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家长教育出来的。!

事件:孩子赤上半身打游戏,没有完成作业,妈妈让孩子做作业,孩子不听并顶嘴,妈妈就关闭了电脑,儿子恼羞成怒,对妈妈拳打脚踢,妈妈含泪离开……

三思: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家长教育出来的。!


三思: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家长教育出来的。!

事件:父母不给手机,孩子跳楼。

三思:不管什么样的孩子,都是家长教育出来的。!

等等………

关于孩子的教育,我谈三点切身体会:

第一:最好的教育是陪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或者说父母是原件,孩子是复印件,复印件的问题源自于原件出了问题。

第二:要及时给孩子树立规矩,尤其是对错是非,什么事能做,什么事不能做。

第三:要引导孩子的价值,成全孩子的价值。

现在的孩子为什么没有办法沟通,比较叛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孩子成长的时候,父母没有给予孩子陪伴,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沟通的隔阂。家长认为孩子还小,长大了就懂事了,这是极端错误。孩子认为父母不理解自己,久而久之就无法进行沟通教育。而陪伴就是双方彼此交流,彼此信任,彼此树立良好的榜样。只有在父母的陪伴下,孩子的心灵才能最大化健康。

举几个相反的案例,孩子写作业,父母在玩手机,孩子就会想凭什么?这不公平。而父母只是一味的去打压孩子,不可能产生双方共鸣共振。会产生逆反,叛逆,悲剧。

在陪伴的过程当中,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内心。能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他,去认可他。比如孩子写作业出现了错误的问题,那我们就可以问孩子,你也想做对对不对,爸爸小时候像你一样写作业也会出问题,但是后来爸爸总是得100分为什么,因为没有人生下来就会什么都懂,爸爸也是在反复的学习过程当中越来越聪明。你也可以的!并借机多肯定孩子,激励孩子,表扬孩子。相反如果总是否定孩子打压孩子,你看你笨的,我怎么生了你这么一个笨孩子,那么孩子就会自我否定,自我否定,对学习产生恐惧,对自己产生否定。

当孩子对某件事情产生理解认知错误或者产生错误行动的时候,在孩子3~6岁的时候一定要及时干预,告诉他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可以做,什么事不可以做,如果不可以做的事情做了之后会出现什么样的后果,让他逐步去接受这种后果。给孩子树立规矩。比方说孩子打妈妈是不允许的。如果打了就必须受到惩罚。如果打小不制止,那么等孩子长大以后可就不是打爸爸打妈妈了,甚至可能会发生更严重的暴力。再比如孩子提过分要求的时候,如果家长一味的去满足,那有一天当你满足不了的时候,孩子会出现什么样的过激反应呢?小时候只会哭只会闹,长大了呢,这个不能满足的结果就可能会转变为更大的悲剧。所以要给孩子及早的树立规矩。

最后一个谈一下为什么要引导应成全孩子的价值。实际上这个概念就好比心里自我暗示一样,如果孩子认为自己有用自己的价值非常大,那么他就会不停的暗示自己向着这个方向去发展,你比方说有的家长就让孩子帮忙做家务,说孩子你真棒,可以帮爸爸妈妈分担家务了,爸爸妈妈很开心,爸爸妈妈越来越离不开你的帮助了。帮妈妈长大以后,你就可以照顾爸爸妈妈了。就像爸爸妈妈照顾宝宝一样。同样的事情,还有很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情,家长一定要放手让孩子去做,孩子做完之后有一种自我满足感,自我成就感,那么这样就树立和激发了孩子的价值。对于家长来说,这种孩子的自我价值认同感在孩子长大之后就会转变为对家庭的责任,对父母的孝心,对同事的爱心,等等等等。

简单谈几点浅显的认识,希望能够抛砖引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