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历史中,最仁慈的皇帝是宋仁宗皇帝吗?为什么?

骑蜗牛走高速


序言:宋仁宗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天禧二年,被立为皇太子,赐名赵祯。我认为古代历史中,宋仁宗是最仁慈的一位皇帝。或许很多人比较陌生,宋仁宗是谁?其实我们小的时候,通过影视剧已经有所了解,《少年包青天》中的狸猫换太子,这一段大家是否还有印象?当初执政的皇帝,便是宋仁宗赵祯。

一、宽容的明君


宋仁宗宽容仁厚,对于大臣的批评意见,也虚心接受,甚至有些臣子,曾干涉宋仁宗的生活,然而他也从不私下报复,这一点是明君具备的特点。


在他的治理之下,官员皆可畅所欲言,不用担心顶撞轻视,台谏官和士大夫,也能有言论自由,单论这一点,宋仁宗又岂能不算是明君呢?比如唐玄宗李隆基,“开元之治”的时候,重用姚崇和宋璟两位贤相,待到了“开元后期”,宠爱杨玉环,轻易重用奸人,以至祸乱朝纲。相比唐玄宗,宋仁宗赵祯,真可谓是一位明君,甚至纵观史书,都找不到他的“污点”,足见宋仁宗宽容大度,爱民如子。

如此圣贤的明君,手下必定俊才如云,范仲淹、包拯、韩琦、狄青等等,而其中的包拯,就是我们所说的包青天。而国家在宋仁宗的治理之下,大宋百姓安居乐业,呈现太平祥和的景象。


二、变革与谏臣


宋仁宗乃是明主,范仲淹和富弼提出的十项改革,基本予以采纳,其中减徭役、厚农桑、均公田,都是极为有利的。其实我认为宋仁宗除了宽容大度之外,最主要的是忠臣谏言,他从不厌烦,甚至后人看来,有些“低声下气”。

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古代皇帝的宠妃,一旦受到恩宠,自己家的“七大姑和八大姨”,也都可以混个一官半职。宋仁宗的宠妃温成皇后,她的伯父张尧左想为官,宋仁宗欲任命他为三司使,遭到包拯的极力反对,而后改为节度使,七位言官和包拯,更是激烈地反对。


宋仁宗认为任命张尧左的节度使,算不上什么大官,包拯和言官,未免有些小题大做,然而言官唐介直言太祖赵匡胤和太宗都任命过此官职,这并非“芝麻大的官”。宋仁宗听完言官们的直谏,也感觉到言之有理,故而采纳了众人的建议。

咱们可以试想一下,宋仁宗在爱妃张氏面前,肯定感觉丢了面子,可是他依然听从包拯等人的建议,这是相当难得的。我们回顾历史,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为了杨贵妃,不惜修千里贡道,反观宋仁宗,他能听取谏臣的肺腑之言,又怎能不算是明君呢?若换做其他君主,想必会荒淫无度,以至怠于朝政,终日玩乐不思进取。可是从宋仁宗的十项改革主张,足以看出他的过人之处,懂得听信忠义之言,在用人方面,也重用贤臣。


文史居士


这个可以从政治外交大局环境以及政治派别因素来分析。

美化是春秋史笔,我们很容易看一点资料就神迷。

细细来品:如《邵氏闻见后录》记载,仁宗赵祯去世后讣告送至辽国,时为辽国君主的辽道宗耶律洪基抓住宋国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国葬时互致哀悼,在讣告时掉几滴眼泪本就是外交惯例,要说这里有什么真情实感就太天真了。如仁宗的父亲宋真宗,崩逝消息传到辽国,辽圣宗同样是:

“集蕃汉大臣举哀,后妃以下皆为沾涕。”

同样的,辽圣宗去世,仁宗接到讣告也是下令缀朝七日,汴梁城中禁止娱乐,百官穿丧服哀悼,因为宋辽至少在名义上还是兄弟之邦。

然后辽帝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这话话细想也有问题。仁宗在位确实是42年,但宋辽之间没打仗的时间可不是42年,如果从澶渊之盟开始算应该是59年了。

其次像《邵氏闻见后录》这类美化仁宗的书,在熙丰变法时期出现了很多,大量美化仁宗的事迹就此流传,原因很简单:

宋神宗和王安石的熙丰变法,针对的就是仁宗在位42年期间的弊政,而反变法派为了打击变法,就必须美化仁宗在位时期的政策。

总的来说为什么讲宋仁宗是宋代帝王中的相对明君圣主?

他性情宽厚,对人仁慈宽厚,不事奢华,还能够约束自己。“包青天”其实是政治清明的产物?如果皇帝不清明,就不会有包青天产生的政治环境?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是宋仁宗的善于纳谏还成全了千古流芳的包拯。

宋仁宗一朝不仅出现了包拯,还出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以及倡导文章应明道?致用,领导北宋古文运动的欧阳修?还有,柳永“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他好不容易通过了考试?但在宋仁宗看来,他不适合做官,还是填词的好,就给画掉了?宋仁宗说:“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柳永于是反唇相讥,说是“奉旨填词”?讥讽宋仁宗的柳永不但没被杀头,填词也没受影响,而且填得更加放肆,这就非同寻常了?一个惧怕大臣的皇帝,一般来说会赢得人民的热爱的,这个王朝的天也会比较清亮。





潘安哥哥


想知道的历史,不得不说的真相。大家好!我是史道驿站x,感谢关注与点评。

历史上庙号‘’仁宗‘’的皇帝屈指可数,这并非是偶然,对于过世皇帝的庙号,继位皇帝是根据其统治时期的政绩来衡量的,很有考究的,‘’仁‘’就是仁爱厚德的意思,没有良好口碑的皇帝,是无法享受这种称呼的。

从秦始皇开始,中国封建社会一共出现了500多位皇帝,一般来说,建立基业的皇帝庙号为‘’祖‘’,如汉高祖刘邦、唐高祖李渊、明太祖朱元璋等,守业建功的皇帝为‘’宗‘’,如唐太宗李世民、宋太宗赵光义等,唐朝以后,除开国皇帝庙号称‘’祖‘’之外,其他的皇帝庙号基本上都被称为‘’宗‘’。但历史上庙号被称为‘’仁宗‘’的,只有宋仁宗赵祯、西夏仁宗李仁孝、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明仁宗朱高炽等几个皇帝,后人也有把清朝嘉靖皇帝称为‘’仁宗‘’的,嘉靖的‘’仁宗‘’庙号其实是没有的,是后人配送的,得名不正。

在不少皇帝的庙号称呼里,有“哀”、“殇”、‘’炀‘’等字的,一般来说有这些字的庙号,都是亡国之君,国亡了,那就是换代朝廷皇帝封赐的,多少带有侮辱的成分。如汉哀帝、隋炀帝等。如果用“文”和“武”这两个字来做庙号的皇帝,那就代表这个皇帝文治武功相当了得,在位期间很有作为,如汉文帝、汉武帝、隋文帝等。那要是用“仁”做为庙号的皇帝,可就更不一般啦,肯定在位期间实行的是仁政。

西夏仁宗李仁孝,大量起用汉臣,推行科举取士,同各国之间友好往来,同临国金和南宋之间几乎没有战争,国家安定,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他统治时期,非常符合仁政的标准。西辽仁宗耶律夷列和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也是比较仁慈的皇帝,在他们统治时期,人民幸福指数相对较高。明仁宗朱高炽,虽说父亲朱棣不怎么待见,但继位后却是个有道的仁君,可惜的是在位不到十个月就去世了,不过他短暂的统治并不影响他仁宗的庙号。

当然这些仁宗皇帝,在位期间都有不错的口碑,但要跟宋仁宗比起来,还是要差一些。

宋仁宗赵祯(1010~1063年),北宋第四位皇帝,1018年立为太子,1022年继位登基,1033年亲政。在位期间与西夏发生了战争,后签订“庆历和议”,缓和了同西夏的矛盾,安抚了西夏,却又被辽朝施压,被迫增加岁币,这也就是史称的“重熙增币”。当时的北宋也没有想象中的强大,宋仁宗感到压力山大。不改变就要挨打亡国,1043年,宋仁宗任用范仲淹推行“庆历新政”,但新政在一片反对声中,很快就废止了。宋仁宗由于实施仁政,处事优柔寡断,没有魄力,因此统治期间没有骄人的政绩。

不过宋仁宗统治时期,宋朝非常繁华,面对外敌的入侵,宋仁宗基本上都是破财消灾,采取安抚的政策,他在位42年,国家相对安定,人民生活安定。对于‘’仁‘’,他也做到了极致。对身边的宫女太监,也从不摆皇帝架子。亲政后,体恤民情,善于纳谏,从不以势压人,发现自己不足,也会及时改正,诚恳恭谦。

正因为有这样的政治环境,才有包拯这样铁面无私的清官。宋仁宗身为皇帝,却非常节俭,他的以身作则,为百官树立了典范。宋仁宗统治时期,北宋经济和文化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宋仁宗善待百官,虚心听取身边人的意见,就算是包拯情绪激动,与他争辩,把口水都喷到他脸上,宋仁宗也是一笑了之。1063年,宋仁宗赵祯去世,享年54岁。

关于宋仁宗的故事很多,他的仁德也一直被后人推崇。因此说,在古代历史上,宋仁宗是最仁慈的皇帝一点都不为过,因为他心里有仁德,眼中有百姓。


史道驿站x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史,出了五百多位皇帝。以仁为庙号的,有宋仁宗、明仁宗、清仁宗。

宋仁宗赵祯是宋朝的第四位皇帝。是第一以“仁”为庙号的皇帝,不仅如此,他确实也是三位帝王中最能更完整的显示出“仁”本质的帝王。

宋仁宗也是一个注重节俭的皇帝,在位期间,历经宋夏战争,深感战争的残酷性,后来一直致力于国家和平事业,终于取得成果,宋仁宗时期实现了与辽朝数十年间,边塞在不曾听闻金鼓之声的和平气象,使得宋朝百姓过上了安居乐业的日子。

宋仁宗对待臣下也十分宽厚,善于纳谏,正是如此,宋仁宗时期才出现了包拯这样的敢于谏言的大清官,包拯的名气可以说是仁宗赋予的,要是包拯碰到隋炀帝的话,估计10个脑袋也不够砍

宋仁宗的节俭,从他的一床被褥,就可以看出,被褥都是一些朴素旧物,最多洗洗就用,却舍不得更换新的。

仁宗实行宽厚政策,深得百姓爱戴。仁宗驾崩后,大宋上下,上至王公宗亲,下至百姓,乃至落魄乞丐,都是失声痛哭,就连辽朝的百姓和皇帝知道仁宗驾崩的消息后,都放声大哭,这是个罕见的现象


凯哥哥220746743


皇帝没有绝对仁慈的,都是相对的。要看看你有没有对他的权力构成威胁。如果构成威胁,就不可能对你仁慈。


文史夜话


不一定,历史过了这么久了,谁也不能敢确定


红帆叶


历史上政治漩涡之内,没有一滴水是平静的,史官也是官!


红胡子老王


是不是最仁慈我不知道,我只知道赵祯在位期间是宋朝最鼎盛的时候,包拯就是出在那个年代!


港城虽小五脏俱全


综合素质第一帝还是非宋仁宗莫属!没有其他人选。


魯兀瓜


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以后,都没有绝对的仁慈!只是相对的,位置、时间等不一样,所产生的观念也不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