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仁宗的历史评价是否与实际不符?

管锥之见


宋仁宗的历史评价是什么?当然是“仁”,施仁政。这个评价,是与宋仁宗42年皇帝生涯名实相符的。

“仁政”,一直是中国传统政治的最高理想,一直是中国的理想社会,不过,宋仁宗以前,没有一个皇帝敢以“仁”字自称,没有一个皇帝的庙号冠之以“仁”。如果一个皇帝死后给予的庙号为“仁”,那么他至少有三个特点,一是为人仁慈。二是施以仁政,有作为。三是受到老百姓的由衷爱戴。

就这三点而言,宋仁宗如何?先看为人。他当皇帝,在御花园散步的时候,口渴得厉害,却不见掌管茶水的当值侍吏,他担心侍吏因他口渴而受到惩罚,竟忍着口渴,散步回来才喝水。他吃饭咬到了沙粒,疼痛之际,还不忘告诫身边的宫女不要声张,怕厨房的厨师获罪。很少有皇帝能有这种仁慈。

而且,他的这种仁慈,还直接生成了他宽容的品性,理解人,包容人。当时,一个成都秀才屡试不第,有了牢骚,给成都知府献了一首诗,其中有句说:“把断剑门烧栈道,西川别是一乾坤。”鼓动成都知府造反,吓得那位知府赶快把秀才抓起来,绑到开封,请宋仁宗治罪。宋仁宗听后却哈哈一笑说:“这不过是老秀才急于求官而做出的荒唐事,不足以治罪。可安排他去偏远小郡,出任司户参军一职。”写反诗的不但没获罚,反而得了官职,这种事,千百年来,只有宋仁宗当皇帝才可能发生。

宋仁宗在位42年,执政宽简,为人温良,把一个“仁”字,贯穿于治国安邦全过程。清人王士祯在《池北偶谈》评价宋仁宗和宋徽宗说:“仁宗皇帝百事不会,只会做官家;宋徽宗诸事皆能,独不能为君耳。”

宋徽宗贪图享乐,只知无休止地榨取民脂民膏,是个根本不会做皇帝的人;而宋仁宗一不擅长写诗,二不擅长画画,但他专心当皇帝,而且他当皇帝开明大度,凡事“朝堂公议”,大臣们集体认为怎样,就怎样做。甚至,他自己想提拔爱妃的叔叔,御史们反对,他也忍气吞声作罢,这样的皇帝,才是真正的仁君,称其庙号为“仁”,实在当之无愧。

宋仁宗去世后,四方震惊:“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宋仁宗去世的消息传到辽国后,据说那里的人也痛哭流涕,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甚至拉着宋朝使者的手哭道:“我们两国已经42年不识干戈,没有发生过战争了。”


帝国的脸谱


仁宗的“仁”当之无愧,先说两个例子,仁宗时有一老秀才屡试不第,一怒之下写信给成都太守劝他造反,说“把断剑门烧栈道,四川别是一乾坤”,太守一见大惊,不敢私藏,飞马上奏朝廷,大臣们正要议罪,仁宗说,不过是考多次不中发牢骚罢了,给他个小官当当。事情就揭这样过去。


张昪担任御史的时候,经常上表指摘大臣,仁宗劝慰他说“卿本孤寒,何为屡言近臣”?张昪当场反驳说,怎么能说微臣孤寒呢?真正孤寒是陛下您啊!仁宗一听不解地问为什么。张昪说“微臣家内有拙荆犬子,外有亲戚故旧,不能说是孤寒;而陛下外无良将、内无贤相,惟昭阳二人而已,岂非孤寒”?(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原来仁宗无子,此言是大臣当面讽刺皇帝绝后,真正的孤家寡人一个!可是仁宗并没有发怒和降旨治罪,等退朝回到大内,哀声叹气了许久,曹皇后问明原委,也心中凄楚,二人泪眼相对。


宋仁宗在位四十二年,《宋史》说他“君臣上下恻怛之心,忠厚之政,有以培壅宋三百余年之基。子孙一矫其所为,驯致于乱”。说仁宗宽宏大量,用宽厚贤人,不用刻薄小人,他的治下虽有小缺点,却没有大过错,为子孙打好统治基础,子孙不按他的办法治国,导致国家大乱。

宋仁宗逝世时,“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就连对手辽国“燕境之人,远近皆哭”。辽国皇帝耶律洪基也忍不住握着使臣的手垂泪说,四十二年不识干戈之事了!

探索历史,思考人生,用今人眼光审视逝去故事,镜古烛今,我是南方鹏,欢迎关注。


南方鹏


宋仁宗,原名赵受益,被立为太子后改名赵祯,宋朝第四位皇帝。《宋史》赞曰:“为人君,止于仁。帝诚无愧焉。”史学家将其在位时期称之为“仁宗盛治。”宋仁宗被后人称之为著名的守成之主。

宋仁宗在位时,国家政治清明,百姓安居乐业,国家科技发展,多位有识之人在朝廷任职。宋仁宗统治的核心一个字就是“仁”,这点为后世所称道。关于仁宗皇帝的所做所为,有所体现的莫过于大型长编历史剧《包青天》。虽然电视剧不尽符合历史,但是也集中体现出了宋仁宗作为皇帝对于自己的克制,对于言官的宽容,对于天下人的仁慈。

记得印象最深的当属宋仁宗的生母李妃的身世弄清之后,知道了亲生母亲是由此时的刘太后陷害所致,但是仁宗以孝治天下,念及刘太后的养育之恩,不忍心对她进行惩治,最后刘太后自己自杀了。仁宗的孝顺和仁慈为天下人所称道。

虽然这是演义,但历史中的宋仁宗确实也是如此,天下人都念他的好。据史书记载,赵祯驾崩的消息传出后,“京师(汴梁)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可见百姓对于这位仁君的爱戴。

不光国内如此,宋仁宗的“仁”名还传到了国外,在大辽宋仁宗也有很高的名气。据史料记载,赵祯驾崩的讣告送到辽国后,“燕境之人无远近皆哭”,辽道宗耶律洪基也大吃一惊,冲上来抓住宋朝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此后,辽国历代皇帝“奉其御容如祖宗”。可见,辽国君主对于这位大宋皇帝的推崇。


历代学者、诗人,政治家都对于宋仁宗有着极高的评价:

王夫之在《宋论》中说:仁宗之称盛治,至于今而闻者羡之。帝躬慈俭之德,而宰执台谏侍从之臣,皆所谓君子人也,宜其治之盛也。

乾隆皇帝说,有三个帝王,为他所佩服,一是他的祖父康熙玄烨,二是唐太宗李世民,三是宋仁宗赵祯。

梁晏在《梁石门集》中说:仁宗,其遏西夏之兵者,韩琦、范仲淹之功也;致庆历之治者,亦韩、范与富弼三人之力也。而帝之恭俭爱民,四十二年始终若一,真可谓仁矣。

纵观后人对宋仁宗的评价,“仁孝”二字贯穿仁宗一生,在位四十二年始终如一,不可不畏仁君也。(图为清人绘制的仁宗彩像)



震霜秋


我觉得宋仁宗绝对实至名归

以下多有摘抄

一句话:标准线以上的守成之君,有小聪明没大智慧。

评价一个皇帝,首先一点就是他能不能有效地传承权力,其次才是文治武功的评定。这很好理解,对于一个统治者,首先要保证的是自己统治的稳固,其他的一切都必须靠边站。以此为标准,大部分称帝的起义军领袖(比如李自成)和亡国之君(比如崇祯)就属于标准线以下的水平,哪怕他们在时可能天下震动甚至死后名声依然很好,他们依然不是一个合格的皇帝。 再比如宋徽宗这样的,个人修养上极为出色,文治还算凑合,武功上甚至还有一定功绩,但最后靖康那点破事就只能给他一个不及格的盖棺定论。 和他们比,宋仁宗作为守成之君,在标准线以上毫无问题,达到了这个标准我们别的东西才能搬上台面谈。 接下来谈文治武功。

先谈文治,

他当政时期文人的作品占了我国初、高中古文的半壁江山。仁宗在文治上还算不错,极能得人,北宋当时养士数十年,到了宋仁宗那会已经开枝散叶,而仁宗一朝的名臣,有名的如范仲淹、富弼、韩琦、文彦博、欧阳修、吕夷简、庞籍、包拯、王安石、吕公著、吕公弼、司马光、韩维、韩绛、韩缜、张方平等等。当然,最具代表性的还要算堪比NBA96年选秀的嘉佑二年科举: 考官里有一代文宗欧阳修、宋诗祖师梅尧臣、至宝丹王珪、长啸公范镇等文坛名家, 应试得中的有苏轼、苏辙、曾巩、曾布、章惇、王韶、吕惠卿、张载、程颢。 多的不说,这份名单放在今天都足以让人惊叹。而这些人背后所代表的是北宋文学、政治甚至军事的最高成就(之一),作为选拔者的宋仁宗,当然也都能多多少少沾点光。 再说武功, 有人说宋军被李元昊打的满地找牙”,这话不能说错,但也不是不能洗。 宋夏第一阶段的战争,名义上是李元昊立文法称帝,并要求宋廷承认其全新的国际地位,遭到宋方拒绝以后发动的战争,勉强算是党项人“独立战争”,虽然战争过程不好看,但是最后的结果是,李元昊进不能扫荡五路入主关中,退则府库空虚财赋不能自给,只能去皇帝位重新接受宋廷册封,虽然得了岁币补偿了自己战争损失,但是于名望、土地上无所得。所以至少面上一层西夏问题宋仁宗不能判输。 其他的比如广西侬智高、两淮王伦、贝州王则这种,都是旋起旋灭,宋仁宗也是笑到最后的那一位。


老实人4030



宋仁宗赵祯的最高评价是“为人君、止于仁”。可以说这个评价非常中肯,也非常符合宋仁宗赵祯理政制国的42年的实际情况,因此宋仁宗对此评价当之无愧也!为什么?居士先简单总结一下宋仁宗在位期间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外交方面的情况,然后再举例说明一两件小事来佐证。

宋仁宗在位期间为解决“冗官、冗费、冗兵”现象曾推出“庆历新政”,虽然后来遭到贵族地主阶级的抵制而彻底失败,但从一定程度下减轻了社会矛盾;仁宗时西夏称帝,宋夏战争爆发,虽然宋朝接连失败,但宋军顽强阻击致使西夏国力不支,祈求和平谈判,史称“庆历议和”,从此宋夏边境保持五十余年安宁;仁宗时期,因为与北方辽国无战事,国家内部虽然有广西、广东早饭,但迅速被镇压。因此整体处于和平阶段,国家经济实力迅速发展;另外由于皇帝关心文化事业,促使文化也发展道高峰,以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司马光等我国一大批杰出大文豪可以看出,此时的文化足证我国古代的最高成就;外交方面与辽国重增岁币,维持了“檀渊之盟”的现状。

以上宋仁宗在位的主要情况太概可以概况为:开拓不显,但守成有余,维持和平,促进经济文化发展,是民免遭战火。可见,仁宗作为守成之君,已经尽心尽力,无可厚非。那么为什么庙号仁宗呢?

1.仁宗期间,四川某位秀才因为屡考不中,便写信劝成都太守造反。成都太守不敢隐瞒上报给朝廷,当群臣纷纷谏言要惩戒这位秀才的时候。仁宗却说这个人只是没有考上发牢骚罢了,给个官做不就行了。这件事不仅显示仁宗聪慧异常,也显示仁宗宽厚仁爱。

2.仁宗期间,有次吃饭,从饭中吃出一粒沙子,将他牙齿蹦的疼。他赶紧吐出来,并对身边的宫女说,不要声张,否则有人要受到惩罚,掉脑袋,何必呢?只此一件,就可以看出宋仁宗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下人的安危,足见仁厚。

……

因此,宋仁宗逝世之后,宋朝给予的最高的评价就说“为人君、止于仁”,是宋仁宗的最高评价,并被后世所认可,足见其为君四十二年,宽厚仁爱深入人心,得全国之民赞同。故宋仁宗得历史评价是与其相符得,也是最为得当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