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宋仁宗为什么这么得民心?

司尚庆


你好,我是“爱历社”,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宋仁宗之所以深得民心,我个人认为主要是宋仁宗本身仁慈宽厚的性格,善于纳谏,勤俭律己,又以金钱换取和平,予民休息,宋仁宗在为期间,宋朝和平稳定,繁荣昌盛,在民间获得一致好评。

仁慈宽厚

赵祯性格非常宽厚仁慈,可以说是一个大善人,对自己的下人也很仁慈。有一次吃饭的时候,吃到了饭里面的沙子,硌到了牙,非常的难受,他把沙子吐出来后,对旁边的侍从说“千万不要把我吃到沙子的事情说出去,否侧肯定会有人因此丧命”

有一次,赵祯在花园散步时,口渴的厉害,时不时的回头看,侍从不明白皇帝在找什么,赵祯回到后宫后,急忙让自己的嫔妃说:“快拿水来,我要渴死了”, 嫔妃奇怪的问赵祯:“你为什么不让侍从,拿水给你啊”, 赵祯说:“我回头看过了,侍从并没有准备水壶,如果我说出来,侍从们可定要受责罚,所以忍着口渴”。当下人办事不利,他不像其他君王一样,暴力责罚,而是忍耐和宽容的心态去原谅,可见赵祯的宽容之心。

赵祯对读书人也比较宽容,赵祯对屡次参加科考,屡不中第,年级比较大的考生, 赵祯特开恩科,对历届参加科考坚持不懈的考生,放宽了录取的尺度尺,对屡次考试不中的老考生来说,是非常大的福利,他们进入仕途后,非常爱戴赵祯。

善于纳谏

在仁宗朝,敢于直谏,善于弹劾的人,包拯算是第一人,包拯有一次向皇帝谏言,唾沫都飞溅到赵祯脸上了,赵祯丝毫没有动怒,一边听包拯的建议,一边用衣袖擦脸,包拯的敢于直谏,弹劾了很多人,弹劾三司使的张方平,贱买豪绅的府邸,,弹劾转运使王逵,巧立名目夺取百姓钱财,弹劾淮南转运按察使张可久,贩卖私盐从中取利,包拯弹劾陈州京西路转运司,搜刮民脂民膏、剥削灾民,就是《三侠五义》中的《陈州放粮》,包拯不畏权贵,敢于弹劾权贵。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包拯在民间的形象非常高大,宋代也有“说书人”把包拯的故事写成书,说给百姓听,包拯之所以能够弹劾成功,就是有着宋仁宗赵祯的支持。清官为百姓办事,皇帝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能不高大么?

勤俭律己

有一次,赵祯批阅奏章到深夜,感到有些饥饿,十分想喝羊汤,但是赵祯想了想后,便忍着饥饿,没有说出来,皇后知道后,就劝说赵祯“陛下心系天下,日夜操劳,一定要保重身体,想喝羊汤就告诉侍从,不要亏欠了龙体”赵祯说“如果我为一时的饥饿,让侍从们看成惯例,那么他们每天晚上都会准备羊汤,后厨每天晚上都要宰杀羊,为我做羊汤,一年下来要宰数百只羊,日后宰的羊将不计其数,就为了我一时的饥饿,如果后世皇帝都这么做,要杀害多少生灵,我宁愿忍着一时的饥饿”。

金钱换取和平

赵祯在位期间最主要的军事冲突在于西夏,在宋、夏两国互有胜负的情况下,夏国力较弱,所谓“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夏国人力和财力在战争中消耗巨大,难以支撑,最终两国达成和议,夏向宋称臣,宋每年赐西夏绢十三万匹、银五万两、茶二万斤,并开放边境贸易。史称“庆历和议”。自此后,宋、夏关系趋于缓和,维持了近半世纪的和平。

辽国乘宋、夏战事紧张之际,辽兴宗在群臣支持下,决定以攻夏为借口,一面派兵聚兵南京,作出攻宋的态势。一面派兵索取被后周世宗攻占的关南十县。赵祯派富弼与辽国进行谈判据理力争,打破辽国索要后周时期柴荣夺取的三关之地的企图。同时,为避免宋、辽两国交战,赵祯最终决定以每年增加岁币作为代价,维持澶渊之盟的和平协议,史称“重熙增币”。

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岁币支出对宋而言并非沉重负担,比起选择战争的军费,岁币开支无足轻重。与西夏、辽国开通的榷场每年把岁币的开支赚回来,又能达到与民休息,予国休息的好处。

从百姓角度讲,百姓的心愿其实很简单,能安安稳稳过自己的踏实日子就够了,只要能过上安稳的日子,百姓就认为朝廷是好朝廷,皇帝是好皇帝。


如果你也喜欢宋史,请点赞、评论、关注,带你一起走进宋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