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穎:新基建背景下,製造業數字轉型迎來新拐點

■ 李穎

3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強調要加快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進度,“新基建”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新基建”的關鍵在於“數字基建”,過去10多年,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不斷為各行各業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動力。尤其是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工業互聯網、大數據、5G等在疫情防控、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已經成為生產生活的剛需。加快推進“數字新基建”,不僅是當前對沖疫情、拉動投資、提振經濟的“緊急之需”,更是關乎經濟轉型、社會發展和國家繁榮的“長遠之計”。


深刻認識數字新基建的內涵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是面向數據感知(採集)、傳輸、存儲、計算、分析、應用、安全等能力需要的新一代基礎設施,以工業互聯網、5G、數據中心等為代表。與以“鐵公機”為代表的傳統基建相比,新基建體現為“經濟新基礎”、“投資新收益”、“治理新體系”等特徵。

數字新基建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基礎。當前,人類社會正在進入以數字化生產力為主要標誌的數字經濟新階段,必須要有相應的基礎設施作為基礎和保障,人們賴以生存發展的物質載體從傳統設施向數字設施轉變。縱觀中國改革開放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有一個關鍵舉措就是在“兩基一支”(基礎設施,基礎產業、支柱產業)領域投入巨大,為社會經濟高速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這是中國特色體制所具有的獨特優勢。在當前新舊動能轉換、高質量發展的新時期,這一戰略仍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投入對象和治理方式發生了變化。

其一,在基礎設施方面,雲端、網端、終端“三端”發力、萬物互聯的新型數字設施成為關鍵。傳統設施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升級,將發揮更大作用。其二,在基礎產業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新能源、新交通成為支持經濟社會轉型升級、創新發展的現代基礎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兼具先導產業、基礎產業兩大特性。其三,數字新基建具有三大功能。一是滿足人們美好生活的需要。二是投資拉動基礎產業尤其是信息技術產業的升級發展。三是“兩基”協同發力,支持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從而形成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徵的新型支柱行業。

數字新基建是應對當前經濟下行壓力的新投資。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傳統基建投資邊際效益下降和產業滲透率下降的挑戰,推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我國對沖疫情影響、優化投資結構、刺激經濟增長的有效方法。新基建本身就是中國經濟新的增量,當前工業互聯網、5G網絡、數據中心等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需求迫切,涉及的產業鏈更長、應用的廣度和深度更高。同時,新型基礎設施與所承載應用的融合更加緊密和深入,對應的產業生態系統更加豐富,將有效促進傳統領域數字化、網絡化和智能化,加速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產生長期性、大規模的投資帶動效應,可以在穩投資、穩增長、穩就業中發揮重要作用。

數字新基建是推動治理體系現代化的新抓手。一方面,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不同於傳統基礎設施的投資運營模式,其建設交叉融合度更高,參與投資建設和運營的主體更多。既有利於發揮全社會資源力量,共同構建數字新生態;同時,通過增強產業協同、激發企業活力和需求,為創新型企業和民營企業的參與創造了更大的空間。另一方面,基於新型數字技術設施的各類大數據應用,將極大增強政府部門精準施策的能力,以信息流帶動人才流、物資流、資金流和技術流的高效流通,切實提升公共服務水平和社會治理能力。


製造業數字轉型發展迎來新拐點

傳統產業數字改造和轉型是“新基建”的價值所在,“新基建”將促進工業互聯網、5G、人工智能、數據中心加速發展,為製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關鍵支撐。

新一代信息技術是數字轉型的重要驅動力,在防疫復產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疫情防控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充分應用到監測分析、病毒溯源、患者追蹤、人員流動和社區管理等各個環節。在復工復產方面,工業互聯網平臺通過提供物資匯聚、供需對接和動態調配等產品及服務,在緩解復工物資短缺、助力產業鏈協同復工復產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在經濟社會穩定運行方面,線上招聘、在線教育、在線問診等應用有效緩解了疫情期間的用工、教育及醫療問題。在新動能培育方面,“黑燈工廠”、無人工廠在鋼鐵、石化等行業推廣應用,汽車、電子等行業依託工業互聯網強化產業鏈協同作戰能力,保證疫期生產穩定。

疫情壓力測試之下,製造業數字轉型需求和市場被激活,數字“新基建”的基礎支撐作用愈發凸顯。一方面,在疫情催化下,不僅企業對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的需求得到激發,應用得以落地,而且因疫情加劇的製造業發展困境將進一步倒逼企業由線下轉向線上線下融合,加速數字轉型。當然,另一方面,激增的在線需求、數據孤島、數據開放共享等更是對數字世界的一場大考。因此,亟需立足我國實際情況,聚焦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補齊短板、拓寬長板,前瞻性地佈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向產業加速滲透,促進新基建、新產業、新模式、新生態、新經濟同步發展。一方面通過發揮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創新引領作用,促進產業界跨專業、跨領域、跨環節的多維度、深層次合作與聯合攻關,以集成創新為引領實現融合領域新技術的系統性突破。另一方面通過激發數據這一核心驅動要素的潛能,從生產方式、組織管理和商業模式等維度重塑製造業,推動產業模式和企業形態根本性轉變。因此,建設完善新型數字基礎設施,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在製造業的融合應用,加速產業數字轉型,可推動新技術創新、新產品培育、新模式應用、新業態擴散和新產業興起,實現製造業發展從量的積累、點的突破逐步轉為質的飛躍和系統能力的提升,充分釋放數字經濟潛能。


以新基建為契機,加快製造業數字轉型

一是加大數字“新基建”建設力度。充分發揮工業互聯網、5G、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的“頭雁效應”,建設全國一體化的產業大數據平臺,建立產業關鍵數據採集分析體系,提升現代產業智能治理水平。建設全國性的戰略物資保障調度平臺,強化產業應對突發事件的應急響應能力。完善工業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工業信息安全關鍵技術突破及產業化。

二是加強系統佈局,組織實施製造業數字轉型行動。制定推廣新一代信息技術發展應用關鍵亟需標準,推動企業上雲用雲,全面深化研發、生產、經營管理、服務等環節數字技術應用,培育數據驅動型企業,鼓勵企業以數字轉型加快組織變革、業務創新和流程再造。

三是持續打造系統化、多層次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打造數據貫通、安全可靠的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數字化管理、智能化生產、網絡化協同、個性化定製、服務化延伸等新模式,培育工業電子商務、共享經濟、平臺經濟、產業鏈金融等新業態,打造“雲”上產業鏈,促進大中小微企業融合融通發展,提升產業整體競爭能力。

四是推動制定數據治理規範,促進數據開放共享。數據所有權的變化帶來數據安全、隱私、倫理等現實問題,需要一套全新的政策規範、標準體系和科學研究,保證數據在統一框架下有序流動,在數據安全的情況下實現數據共享。加快推進國家數據共享交換平臺建設,打通部門間數據壁壘,助力實現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和高效管理,激活公共數據價值。

五是以信息化手段管控好供應鏈安全。發揮大型平臺企業和行業龍頭企業的作用,通過工業互聯網平臺保障供應鏈的完整,建設工業互聯網監測分析平臺,開展產業鏈安全性評估,及時識別和預警產業發展風險,組織工業企業柔性轉產和產能共享,助於維持我國在全球價值鏈上的地位,避免疫情衝擊下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快速外遷和替代。

六是打造工業互聯網開源生態。開源能夠有效解決局部封閉式環境中的數據獲得和數據處理問題。支持工業互聯網平臺開源社區建設,聚集全國乃至全球眾多開發者力量,加速重點開源項目培育,完善多方共贏的開源推進機制,推動開源成果在製造業重點行業和應用場景中開展先導應用,加速海量應用與技術研發的雙向迭代,支撐經濟社會健康高速發展。(

工信部信息技術發展司一級巡視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