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2018年9月,一位工作6年、工資3500的杭州姑娘毅然離職,同時火了的,還有一封獲得領導批准的辭職信,信中列舉的7條辭職理由讓廣大網友直呼句句扎心,彷彿說的就是自己。

如果能從一而終,誰會真正熱愛這該死的顛沛流離。

01.細數公司的四大“罪行”

1.不正規。

隨著各種招聘網站和平臺的推廣,找工作變成了一件更加便利的事情,與之隨行的是給了“不規範”更多的可乘之機。 舒琳的第一份正式工作算是新媒體崗位的啟蒙,視頻製作和產品推廣。聽起來高大上的工作內容,其實工作模式就是最基本的軟件操作和抄襲。

公司除了一個大老闆和一個經理,員工基本上都是同齡人。銷售的產品令人有口難言,沒有研發,沒有創新,連最基本的制度都不完善。這樣的公司,隨便一個理由都能將求職者的職業規劃扼殺在搖籃之中。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招聘市場上有很多“掛羊頭賣狗肉”的公司。打著招聘的名義做外包、做培訓、或者以招聘文職的崗位招銷售,公司的套路層出不窮。 應聘者們承受著找工作的壓力,還要跟公司打游擊戰,有經驗的應聘者一眼便能分辨出公司的“真假”。苦的是剛畢業不諳世事的大學生們,從這一個坑跳到另一坑裡,跌得灰頭土臉。 如何對面試公司做一輪最基本的篩選?

·以任何名義收費的。(收錢的全是騙子,你既不是微商,也不需要庫存和成本,交個哪門子的保證金)。

·什麼崗位都招的。(不出意外的都是培訓機構或者勞務派遣和外包)

·公司簡介中沒有明確表示核心產品和業務範圍的。(幹什麼都不知道你還敢招聘?)

·待遇過高,跟崗位和資歷不對等的。

……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僅憑以上流程只能屏蔽掉一部分不正規的企業,公司招聘信息之下的真實情況還需要應聘者到公司去跟HR溝通,通過留意公司環境、瞭解公司業務、請教相關經驗人等來做判斷是否適合自己。

2.工資低

多年前的一個離職原因的數據分析顯示,由於薪酬缺乏競爭的離職率高達7成,數據年代久遠,但現狀依舊如此。每到一個公司,跳槽最頻繁的多是90後。雖然面上應付領導的離職原因層出不窮,但私下吐槽原因基本都一致。

工資低,且永遠都是這麼低。

例如CC這般踏實能幹且聰明的姑娘,就算離職後很久都被所有同事念念不忘,公司也並沒有因此破例為她提高薪資水平。領導多次挽留,卻絲毫不提漲薪的事,多次溝通無果後,CC選擇整理好所有的工作交接,乾脆地離職。公司一味地消耗著CC的能力和發展空間,卻不會考慮她作為一個女孩子,孤身一人在一個城市生存的成本。

90後沒有70後80後那種“熬出頭”的耐心,他們更在意的是公司對個人意願的尊重、能力的施展空間和等額的工作回報。面對被迫帶上浮躁的標籤和對工作能力的質疑,他們似乎並不在意。

敢向上,會努力,但絕對不做公司廉價的苦力。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3.公司氛圍

對於一個初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講,公司氛圍的影響力不亞於薪酬待遇。企業文化、同事之前的相處和領導的個人魅力都能不同程度地影響一個人的未來,因此才會有很多人建議畢業生首選大企業,將自己置身於一個高強度競爭力的氛圍中,對後期的發展才會更加有利。

小A上一份工作的離職原因,絕大部分歸於難以融入的公司氛圍。公司是個好公司,大老闆也是個好老闆,各個分部門卻烏煙瘴氣。阿諛奉承、溜鬚拍馬的話聽的人胃酸直犯,有人卻聽得津津樂道,同事與同事之間的互相利用多過於協助配合。

小A每天上班都有一種赴刑的糾結感,部門經理用心的教導在別的同事眼中成了格外偏袒,佐伊的身份更是顯得尷尬不已。 左右衡量後,學不來的世故和圓滑最終讓佐伊選擇向主管遞交辭職申請。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4.職業選擇偏差。

大多數畢業後還在找工作的應聘者多數都沒有清楚地職業規劃的方向,也就是人們所謂的迷茫。

專業是隨便選的,大學是隨便讀的,兼職也是為了賺點零花錢在群裡搶的的。選專業的時候鬥志昂揚地在熱門專業上劃了對勾,找工作的時候一家公司門前拍的長隊就足以讓人打起了退堂鼓。

很多人工作五六年後遇到瓶頸期,才動了跨行的念頭,認為現在從事的並不適合自己的發展。其實沒有幾個人能真正一開始就剛好找到真正熱愛的事業。更何況人喜新厭舊的天性不會讓一件事物保持太久的新鮮感,如果在一件事情上沒了突破,嘗試一下新鮮的事物也未必是壞事。

只要你有規劃,能堅持,放心大膽地去做就好。摸索即是成長,關於定位不必太過心急,不知道做什麼就先把手裡的工作做好,然後去拓展自己的眼界和經歷,見多識廣,方向自然會越來越清晰。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5.發展前途

老話常說幹一行愛一行,深入學習和接觸才能夠逐漸瞭解一個行業的發展脈絡和行情、一個公司的命運和前景。

發展前途固然重要,但開拓的眼界和視野更能帶給人成長。

如果你選擇的是你願意做的,就要保持高度的專注和深入,比別人學的更深更多。我曾經認識一位現在都相當敬佩的老師,從北京的電臺主播到一名行業內有名的財務講師。這樣的跨越想必在經歷之前,她從來都沒有設想過。

跟別人一樣,她也有過脆弱和迷茫,一個人在深夜的大街上審視自己何去何從。

跟別人不一樣,她說做就做,且比他人做的都更好。

後來她成功了,在我們依舊在底層掙扎糾結選擇什麼時,她已經月入過萬,成了行業內搶手的財務精英和風靡財務教育行業的專業講師,成立了自己的創業公司,步入創業大軍。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02.90後的辭職“通病”

1.價值多元化

身邊有一個朋友叫小B,一個看起來略微弱不禁風的姑娘,瓜子臉,楊柳腰,一身乾淨利索的休閒裝,站在街邊都擔心她被風颳倒。這麼一個姑娘,從畢業到現在已經換了幾家公司,幾家崗位,幾個行業。放在其他人身上,必定會進入焦慮的瓶頸期,但她偏不。

她對自己的工作要求非常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麼樣的工作,能接受什麼。不能接受什麼。閒暇之餘都留給了天南海北地旅行,小小的身體裡承載著許多遼闊的風景和奇異的故事。

90後成長於一個相對優越的大環境,物質條件和精神食糧都相對充實,父母從小灌輸的知識和心態雖參差不齊但也大同小異,有人說90後的確是三觀最正的一代,臉皮薄,有禮貌,正直起來也毫不留情。

2.年輕熱血

我在做新媒體之初,接觸的都是90後和95後,平均每一週就要有一個人新入職,也有一個人離職。從我最初到公司是單獨一個人,到最後手下帶了三四個組員,到最後走的時候依然是孑然一身。

組員中有很多有想法的90後,有些年齡小一些的卻比我的經歷還要豐富。也不乏很多在校大學生都已經開始創業,穩穩地賺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畢業之初,很沒有定向的職業選擇的大學生在工作一段時間後都會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覺得自己不如他人有職業定向的目標清晰明確,有奔頭。

但做著做著,就會發現其實自己面臨的選擇更多,很多東西都要接觸過、嘗試過之後才知道真正適合什麼。

理論知識教會你認知,但實踐教會你選擇。

創業是一種大趨勢,創業者的年齡也越來越年輕化,公司數量的增多註定會有更高的人力需求。

很多公司需要與時代同步的想法和能量,所以很多公司也有一定的年齡限制,更傾向於年輕人。

接觸新事物可以催生很多新生的想法,而公司的發展需要這些想法。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4.立場不堅定

2014年7月,雷勞影業的總裁方勵在《感謝你給我機會上場》的演講中提到了這麼一段話,“人們活著就應該去做自己喜歡的事,賺錢這是順帶的事,如果我賺錢的方式讓自己感到痛苦的話,那我就不做了,我們更加應該去追求自己的夢想和快樂”。於是,一身熱血的90後大學生掀起了一波裸辭的熱潮,紛紛在朋友圈中diss曾經低聲下氣兢兢業業的自己。

2015年4月14日早晨,一封中學教師的辭職信引發了第二波離職熱潮,其辭職的理由僅有10個字:"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被網友熱評為"史上最具情懷的辭職信,沒有之一"。

這些被公開的信息似乎已經成了人們行事的風向標,好像大眾認為獨立個性看起來有道理的做法都值得推崇,其實不然,一千個人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但真正的哈姆雷特的角色卻只有一個,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量力而行地做選擇。

你可以接受每個人的口味、愛好、穿衣風格都不一樣,為什麼想不明白選擇是自己的事情這個道理。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03.辭職後應該做什麼?

1.過渡。

情緒和心理的過渡期,無論遞辭職信的時候有多灑脫,每一次辭職都有不盡人意和一言難盡的原因,沒有打好心理基礎的裸辭,事後都會伴隨著一定的焦慮和自我懷疑。

我曾有一段裸辭的空白期,那幾天,我基本上都在不點拿鐵的星巴克裡吹著空調數著人頭等著面試電話。不敢玩手機,不敢回家面對父母,不敢告訴朋友。辭職之前我充滿了信心,有了相當中意的幾家公司,但辭職後投的簡歷基本上都石沉大海。現實和理想的差距過大,在資歷不夠的情況下,很多公司根本連面試機會都不會給。

那段時間每天早上上班時間混進行色匆匆的上班族的人群中時,內心總有一種格格不入的孤獨和自卑經歷過幾次不如意的面試後。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懷疑:

這家公司為什麼不瀏覽簡歷信息?

為什麼HR看了簡歷卻沒有跟我預約面試?

面試時明明跟經理聊的很開心,怎麼沒有給我安排複試?

為什麼剛才一起面試的人留下來了,我卻被告知等待通知?

……

在每天反覆瀏覽簡歷投遞進度的過程中,我的心理開始產生轉折,自我懷疑逐漸佔據了自信,在窘迫的空虛感和經濟壓力下,內心被一次次面試攻破了最後的防線,開始不斷一次次降低自己的要求和標準,彷彿兜兜轉轉,最後又回到了原點。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2.規劃

第一份正式工作辭職時,我已經找好了下一家公司,一切都按照計劃進行,中間空閒的兩天我一個人坐了幾個小時的臥鋪去了武漢,上班的前一天晚上回家整理所有的疲倦和放鬆,整裝待發。坐在凌晨燈火通明的火車站,我對下一份工作和未來的生活都充滿了嚮往。

離開這家公司,下一份就一定是滿意的工作嗎?生活的可能性太多了,一份真正適合自己發展的工作也需要緣分和機遇。如果只是純粹的從一家公司匆忙地跳到下一家公司,其實辭職毫無意義,只會徒增求職者的心理負擔,讓後期的發展和個人履歷打折扣。

3.重建自我認知

吐槽完公司後,接下來便是重建自我認知。辭職理由千千萬,跨行發展也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很多90後更願意在不同的領域找到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大部分人都不能一腳剛好踩在契合自己腳印的那個坑裡。所以每一次嘗試都要有價值,增進對自己的瞭解,發現優勢,重建認知,找到屬於自己的腳印。

90後的硬核辭職癮,藏著大家心知肚明的殘酷真相

04.生活需要工作來協調,也需要人民幣來維持

辭職的熱潮已經成為了一種現狀,因此不要因為屏幕裡那個不瞭解的故事而跟風,也不要過於迷茫和焦慮,去嘗試你想嘗試的,敢於拒絕你難以接受的。

不建議沒有規劃的裸辭,辭職一時爽,一直辭職一直爽,但生活總需要工作來協調,也需要人民幣來維持,與其結果都一樣,不如更理智地走,以免將自己陷入更不堪的低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