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兒戰疫】5歲男孩頭疼多汗,醫院確診竟是腫瘤



“終於出院了,35天曆歷在目,從高危狀態到平安穩定,從焦急憂慮到踏實放心,首都兒科研究所的醫生護士給予了我們新生和力量。醫生總是不厭其煩回答我的各種問題,護士小姐姐對我們溫柔耐心,小朋友更是崇拜為他手術的武伯伯,決定長大後也要當醫生!小朋友一直希望能有姐姐,在這裡終於有了自己的姐姐,他居然盼望著扎手指測血糖,這樣就可以看見小馮姐姐了,快快量血壓,這樣就能見到小慶姐姐了。就算戴著引流管一瘸一拐的,也要去護士站找姐姐。還記得盼著盼著,孩子終於從ICU回病房了,他一睜眼看見了我,我欣喜不已,想和他說說話,可是他的目光卻掃過我停留在旁邊,原來他看見了小馮姐姐,然後握住姐姐的手,示意小馮姐姐坐在他旁邊,虛弱的對我說,媽媽,你搬凳子坐那邊啊。小姐姐溫柔的和他說話,拿棉籤沾著水溼潤他的嘴唇,他虛弱的小臉散發著幸福的微笑,這一刻似乎被定格,畫面溫馨而美好。35天裡,我們被醫生護士各種關照,每一位醫生都專業盡責,每一位護士都細心耐心,深深的謝淺淺的說,感謝相遇,感恩遇見,以後的日子願您好我安,萬事順遂!”

3月25日,北京下起了小雨,雖然春分已過,卻還是有些陰冷。但是,當胸部及腫瘤外科護士長姬維利把小坤媽媽的微信發到科室群裡,大家瞬間覺得暖意融融。


“多汗”男孩被確診少見病


小坤(化名)今年5歲,是一個活潑可愛的小男孩,他從小就比別的孩子愛出汗,這種“多汗體質”讓媽媽感到很困惑。到當地醫院就診,診斷結果是“缺鈣”,並進行了補鈣治療,但小坤夜間多汗的情況沒有得到改善。家長認為這個年齡段的孩子“缺鈣”很常見,因此沒有給予太多重視。

一個多月前,小坤和爸爸嬉戲玩鬧時突然發出一聲尖叫,他臉色蒼白,還用手使勁拍打腦袋。媽媽見狀,立即帶著孩子到醫院進行一系列檢查,卻沒有發現任何異常,憂心忡忡的小坤媽媽覺得這次發病可能沒那麼簡單,於是輾轉來到了北京的首都兒科研究所。

急診科醫生髮現小坤的生命體徵非常不平穩,血壓收縮壓一度高達200mmHg,經過反覆詢問,小坤爸爸回憶說:“7年前,我曾做過雙側嗜鉻細胞瘤切除手術”。聽到這裡急診醫生心裡一緊,“不會這麼巧吧,孩子也遺傳了這個病?”於是立即安排了腹部CT檢查,果然正如醫生懷疑的,小坤“左側腎上腺區可見佔位”。胸部及腫瘤外科醫生聞訊趕來會診,也認為小坤可能患有和他爸爸一樣的病——嗜鉻細胞瘤,只有手術才能挽救生命。

醫生第一時間將孩子的病情告知家長,“孩子可能患有嗜鉻細胞瘤,這是一種位於腎上腺內的、非常罕見的兒茶酚胺分泌瘤,年發病率大約0.8/100000人年,大約40%的患者為家族性疾病,最典型的症狀是陣發性頭痛、發汗、心動過速,持續性或陣發性高血壓。治療方法首選微創手術切除腫瘤。”


【首兒戰疫】5歲男孩頭疼多汗,醫院確診竟是腫瘤

醫生指著CT片說,“您看,腫瘤直徑3.85釐米,有雞蛋那麼大,雖然不算大腫瘤,但難點在於這個瘤子有分泌功能,在手術中我們一旦觸碰或者擠壓瘤體,腫瘤就會分泌讓人心率血壓直線上升的激素,孩子的血壓就可能飆升到200mmHg以上。而且腫瘤切除後,還會出現腎上腺危象,如血壓不穩定、心律失常、休克等症狀。現在孩子的血壓極其不穩定,必須經過嚴格的降壓擴容準備才能進行手術,術前準備時間至少需要兩個星期。”家長連連點頭表示同意住院,但無法立即手術又讓他們愁容滿面。


3小時將瘤體完整切除


此時正處在疫情特殊時期,為了能儘快給孩子手術,胸部及腫瘤外科主任武玉睿和相關檢查科室協調,僅用了一天時間就完成了各項新冠病毒篩查。小坤入院後,武玉睿主任、張曉倫主任醫師帶領醫護人員商討診治方案,並邀請內分泌科主任陳曉波會診,幫助小坤調整激素水平。

陳曉波主任每隔兩三天就到病房看望小坤,瞭解降壓情況,指導擴容用量,經過半個月的努力,小坤的血壓終於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達到了耐受手術的水平。術前準備一切就緒,2020年3月16日上午9點,小坤被送進了手術室。

手術方式選擇了對患兒創傷小、恢復快的腹腔鏡手術,但對於主刀醫生的技術要求卻非常高。腫瘤碰不得、夾不得,稍一刺激就會讓血壓像坐過山車似的忽高忽低,麻醉科副主任潘守東全程為小坤保駕護航,使血壓逐步穩定。經過3小時的通力協作,手術順利結束,瘤體完整切除。

但是,嗜鉻細胞瘤切除術後可能出現潛在的低血壓和低血糖等併發症,稍不留意就可能奪走小坤的生命,所以醫護人員不敢掉以輕心。為了更好地監測血流動力學和必要時持續的藥物血流動力學支持,小坤手術後便轉入了ICU病房。

得知手術成功,小坤的父母激動得一邊流淚一邊不停的說“謝謝,謝謝”。小坤在ICU的情況非常平穩,但守在門口的父母卻一夜未眠。


護士姐姐是我的家人


術後第二天,小坤從ICU轉回普通病房,當他清醒睜開眼睛時,看到了守在身邊的媽媽,卻指著旁邊的椅子說:“媽媽你坐那邊去吧,讓小馮姐姐坐我旁邊。”小坤拉著小馮姐姐的手,久久捨不得放下,儘管他身上還戴著各種心電監護,但臉上全是按捺不住的開心和幸福。兒子的“無視”讓媽媽百感交集,“病房的護士很年輕,大多數還沒有結婚,可是她們給予孩子的照顧和關懷比我這個媽媽更溫柔、更無微不至,孩子有這樣的舉動,是意料之外也在情理之中。”

小坤剛入院時血壓高達180/130mmHg,並且伴隨著劇烈頭痛和大汗,看到家長因無法幫助孩子解除痛苦而感到憂心和自責,護士長姬維利特意把小坤安排到了患有同種疾病的小琪(化名)的房間,兩個男孩年齡相仿,可以一起做遊戲,雙方家長也能更好的溝通,以此緩解孩子的恐懼和家長的焦慮。

護士們每半小時到病房巡視,每一小時給小坤測量血壓、做治療,空閒時會和他聊天,小坤也把自己的“小秘密”和姐姐們分享。因病情需要,要測量雙側站臥位的血壓,小坤不願意配合,小馮姐姐就買了棒棒糖作為獎勵。曉慶姐姐對他的喜好了如指掌,買的零食會避開牛奶、大豆油等過敏源,看到他害怕手術,就和他組隊玩吃雞遊戲,並且說“做手術就像打遊戲,你要保持最好的體力,我有最好的裝備,會保護你到安全的地方。”小璐姐姐是“心靈導師”,每次小坤被媽媽批評不開心、向小朋友要回心愛的玩具不知怎麼開口時,小璐姐姐都有好辦法。時間久了,小坤把病房的護士當成了姐姐,當成了家人。


【首兒戰疫】5歲男孩頭疼多汗,醫院確診竟是腫瘤

術後第9天,小坤順利出院,一家人開開心心地踏上了回內蒙古的列車。待到春暖花開,小坤就可以和小夥伴一起奔跑在白雲悠悠、綠草茵茵的大草原上,享受著屬於他們的快樂童年!


文 | 曹振華、姬維利

攝 | 閆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