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鵰和神鵰中,一燈對歐陽鋒的不同稱呼,暗示了他的不同處世心態

一燈大師是金庸筆下的一個複雜人物,他本是大理皇帝,一度爭強好勝,以國君之尊去赴江湖中的華山之約,爭天下第一的名號和九陰真經。後來經歷了瑛姑事件後,突然看破紅塵,出家為僧,慈悲為懷,以救苦救難為己任。

射鵰和神鵰中,一燈對歐陽鋒的不同稱呼,暗示了他的不同處世心態

雖然一燈曾經被稱作南帝,但實際上書中他大部分時間都是以一燈大師的身份露面的。我們知道,江湖五絕中,一燈和西毒歐陽鋒的關係很微妙,從五行相剋的角度來說,南火克西金,一燈是歐陽鋒的剋星,書中洪七公也這麼說過。而且,王重陽傳他先天功,就是為了自己死後,世上能有人制衡歐陽鋒這個禍害。另外,歐陽鋒也一直視一燈為眼中釘,三番兩次設計害他。

射鵰和神鵰中,一燈對歐陽鋒的不同稱呼,暗示了他的不同處世心態

不知各位注意到沒有,射鵰中的一燈,和神鵰中的一燈,雖然是同一人,但處事方式,心態還是有些不同的。射鵰中的一燈,給人的感覺是看破紅塵,與世無爭,甚至有些軟弱,太過慈悲了,比如,不惜損傷自己的功力給黃蓉療傷,這明擺著就是不想再去華山二論了,雖然後來練九陰真經總綱上的武功,及時止損,但心態卻沒有變。射鵰結尾,一燈趕在華山論劍的前一天趕赴華山,收裘千仞為徒,隨即下山,當時洪七公讓他論劍之後再走,但是一燈謝絕了,他給出的理由是:自己是方外之人,不敢和天下英雄爭高低。

射鵰和神鵰中,一燈對歐陽鋒的不同稱呼,暗示了他的不同處世心態

這就是射鵰中一燈大師的人設,基本就是一個世外高僧,淡泊名利,不計得失,而且話裡話外都顯得慈悲,甚至示弱。當一燈大師和郭靖黃蓉談到歐陽鋒如何設計害他時,他是如何稱呼歐陽鋒的呢——歐陽居士。當時一燈說:“這位歐陽居士真實處心積慮。”居士一般是出家人稱呼俗世中人的叫法(其實居士也是修行之人),可以看出,歐陽鋒雖然對一燈充滿惡意,但一燈還是心態平和地稱呼他,此時的一燈,是典型的出世心態。

到了神鵰時期,不知各位有沒有一種感覺,一燈還是那個一燈,但心態有些變化了,他又重涉江湖,開始管閒事了,與楊過接觸過程中,不自覺地開始品查對方的武功,而且,神鵰結尾,一燈終於又出手了,他和金輪國師又是動手指,又是拼內力,昔日那個爭強好勝的南帝又回來了。

射鵰和神鵰中,一燈對歐陽鋒的不同稱呼,暗示了他的不同處世心態

最後的華山三論,本應該淡泊名利退出江湖的一燈,又重入江湖,當上了新五絕之一的南僧。

然後,我們來回憶一個細節。一燈在和楊過談論逆行經脈的武功時,又談到了歐陽鋒,他說:“歐陽兄真乃天下奇人。”

看,不叫居士了,改叫歐陽兄了。這個稱謂充滿了江湖味兒,那一瞬間,一燈彷彿卸下了高僧的偽裝,又以武林高手的身份出現在我們面前。而且,他對歐陽鋒的武功佩服不已,彷彿也開始懷念那個五絕並爭的時代。

射鵰和神鵰中,一燈對歐陽鋒的不同稱呼,暗示了他的不同處世心態

在看射鵰時,一燈給我的印象就是一位已經出世的高僧,看破一切,不會再摻和塵世中的一切了。但是神鵰中,一燈又出現了,而且又在江湖上東奔西走,原來,他並沒有看破一切。其實,我倒覺得以一燈的人設,神鵰中他不應該再出場了,但金庸也許覺得很多矛盾還要由他來解決,而且整個神鵰也沒寫出幾個五絕級別的高手,這才把已經出世的一燈又叫回來再入世。畢竟,新五絕裡的南方位,還空著呢。

歐陽居士,和歐陽兄,當然是歐陽鋒一個人,但這兩種不同的稱呼,卻暗示了一燈的兩種處世態度。也許,神鵰裡的江湖,更需要一個入世的一燈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