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被賦予諸多期望 民企頗有用武之地

始於2019年末至今仍在全球蔓延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和金融都形成了巨大的衝擊和影響。在我國新冠肺炎疫情取得階段性成果的情況下,復工復產已經成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而在推進復工復產的各項政策中,“新基建”更是成為許多人關注的熱詞。“新基建”更是被賦予了穩經濟、穩增長、穩就業等諸多期望,在推進“新基建”的建設中,民企將頗有用武之地。

什麼是“新基建”?

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是基礎設施建設中的一個相對概念,與原來的傳統基礎設施建設有較大的區別。“新基建”包含5G基建、特高壓、城際高速鐵路和城際軌道交通、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七大領域。傳統的基礎設施—“鐵公基”(鐵路、公路、機場、港口、水利工程等)是工業時代的基礎設施,而新基建則是基於新興科技,特別是信息技術的基礎設施,是信息時代(數字時代)的基礎設施,是數字化轉型的基礎和保障。“老基建”與“新基建”的對比見下圖:

“新基建”被賦予諸多期望 民企頗有用武之地

“新基建”提出的背景

2018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曾提出,要“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城際交通、物流、市政基礎設施等投資力度,補齊農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短板”。2020年1月3日國務院常務會議,2月21日、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均提到“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在2020年3月4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上,再次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從以上表述可以看到,黨中央和國務院密集部署新基建,特別是在近多次提及相關內容,新基建必將成為2020年中國的重要經濟舉措,併成為穩定中國經濟並實現經濟增長的新動力、新引擎。

“新基建”有何意義?

受國內外多種因素影響,當前我國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眾多專家認為,發揮投資在經濟增長中的關鍵作用,不可能再用過去依靠投資刺激經濟增長的辦法,必須要有新的思路和舉措。從另一個角度看,中國經濟要加快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不斷壯大新興產業,打造經濟發展新動能,離不開信息化、智能化、數字化的強力支撐。這也是中央和地方加快部署“新基建”的重要原因。

在復旦大學中國研究院院長張維為看來,中國今天已經走在了世界新技術革命的前沿,中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實現“一部手機全部搞定”的國家。這次戰疫中,人工智能、大數據、雲技術等得到廣泛應用。他預期,疫情結束後中國的“智慧城市”會迎來跨越式發展,把我國發展的巨大潛力和強大動能充分釋放出來,使中國的新技術革命更上一層樓,使整個經濟社會發展更上一層樓。

“新基建”中的智慧城市建設,實質上是建立一個以信息為主導、網絡為支撐、數據為要義、服務為根本的網絡信息體系。“智慧”可以涵蓋一切,如智慧行政、智慧醫院、智慧交通、智慧物流、智慧住宅、智慧物業、智慧餐飲等。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讓數字信息化能力在社會各領域大規模提升,讓人、信息、商品、服務之間的連接更加緊密。某種意義上,“智慧城市”的“智商”,是對5G網絡、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和物聯網等“新基建”質量的集中檢驗。

“總的來看,加快推進‘新基建’,不僅有助於穩增長、穩就業,還能釋放經濟增長潛力,促進新產業新領域發展,提升長期競爭力。”交通銀行金融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員唐建偉說。

民企頗有用武之地

華夏新供給經濟學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導賈康指出:“新經濟”在中國的發展中,民營企業是衝鋒陷陣而戰績最為卓越的領軍者。民企的機制特點,使它們在耐受力、決策特點、市場考驗下的可持續性等方面,一般都優於國企。

同時,在中國國情條件下,當地方轄區內的“新基建”以PPP方式進行時,政府方一般首選的是國企,但中國之大、項目之多、週期之長,決定了國企肯定對這些項目是“吃不完”的。許多有實力的民企,一定會像前些年PPP項目40%以上會落於民企那樣,得到做PPP開發主體的機會——這一大塊“用武之地”其實就在眼前。

中國財科院金融研究室主任趙全厚表示:“政府不能主導投資“新基建”,而應該加快市場體制、營商環境方面的改革,充分調動民間投資的積極性,讓體制機制靈活、產權盈虧明晰、決策自主分散的民營企業、私營企業也能加入到“新基建”的投資中”。同時他指出:在“新基建”投資中,一定要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係,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充分調動民間資本參與“新基建”投資的積極性,逐步讓體制機制靈活、產權盈虧明晰的民營企業、私營企業來承擔“新基建”的投資任務。

國泰君安證券公司董事總經理周文淵表示:在“新基建”中,政府應該發揮關鍵作用,並帶動企業投資。要做好“新基建”,充分發揮各方作用,還需從多方面持續釋放改革紅利。要進一步降低中小微企業融資成本,給予關聯企業更多信貸融資支持,通過減稅降費給企業帶來更多發展動能,同時要進一步擴大有效投資並推動消費。

此外,人民日報3月25日發表文章指出:發力“新基建”,不妨充分發揮民間投資積極性。“新基建”是新機遇,搭上這輛信息時代的快車,無疑會讓市場主體如虎添翼。更何況,在“新基建”領域,不少民營企業已經小有成績,更不乏創新明星,只需政府部門“搭把手”,就能再下一城。只要政府和市場“兩隻手”協同配合,就能給民企一座登臺唱戲的新舞臺。

“新基建”目前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重點,希望“新基建”能夠幫助實現我國經濟穩定和高質量發展的同時,實現社會的全方位數字化轉型,助力中國搶佔新一代信息技術制高點,成為世界數字經濟時代的主要引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