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望之是東海蘭陵人,家裡以種田為生。

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蕭望之可是有來歷的,他是漢朝開國功臣蕭何的第七世孫。

蕭何晚年買田置業,專揀不好的地方,別人問他為什麼,他說:“如果我的後代有才能,可以學習我的節儉,如果我的後代沒什麼才能,這樣也不會被人家盯上把田地奪了去。”

傳到蕭望之,還別說,前幾代都是“以田為業”,即靠田產為生。

蕭望之可就有些不一樣了,從小讀書愛學習,先是學《齊詩》,後來又學《論語》《禮服》,學有所成,京城的名家對他都讚賞有加。

這個時候,主持朝政的是大將軍霍光。

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長史丙吉推薦了王仲翁和蕭望之等讀書人,都被召見了

之前剛剛出了上官桀等人的反霍聯盟事件,霍光對自己的人身安全特別在意,每次出入都小心翼翼。

凡是下吏或者平民要見霍光,都要除去兵器,接受搜身,還要派兩個官吏左右跟著。

其他人都是這樣見的霍光,唯有蕭望之不肯,召見他時,他轉身要從小門走,對那些官吏說:“我不願見霍大人。”

那兩個小吏才不管他說這些呢,氣勢洶洶地架起來就走。

吵鬧的聲驚動了霍光,他令人放開蕭望之。

蕭望之理了理衣服,走到前面,對霍光說:“將軍勞苦功高,輔佐幼主,天下之士無不伸長脖子、翹著腳,急著願為將軍效力。可今天,在下要見將軍,竟還要被這要搜身挾持,這恐怕不是當年周公輔佐成王的樣子。”

咱們交待一下,周公輔佐成王之時,傳說他一飯三吐哺,一沐三握髮。

什麼意思呢,吃著吃著飯,來了賢人了,把嘴裡這口吃的吐出來,先和人家接洽。洗著洗著頭,突然來賢人了,把頭髮握起來,這頭不洗了,先接待人家。

蕭望之這句話就是說,你貴為大將軍,應該像周公一樣求賢若渴,今天這樣對士人,不應該啊。

沒想到,霍光對蕭望之這話完全沒放在心上,王仲翁等人分別都給安排了官職,只有蕭望之因為考中甲科做到郎官,被安排在小苑東門候命。

王仲翁此時已經成了朝中的小紅人,前呼後擁,好不熱鬧。

看到當初的老相識蕭望之,王仲翁得意地說:“望之你不聽從將軍所言,只能做個守門官。”

蕭望之也不生氣,回了一句:“大家各隨其志而已。”

意思就是說,大家選擇自己想走的路,沒什麼可抱怨的。

幾年後,霍光去世,漢宣帝繼位,霍禹等人把持朝廷政權。

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地節三年,京城下了罕見的大冰雹,蕭望之上書,要求面見皇帝,有要事稟告。

漢宣帝早就聽過蕭望之的名氣,說:“這不是東海書生蕭望之麼,讓少府去接待一下他,讓他有什麼說什麼,別有顧慮。”

蕭望之就寫了一封奏章,大意是說,《春秋》上講,魯昭公三年下大冰雹,這是因為當時魯國政權有季氏專權,後來還將昭公給驅逐了。如果魯昭公能夠早知此事,知道這是天象在提醒他而提前準備,這種事情就不會發生。今皇上聖德賢明,但是卻有大臣把持大權之事,如任其發展,將枝大於幹。明主必選用賢才,參與政事,則政事暢通。

奏章上後,宣帝看了,也不聲張,但提拔蕭望之為謁者。

宣帝剛剛繼位之時,求取賢人,所以,很多人上書言事。宣帝就把這些奏摺轉給蕭望之處理,蕭望之將其分為三等加以對待,都得到了較好的處置。

宣帝很滿意,對蕭望之也另眼看待,一年之內連升三級,至二千石。

霍禹謀反的事情暴露後,被滿門抄斬,蕭望之更加得任用了。

當時,朝廷選用中央官員到地方擔任太守和相國,讓蕭望之擔任平原太守,但蕭望之想在中央任職,就給宣帝寫信,然後蕭望之就被安排入了少府。

宣帝見蕭望之有知識,有見地,有意讓他擔任丞相,但想看看他處理政事如何,任他為左馮翊。

左馮翊是長安三輔之一,相當於現在北京市下一個區長,這職位比從前可低。

蕭望之以為皇帝不喜歡他,就請病假。

宣帝派人專門囑咐他,“蕭大人,讓您去做這個官,是想考察下您的執政能力,不是因為您做錯了什麼。”

蕭望之這才放下顧慮,安心為官去了。

這一年,西羌造反,漢朝派兵征剿。

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京兆尹張敞上書,提出戰事暴發,財用匱乏,可令非罪大惡極者以谷抵罪,以增加財用。

蕭望之和少府李強商議,認為此事不妥。理由如下:

好義欲利,是百姓都有的自然之心,在位者應行教化之道,引民向善,而不可貿然。

如可以谷抵罪,則富者生,貧者死。如此一來則引起社會風氣變壞,一味貪利好利,而損害社會正義。

宣帝讓雙方又辯論,最後又讓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來理論。

魏相和丙吉商量後覺得,從戰局看破西羌不會太久,沒必要做這麼大的政策變動,所以支持蕭望之。

蕭望之在左馮翊位上任職三年,政聲不錯,升任大鴻臚,掌管諸侯及少數民族事務,算是又回了中央,三年後又升任御史大夫,這離做丞相可就不遠了。

五鳳年間,匈奴大亂,五單于爭立,打得不可開交。

有大臣就說,“陛下,此時應出兵匈奴,打他們個落花流水。”

宣帝就問群臣的意見,蕭望之對道:“《春秋》有載,晉國出兵攻打齊國,半路聽說齊國國君新喪,於是引師而還,世人傳為美談。此前,匈奴曾派人與我們示好,並主動和親,四海皆知。今如趁人之危,匈奴必遠走他鄉,伐而無功。不如派人前去慰問,四夷之人,必因此臣服。”

宣帝同意了蕭望之的意見,最終護送呼韓邪單于安定了匈奴。

甘露三年,也就是公元前51年,宣帝因匈奴歸降,追憶往昔有功之臣,畫十一畫像於麒麟之上。

其中,蕭望之因朝政、外交處置有方,被定為麒麟閣功臣第十。

不過,蕭望之的故事並沒有結束。

本來,宣帝是把蕭望之當丞相來培養的,沒想到,蕭望之做御史大夫之後,說了一些對於丞相丙吉等人不好的話,而且態度不是很尊敬。

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丙吉可是漢宣的救命恩人,宣帝將蕭望之降為太子太傅。

之後,丞相換了一任又一任,蕭望之在太傅位上一直沒再有提用,轉而專心以《論語》等古籍教授皇太子。

宣帝病重,臨終前,任史高為大司馬車騎將軍,蕭望之為前將軍光祿勳,周堪為光祿大夫,一起輔佐年幼的漢元帝。

作為當今皇上的老師,蕭望之這地位,一下子重要了起來,他自己也很重視,向漢元帝推薦了很多儒生,也都得到了漢元帝的任用。

眼看著,蕭望之要迎來政治生涯的第二個春天。

不料,蕭望之遭到中書令弘恭和石顯的陷害,派兵包圍了宅第。

那時,蕭望之已經六十多歲,不肯入獄,最終飲鳩自殺,含恨而死。

大家看,蕭望之有政治上有見識、有本領,也有能力。

離丞相只差一步的蕭望之

他本來離丞相只有一步之遙,如果沒有當時和後來發生的事情,他都能做兩回丞相了。

但事實就是這樣,一次是因言行不遜,一次是因奸人陷害。

有時,你離你想要的東西就差一步了,但卻一次次被打回來。

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堅持不懈,不懈堅持。

因為一旦退步,就是功虧一簣。

在蕭望之,他本有能力再次翻盤,可他太愛惜名節,選擇自殺,令人嘆惜。

今天的故事我們先講到這裡,讓我們下期再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