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真的有人喪事當喜事辦的嗎?是什麼心理?

平庸的布衣


在這個世界上,對於人生,主流有三種看法:一世論、二世論和三世論。

一世論:在中國,我們的主流思想是一世論,也就說只活這一世,沒了就沒了。所以人們生前拼命賺錢,有錢了便開始及時享樂,且把兒孫當精神寄託,所以人死了哭爹喊孃的,很痛苦,因為一世結束便代表著灰飛煙滅。

二世論:中國人的陰間陽間論,就是典型的二世論。所以你活著的時候住的地方叫陽宅,而死後住的叫陰宅。中國古代帝王將相將陰宅建的比陽宅還豪華,就是為了他在陰間有個好的生活。而中國人的陰陽世論中,對於活過90歲死的,稱為喜喪,是要當喜事辦的。

二世論中,還有一個典型就是基督教,本世尊上帝做好事,死了去天堂。所以地方基督教社會,對於死亡,更多的是送別,他們的哭泣與不捨更多的是“送別”,請認真理解“送別”的意思。所以,這是要祝福的,談“喪”字是談不上的。

三世論:三世論也在你身邊,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捂臉]在佛教中,三世指:前世、今生、來世。所以你是不是傻傻分不清,陰間陽間和這佛教三世論的關係,但是本質上這是兩套學說,但是卻深刻的烙印在你我思想裡。三世論中,其實也是沒有“喪”之說的。前世孽,今世還,今世苦,來世甜。在一些佛教國家,柬埔寨、泰國以及斯里蘭卡等這種佛教國家裡,你會看到人們並不忌諱和亡者合影,墓地就在居民區旁邊,人們對死親人離世更多的也是“送別”的不捨。而很多得道高僧的離去,對於他本人,絕對是喜事,那麼這葬禮,絕對是喜辦,因為本世修為來世享啊。

而在中國,很多普通老百姓並不理解這三種論述的原理,教科書裡一世論,民間二世混三世,導致認知偏差。感覺看不懂這個社會。

所以,不能片面的去用自己的認知來判斷不同文化與信仰的人的生活。這也是為什麼“入鄉隨俗”那麼重要。


愛農務


“喪事當作喜事辦”,按我國民間習俗,向來把老年人的喪事當作喜事來辦,因而有"紅白喜事"之說。l為什麼叫“白”喜事呢?因為喪事的用具和人們的穿戴大部分是白色的。

為什麼把喪事也稱為喜事?最樸素的說法是有酒有肉吃喝,主辦方還可以收很多錢財和禮物,這確實是一件開心的事情。

莊子的老婆死後,莊子一邊敲著盆一邊唱歌。他的好友說:“你和妻子生活了一輩子,現在她死了你卻這麼開心,這不太合理吧?”莊子回答說:“人出生是自然的規律,人死亡也是自然的規律,生死就像春夏秋冬的交替一樣,死去的人安穩地躺臥在天地之間,如果我為此而痛哭流涕,就是不知天命的愚者了。”按照莊子的觀點,人死也是快樂之事,這也是白喜事的一個來源吧。體現了對死亡,對生命地理解,體現了中國人順天盡命,樂生正死的人生精神和視死如視生的死亡觀念。

中國雲南的少數民族哈尼族、湖北的土家族等少數民族也能從容面對死亡,喪事當喜事辦。

“跳喪”、“打喪鼓”,是土家族民間悼念死者的一種隆重的送葬儀式,奇特之處就是喪事當作喜事辦,就是一種歌舞性很強的民俗祭祀表演活動。雲南最南部的紅河州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哈尼族人一般把喪事也當喜事來辦,也叫喜喪。喜喪是對逝者回歸的禮讚,是非常隆重的葬禮。老人去世要向親友報喪,至親要穿著盛裝騎花馬組成拜祭隊伍前來,親友要帶豬、雞、米、酒等來祭,女婿要用牛來祭,阿舅家的要騎馬來上祭。 棺木停在家裡三至七天,親朋至友請來的歌舞隊,為死者唱輓歌,追憶死者由生到死的歷程。晚上村民聚居在死者屋前跳各種哈尼傳統舞蹈。酒桌上,家長帶自家兒女給親朋長輩敬酒,還有各式煙花燃放,像家族大聚會。

現實中,也有很多人生前不盡孝,無視其父母老人生前的病痛疾苦,死後極盡奢華,大擺酒席,歌舞昇平,大唱頌歌。看不到老人生前生活的灰暗,只表演後事的輝煌,還所謂心裡陽光,其實是一種靈魂極端扭曲、心裡極其陰暗的人。


清風十八度


簡單的說一下,紅白喜事的通常化分,紅事,通常指男婚女嫁,男女主人公披紅掛綵,門牆貼紅,是人生一喜事。白事,常指家有喪事,一般沒有年齡界線,也有一些年齡比較大的老人,且子孫興旺,歲數也以過古稀,通常這種喪事稱為喜喪,喪後掛紅,留神位以貢後世兒孫拜祭,但並不是真的喜事。喜事,常指婚後產子,生男稱大喜,女小喜,這也是人們通常說的吃喜面。不過,也真的有人把喪事當作喜事來辦的,大多這一類的都是有著特別信仰的人,認為人死了,就是被神接走了,進入了永生或新生,把這種喪事稱為天喜。


仙莊老周


大千世界裡,各個地方都存在有別於其它地方的獨特民風習俗。

前些年,自己曾千里迢迢趕往江蘇丹陽辦事,住在一個家在村鎮上的當地朋友家裡。一天上午,忽聞外面鑼鼓喧天,嗩吶聲聲,仔細一聽,演奏的全是很熟悉的旋律歡快的曲子,好像有人家在辦什麼喜事。朋友剛好從外面回來,說有一戶家裡的老年人去世了,我很驚訝,家裡有人過世了是件不幸的事啊,怎麼會選擇演奏歡樂的歌曲呢?朋友告訴我,在他們這裡一些年過古稀的老人,在自然地過世後,一般都是這樣把喪事辦成喜喪。

原來,我國向來有把老人的喪事當作喜事辦的民間習俗,只是很多地方丟掉了這樣的習俗,漸漸的,現今很多地方的人們就完全不知道有這樣的習俗了。八十歲以上的人過世了叫紅喪事,即“喪事當作喜事辦”,貼紅對聯;八十歲以下的人去世了叫白喪事,貼白對聯,“紅白喜事”之說就是如此來的。

這樣的民間習俗,體現了中國民間對死亡和生命的理解——順應天命,也體現了視死如生的生死觀和樂觀對待生與死的人文精神。

當然,有些極少數地區把喪事當成喜事辦,卻是出於這樣的情形: 家裡的男孩子意外死了,父母為這個男孩找一個死去的女孩成婚,俗稱冥婚。這完全是遭人唾棄的封建糟粕,不容多說。

目前,世界上很多國家都逐漸步入高齡化社會,殯葬行業也隨之行情看漲。歐美的殯葬業抓住機會,也興起把喪事當作喜事辦的趨勢,改變了葬禮上一向以來肅穆沉痛的氣氛,並提供一條龍的周到服務,儘量緩解淡化逝者親屬們的悲傷情緒。


江岸疏蹤


謝謝!你說的整個概念混淆?哪有喪事真當喜事辦的?通常意義上講哪叫喜喪,不是喜事。你有些不明白?什麼叫喜喪呢?拿現在來說人的平均壽命都延長了。過去民間有句老話說,人活七十古來稀,現在八十多歲還下地幹活呢。也就是說在過去八十多歲以上的老人去世老了,人們通常就用喜喪這個詞來形容!或者用這個概念來辦理這檔人生大事最後在世上,孝子賢孫為去世的老人入土為安,事主也叫東家,為了重謝各位親朋好友!父老鄉親前來悼孝,答謝眾人前來幫忙和最後送老人一程的所有人,備下幾頓大餐,好煙好酒款待各位!大型酒席!但是還有個區分?必須是倆位都去世了的?有一位老人健在活著的話,不能當做或者稱為喜喪?如果稱為喜喪的話活著的哪位老人往哪放?意思就這麼個意思!現在不然了?尤其是現在非常時期,非常對待!各種紅白喜一切從簡!應該受歡迎的!不能按老規矩辦事了!與時俱進!


Aiopr147301105


喪事當喜事辦是有的。 當今社會就有人把喪事當成喜事來辦,他們稱為“喜喪”。

舊社會,人民生活水平低下,人的普遍壽命比當今社會低的多。在秦朝的時候,就有“六十歲不死就活埋”的說法。可見,當時人能活過六十歲已經是相當不容易了。

當今社會,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各行各業都呈現出勃勃生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越來越富強,人民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保障措施深入民心,科學技術在一天一天改變著人民的生活。人民的平均壽在大幅提高。

現在六,七十歲的在工廠上班很普遍;八,九十歲騎摩托,電動車,三輪車也常見;百歲老村,也見新聞裡報過……

至於把“喪事”,當成喜事辦,就是為了慶賀自己的親人在當今超越以往的盛世中獲得高壽而去的一種喜悅心情……



飛出亞洲走向世界


您好,這種人是存在的。

古時候,莊子的老婆去世,他就是敲鑼打鼓,和歌而唱,他覺得他的老婆是解脫了,是獲得了新生,所以他在慶祝,在為老婆高興。

現實生活中,也不乏這樣的人存在。

比如,老人年齡很大了去世,這種喪禮就被稱為“喜喪”,因為老人是壽終正寢,所以子孫們心裡也沒有遺憾的,就比較接受老人的自然死亡。

再比如,有一些人換了病而去世,親人們也會覺得他們的去世,是一種解脫,至少不用再受病痛的折磨了,所以從心裡也會感到一種釋然。

其實,關鍵還是看個人的信仰,或者認知角度。如果能夠一分為二的看問題,凡事都可以看到積極一面,看到消極一面,就像塞翁失馬中的老翁一樣,我想,死亡在他眼中未必不是“好事”。


歸來如是


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我個人是這麼認為的

喪事當作喜事辦”是指:按照民間習俗,我國向來把老年人的喪事當作喜事來辦,八十歲以上的人死了叫紅喪事,即“喪事當作喜事”辦,貼紅對聯;

八十歲以下的人死了叫白喪事,貼白對聯。這體現了中國民間人們對死亡,對生命的理解體現了中國人順天盡命,樂生正死的人生精神和視死如視生的死亡觀念。

至於什麼心理,我個人認為是八十歲以上的老者死亡,其實孩子的歲數也不小了,把這個當成喜喪來辦是為了寬解這幫歲數大的孩子一個心理慰藉,不至於太過傷心。

不知道我的回答滿不滿意,請大家在評論區留下你的觀點。


胖東子生活錄


首先按照民間習俗,我們向來把老年人的喪事當作喜事來辦,因而有"紅白喜事"之說。八十歲以上的人死了叫紅喪事,即“喪事當作喜事”辦,貼紅對聯;八十歲以下的人死了叫白喪事,貼白對聯。當然,在這樣的前提下,各地方略有差異,就不一一表述了。

其次,隨著物質生活的不斷改善,紅喪事的界定標準也在向下調整。因此,一些接近八十歲的老人去世後,有的人也按照紅喪事的標準辦理和發送。這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畢竟相對於父母如山似海的養育恩情而言,選擇在喜慶的氛圍中,送老人走完人生最後一站,於情於理,都是大家能夠接受的現實。

再次,厚養薄葬是中華美德,無論紅白喪事都要堅持量力而行,切不可強行攀比,鋪張浪費,加重家庭經濟負擔,或者引發家庭矛盾。毋庸置疑,誰都希望老人去世後,能夠風光大葬,博取孝順美名,應該說,心情可以理解,但這種做法不能助長,畢竟,走的人已經走了,活著的人還得繼續。


繁華正在遠去


我們家鄉去世的長者

如果實際年齡超過96歲

就當喜事辦

為什麼

人活到96歲

按照農村人的計算

3年一閏年+1月

96歲→30閏年=36個月→增加3歲

還有天增1歲

地增1歲

人增1歲

總加起來就超過100歲

所以我們的鄉俗就按喜事辦

不哭→要高興

不過一般有94歲去世也按喜事辦

而且還要找出個5/6代同堂來增加喜慶

所以→高壽值得慶賀→子孫滿堂披紅掛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