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宋江招安时的皇帝换成宋仁宗,梁山好汉结局还会损失惨重吗?

贪吃的猪十二戒


我觉得结局是一样的。

宋江领梁山108将 先是替天行道。受招安。

领兵出战大辽。讨伐方腊。

打大辽时原班人马原封不动胜利搬师回朝。

后讨伐方腊损失惨重。108将。仅剩下20多人。

再受朝中奸臣蔡京 童贯 高俅迫害。

卢俊义。食水银饭菜坠河溺亡

宋江服毒御酒身亡。临死带走李逵。其他人更是走的走。亡的亡。

如果当时皇帝换成宋仁宗。朝中奸臣不除。结局也是八九不离十。



阿P01


首先《水浒传》是小说,也就有夸张的部分,但事实上北宋王朝农民起义次数居历代之最,尤其是被茶税和盐铁垄断的四川地区,更是贯穿整个北宋时期。

而众多被招安的起义,最终也只是成为驻守边军,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生者寥寥无几,与梁山好汉殊途同归!

即便是宋仁宗时宽厚待民,但北宋王朝的政治制度,就是采取阶级等级压迫,才能满足士大夫阶层的资本繁荣,这是旧社会掠夺的必然!

宋仁宗只是相对能够重用部将,也能给与宽厚的待遇,如果宋江真的接受招安,至少待遇能够比宋徽宗时要好很多,不至于受到特殊的克扣,却必须接受冲锋陷阵与士大夫阶层的鄙视!




皇帝只是封建王权的代理人,无论是宋仁宗还是宋徽宗都无法改变社会价值,士大夫阶层排斥流寇出身将领,宋王朝提防武将,都是时代形成的特殊结果!


多臻贵


如果宋江招安时的皇帝换成宋仁宗,梁山好汉的结局还会损失惨重吗?这个问题,纯属在《水浒传》的演义角度上岀发的,那么,仍把问题从这个基础上,去追溯分析下去。把人物背景,粱山好汉原封不动,就换了个皇帝,那么我们洞察、比较下宋仁宗和宋徽宗俩个谁贤明,再给他们的命运下结论。

首先就说宋徽宗的统治吧,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封为端王,本应皇帝与他无关,他也以吃喝玩乐为己事,且玩得一手好"蹴鞠",跟高俅是玩伴,哲宗无子,他就端了个现成碗,太子实习期都没,就当了皇帝,在位期间,奸臣当道,民不聊生,各地起义不断,最后被金国抓去做了俘虏,这说明这个宋徽宗的确有些昏庸,在奷臣高俅当道下,他们的结局无论如何好不到哪儿去。

再看看宋仁宗,宋真宗赵恒第六子,封庆国公,后被立为太子,乾兴元年即位,在位期间开展过"庆历新政",那时,宋朝还算经济繁荣,史上称"仁宗盛治"。从这些看,宋仁宗还算个人物,这是从历史大致情况来看,大方向上是对的。

再看他身边的人及所做的事情,就能判断岀梁山人物结局如何,从他最历史评价好的"庆历新政"说起,当时宰相是吕夷简,范仲淹就因看不惯他的滥用职权,谋求私利而揭举过,结果宋仁宗不但没采纳,还把范仲淹发配陕西戌边。

后来,宋仁宗觉得范仲淹的确是位人才,启用范仲淹为副宰相,实行"庆历新政",结果新政刚推行,一些皇亲国戚,权贵大臣,贪官污吏见自己的利益受到威胁,纷纷闹了起来,散布谣言,攻击范仲淹,宋仁宗看到反对的人多,就取消了新政,这次新政以失败告终,范仲淹又去陕西戌边。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岀,仁宗、徽宗用的人都是自私自利的小人,连改革强国的人都容不下,你宋江文武能及范仲淹吗?再说,高俅、吕夷简这样的人是容不了他们的,能让你反贼治国安邦,在这一点上,他们的思想是一致的。

因此,宋江以招安投降的方式去报效一个奸佞当道,君主昏庸的朝廷,无异于飞蛾扑灯,不自量力的表现,不论宋徽宗和宋仁宗如何换位,他们结局是一样的惨重。


木火燊辉


《水浒传》中梁山108条好汉在宋江的带领下,接受招安,归顺朝廷,征讨方腊,最后除几个放弃官职的人,全部被蔡京、高俅等奸臣害死。

如果按照《水浒传》的故事主线发展,无论是宋仁宗还是宋徽宗,梁山泊好汉的结局几乎都是一样的,并不会因为宋仁宗宽厚仁慈,梁山一众人等就能有美好的结局。

一、立场出发点不一样。

统治阶级对不属于自己控制的武装力量是敏感的。宋江出身山东郓城县押司,一心想博取功名出身,为朝廷出力,哪怕是在朝廷已是奸臣当道的时候,也一条道走到黑,全然不考虑梁山众人的前途性命。而梁山其他头领上梁山落草的原因各不一样:有的是兵败担心受罚,有的是被奸臣所害,还有的就直接是杀人越货的,这些人与当时的宋徽宗争权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恩怨,朝廷不可能完全信任这些人,尤其他们身后的武装力量。这也在侧面反映了宋徽宗时期官场的黑暗——任你一身武艺,放弃梁山队伍,进了官场,一杯毒酒便要了你的性命。

二、官场讲究派系。

《水浒传》中官场上风生水起的,要么是太师蔡京的儿子,要么是太尉高俅的侄儿,哪有什么落草为寇的好汉受招安后立足的地方。宋江虽然通过李师师见到了宋徽宗,成功办成了招安之事,但是宋徽宗真的把宋江当成朝廷栋梁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一个草寇怎么可能真心为朝廷出力,搞不好要谋朝篡位的!所以,朝廷让宋江率梁山人马去征讨方腊,让起义造反的队伍互相消耗,最后毒杀宋江,一举打散梁山泊的武装力量。

即使将当时的皇帝由宋徽宗换成宋仁宗,梁山泊的结局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因为皇帝对于威胁自己皇权的人,是绝对不会手软的,所以在这个问题上不存在仁慈与否的因素。


嘿丝朵瑞


梁山造反,已彻底惹怒了统治者,他们恨不得拔掉这根眼中钉,肉中刺。宋仁宗比徽钦二帝精明的多,梁山折腾这么多年,在仁宗眼里也是横祸。纵是宋江骨头再软,仁宗也不会放过,他们只会死得更残。


平淡平安平和平心


很高兴来回答你的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宋仁宗。即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乾兴元年,赵祯即位,时年十三岁,至明道二年(1033年)始亲政。在位中期爆发第一次“宋夏战争”,经三年交战后,双方签订“庆历和议”。期间,辽朝趁机重兵压境,迫宋增输岁币,史称“重熙增币”。针对北宋日益严重的统治危机,赵祯于庆历三年(1043年)任用范仲淹等开展“庆历新政”,但因反对势力庞大,改革旋即中止。嘉祐八年(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在位四十二年,为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谥号体天法道极功全德神文圣武睿哲明孝皇帝,庙号仁宗,葬于永昭陵。赵祯在位期间,经济繁荣,科学技术和文化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史称“仁宗盛治”。

在位功绩:一、重用范仲淹进行改革,使宋朝政治有了新的生机;二、宋夏和议,边境贸易昌盛;三、改善土地兼并,促进经济发展等。

从以上可以看出宋仁宗还是比较靠谱的。假如当时的梁山好汉投靠,跟着宋仁宗肯定会有一番作为。

但是假如归假如,梁山好汉都是当时政治腐败,生活困苦无奈上梁山的,如果朝政稳定,百姓生活幸福,谁又愿意上山为非呢,也就不存在这一段故事了。

这都是假象,很高兴讨论历史问题。


某年某月某天雨


那肯定不会的。

宋仁宗天性仁孝,对人宽厚和善。赵祯的度量和推己及人之心在封建时代,算是很难得的。因此,他被历史学家称誉为“守成贤主”。

赵祯一朝还出现了“求之千百年间,盖示一二见”的范仲淹,以及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等诸多贤臣、文士。

所以,如果宋江招安时是宋仁宗,那肯定是谈不上损失的。兴许很多绿林好汉还会被招贤纳士,为朝廷所重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