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橋是一種很有魅力的建築

不但通聯交通

還是城市的獨特地標

徐州水路不多,所以徐州的橋多是大橋

或質樸動人、或氣勢恢宏,各有各的魅力

現在,又有一座徐州人走慣了的大橋改造完成了!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我市城建重點工程再傳捷報——備受市民關注的迎春橋(大馬路橋)改造工程圓滿完工,將於3月31日正式通車,這標誌著該區域原來交通擁堵的現象將得到極大改善,為居民出行和安全提供保障。

  30日上午,風清氣爽、豔陽高照,記者在現場看到,橋上新修的路面乾淨而整潔,工人們正在施劃交通標線。新護欄擺放整齊有序,將慢車道與快車道鮮明劃分。“一切準備就緒,3月31日該橋即可正式通車。”項目經理範會兵興奮地表示。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迎春橋(大馬路橋)位於鼓樓區大馬路跨越現狀故黃河處,為我市城建重點工程。西起大馬路與黃河西路交叉口,向東上跨故黃河,終點至大馬路與黃河東路交叉口,新建3×20米簡支板梁橋。原橋12米寬,改建後道路長度為139.96米,寬度27.5米,雙向4車道。按城市支路標準,設計速度30KM/小時,為保障橋下船隻安全通行,橋體較原橋有所抬高。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據我市文史專家李世明先生介紹

迎春橋於1905年興建於黃河渡口之上,為五孔石橋,因岸邊有迎春池而得名,又因緊鄰大馬路被稱為大馬路橋而被市民所熟知。該橋建成時間比津浦鐵路建成時間還要早,後經幾次重修。1964年大馬路橋改建為3孔8.7米鋼筋混凝土橋樑,1983年保留原橋西側橋臺和兩座橋墩擴建為現狀的5孔梁橋。

  迎春橋(大馬路橋)改造工程自去年8月開工以來就備受市民關注,據瞭解,該橋樁基施工時與地鐵1號線相交,樁基與地鐵線水平最近距離僅2.78米,在確保地鐵安全的同時,施工方中交一公局海威工程建設有限公司作出旋挖施工鋼便橋搭設、大跨度蓋梁支撐體系等施工決策,從而保質保量按 原計劃完工通車。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去年8月28日,大馬路橋進行封閉施工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眾所周知,原來該橋及附近路段交通十分擁堵,新橋落成後,將極大改善交通擁堵現象,為居民出行和安全保駕護航。”市城管局重點辦主任石玉雷表示。在前期工作開展紮實的基礎上,迎春橋(大馬路橋)如期完工通車,為老百姓交上了一份滿意的答卷。”

前世今生

  大馬路橋,位於濟眾橋和壩子街橋之間,是徐州的一個老建築,也是徐州第一條民國時期、近代史上比較重要的馬路。

  它又名迎春橋,始建於1905年,位於大馬路中段,原先是個石拱橋,30年代橋基毀損,改建為木橋,1964年改建為三孔,跨22.5米,寬11米的T型梁橋。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大馬路橋資料圖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1981年大馬路橋

  隨著城市的發展,這裡開始聚集很多民工和打零工的人,十分熱鬧,而橋頭的鎮河銅牛也漸漸成了徐州的一個地標。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1983年4月,還曾在橋北故黃河底,距地面8米深處發現張良墓道碑,為明朝(1539年)所立。

還記得徐州銅牛旁的大馬路橋嗎?改造已結尾,今天就正式通車啦!

  去年大馬路橋迎來了升級改造。現在改造完成,這裡的橋面更寬闊,道路更通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