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前段時間朋友剛生了寶寶,去探望她的時候,正好看到寶寶在“嚶嚶”哭,朋友想去抱又很猶豫,我奇怪地問:寶寶哭了你不看下?

朋友糾結地說:剛喝了奶沒多久,應該不是餓的,聽人說了不要一哭就抱,免得給孩子慣壞了,到時候不好帶。

似乎的確不少人認為,孩子不要一哭就抱,免得給他慣壞了。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的確,寶寶哭了要不要抱的確是個蠻讓人糾結的問題,因為根據不少過來人的經驗之談:寶寶一哭就抱,就給慣壞了,到最後一直賴在媽媽手上,根本放不了床上,最後辛苦的還是媽媽。

聽起來似乎還挺有道理,那寶寶哭到底要不要馬上去抱起來呢?

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為什麼嬰兒天生就愛哭。

有些科學家認為,嬰兒之所以哭的越來越大聲,是因為這是他們在自然選擇中存活下來的秘方。越是吵鬧的新生兒,就會得到越多的食物和關注,也就大大增加了他們存活下來的可能性。

嬰兒天生就有哭泣反射,孩子的大腦發育尚未成熟,在嬰兒階段的孩子,特別是剛出生的幾個月,孩子並不知道哭泣可以引起家長的注意,大部分的時候,嬰兒哭泣是在表達自己餓了、尿了、熱了、冷了、身體不舒服等感覺。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所以寶寶哭了馬上抱起來,會不會慣壞孩子呢?

李玫瑾教授在講座中提到:對於0-1歲的嬰兒,寶寶哭了就要抱起來,因為這個階段的哭是生理性的,要讓孩子感到快樂,這個階段的孩子家長要“慣著”。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對於嬰兒來說,他們還無法確切地表達自己的需求,

而當自己需要某些東西時,就會通過哭泣來表達

而父母在自己哭泣時的回應,擁抱時感受到的父母的體溫,都能讓他感到舒適安全心,與父母之間的這種親密感會讓孩子覺得自己身心都感到安全,父母對孩子需求準確的回應會給孩子帶來積極的影響。

《0-5歲,怎樣讓孩子更聰明》一書中提到:在嬰兒出生的第一年增進與孩子的情感聯繫非常重要,因為大腦中控制情感的中心發育的比較早。幼兒所體驗到的安全感和愛的強度對他大腦其他區域的發育有直接影響。

正面的情感能增強孩子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專注力,同時,給孩子帶來更強的記憶力。

在嬰兒階段,孩子的需求時常得不到及時的回應,會破壞孩子的安全感,如果孩子缺乏安全感,他大腦中負責處理危險的區域就會起主導作用,消耗大量本可用於學習新事物的腦力。同時也會讓孩子對父母無法建立完全的信任,也不利於以後的教育。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所以,對於1歲以內的嬰兒,如果孩子哭了,父母要及時查看孩子的需求,而不能置之不理。

除此之外,在嬰兒階段,父母還可以做哪些讓孩子更有安全感呢?

  1. 多與孩子面對面交流

1-3個月的嬰兒已經知道對別人表情變化做出反應,當父母語言很慢地對孩子說話,孩子會通過觀察父母的面部表情和研究牙齒、舌頭以及嘴唇的動作進行模仿,然後逐漸協調相應的肌肉群,把咿呀的聲調變成清晰的語言。

嬰兒的視力發育還不成熟,出生時只能看清距離逐漸20-30cm的物體,在母親的懷抱裡吸吮母乳或者喂配方奶粉的距離,恰好是他的眼睛到母親的臉龐之間的距離。所以在給給孩子哺乳時,媽媽可以多跟寶寶用輕柔的語調說話。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1. 多給孩子溫柔愛撫和擁抱

邁阿密大學的觸覺研究中心證實:輕柔的愛撫對嬰兒有諸多益處,比如增加早產兒的體重,降低孩子的焦慮程度、讓孩子的睡眠程度更深,還能增強孩子的免疫力,增進親子感情。

在孩子睡覺前可以多溫柔地撫摸孩子,洗澡後也可以多給孩子做撫觸,平時可以把孩子抱在懷中為他輕哼一首歌,讓孩子感受父母的氣息的顫動,增加孩子的安全感。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1. 為孩子閱讀

孩子喜歡聽家長的聲音,研究表明,從嬰兒時期開始為孩子讀書,可以刺激孩子大腦的愉悅中樞,增強親子感情聯繫。

父母在空閒時或者睡覺前,可以跟孩子一起選擇一本書,將孩子抱在身邊,給孩子講故事。最開始的閱讀的時間不用太長,要短而頻繁。父母可以伴著起伏的聲音、生動的表情給孩子閱讀,抓住孩子的注意力。

孩子哭了要不要抱起來?李玫瑾教授:這個階段的寶寶要“慣著”

總之,對於處在嬰兒階段的孩子,父母可以放心地“慣著”孩子,及時回應孩子的需求,多花時間陪伴孩子,給孩子滿滿的安全感的同時提高孩子的專注力,讓孩子更聰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