼朮合用,為本方“分經論治”的基本結構。生地、黃芩清洩裡熱,並防諸辛溫燥烈之品傷津,以上五藥俱為佐藥。甘草調和諸藥為使。九味配伍,既能統治風寒溼邪,又能兼顧協調錶裡,共成發汗祛溼,兼清裡熱之劑。

【配伍特點】本方是針對麻黃湯證及桂枝湯證進一步發展而創立的方子其特點一是升散藥和清熱藥的結合運用。正如 《顧松園醫鏡》所說:“以升散諸藥而臣以寒涼,則升者不峻;以寒涼之藥而君以升散,則寒者不滯。”二是體現了“分經論治”的思想。服法中強調“視其經絡前後左右之不同,從其多少大小輕重之不一,增損用之。”明示本方藥備六經。

【現代臨床運用】用於各種感冒、頭痛、偏頭痛、鼻炎、頸椎病、肩周炎、腰椎病、腰肌勞損、風溼性關節炎等治療。

【加減化裁】若溼邪較輕,肢體酸楚不甚者,可去蒼朮、細辛以減溫燥之性;如肢體關節痛劇者,加獨活、威靈仙、薑黃等以加強宣痺止痛之力;溼重胸滿者,可去滋膩之生地黃,加枳殼、厚朴行氣化溼寬胸;無口苦微渴者,生地、黃芩又當酌情裁減;裡熱甚而煩渴者,可配加石膏、知母清熱除煩止渴。

【禁忌】

本方為辛溫燥烈之劑,故風熱表證及陰虛內熱者不宜使用。

【方劑歌訣】

九味羌活用防風,

細辛蒼芷與川芎,

黃芩生地加甘草,

發汗祛風力量雄。

【現代研究進展】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每天至少學一首方劑——九味羌活湯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