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千年文學,為誰而寫作?

1

  新千年文學從產生到今天,已經有三年時間。我們都知道,新千年文學的發源地是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版。我們的絕大多數作者,都是通過發表自己的作品和閱讀他人的作品,相互結識的。

  新千年文學的緣起是2007年初的小說版改革,這次改革針對的是之前小說版一片沉寂的狀態。當時雖然小說版在發帖上幾乎沒有什麼限制,但是文章更新的很緩慢。原因很明顯,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版與其他文學論壇,並沒有什麼顯著的區別。北大中文論壇本身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吸引力,但想發小說的人過來一看,沒有什麼新意,而且人氣又不高,那麼發國一、兩篇文章,沒有什麼人關注,以後就不來了。當時改革的首要目的,就是使小說版與其他小說論壇不同,而主要是與萌芽、左岸、紅袖、故鄉,這些還能稱得上比較“純文學”化的小說版不同。


新千年文學,為誰而寫作?

第一屆新千年文化節


  2007年初,只有這些文學論壇,沒有被武俠、玄幻、言情、穿越這些比較流行的通俗大眾文學佔領。當然,或許還有一些論壇也沒有被佔領,但都沒有太大的影響。雖然2007年小說版上魚龍混雜,但是仍然有一些真正把小說當做一門藝術來寫的作者。但是他們的作品在沒加精和推薦的情況下,很容易被別的帖子,尤其是那些連載的武俠、科幻、言情之類的小說覆蓋。而在小說版改革之後。通俗類小說並沒有被限制,只是版主採取不支持的態度,即不加精和推薦。當時管理員和一些網友設想,就是開設一個子版,專門發通俗類的小說。因為怕論壇和小說版的人氣會受到影響。

  事實上,自從小說版改革之後,不到半個月,就真的沒有發武俠、言情之類小說的了。但是,小說版的人氣不但沒有減少,反而逐漸的提升。大多數來小說版發文章和看帖的朋友,有部分原因,是衝著“北大”兩個字來的。但是他們過來一看,北大中文論壇如果沒有他們想象中的那樣好,沒有他們要讀的文章,那麼一定會很失望。2007年之前的大約兩、三年裡,就是這種狀況。而改革之後,同時實行每月推薦,把以前論壇上的精華文章都整理出來置頂,這樣就逐漸產生口碑效應,越來越多真正熱愛小說,把小說創作當做藝術的作者,就聚集過來。

  我相信,很多人開始都抱著試探的心態,看看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版是不是如“公告”所說的,“以嶄新的姿態築造真正純文學的家園,引領中文小說創作走向純正性的路途。”因為像紅袖也號稱是“純文學”論壇,但大約是2006年以後,就越來越不純了。這和版主和管理員很大的關係。事實證明,小說版在2007年改革以後,不但人氣比以前增加了,而且吸引了越來越多真正將小說當做藝術創作的作者。

  2

  小說版改革一年後,到2008年初的時候,北大中文論壇小說版,已經實現改革的初步目標。一批論壇上新老作者,成為小說版上比較固定的寫作群體。第一批12強作者,就是從這些人中產生的,同時在總結一年來創作的基礎上,製作了三卷網絡年鑑。雖然當時由於技術條件不夠成熟,並不太精美,但是裡面的文章,卻都是論壇上的精品。後來我在網絡無意中看到有人提出,中國當代有什麼好小說可以看,回覆中就有年鑑的下載地址。小說版的影響,就是這樣,慢慢在認同者中擴展的。推出作者12強和製作年鑑之後,我和廿一行就開始籌劃出書的事。對於非名作家來說,出書是非常困難的。即使是有名的作家,小說集也並不是很受歡迎。出版小說集,在當時困難重重。但當時我們只有一個念頭,2008年必須要出書,打開新千年文學的局面。

  開始一點門路也沒有,自然而然的就想找人幫忙。最初,我們找的是論壇的主管北大老師,想讓他幫忙聯繫北京大學出版社,但先後聯繫幾次之後,眼看半年時間都過去了,也沒見上一面。最後這件事不了了之。後來我們就找曹文軒老師,因為我們覺得他對文壇的看法,與我們非常的相似,可能會幫助我們。但是經過幾次接觸之後,仍然不了了之。我們開始很困惑,覺得不知道如何是好。他們既沒說幫,也沒說不幫,只是讓我們無期限的等下去。


新千年文學,為誰而寫作?

第一屆新千年文化節


  在這期間,我們還聯繫個幾個認識的出版社編輯,有的看了說不能出,我們就死心了。而有的根本就不回信,讓人等也不是,不等也不是。感覺和等待戈多一樣。2008年整個上半年,事情根本沒有任何進展,我們非常沮喪,幾乎對出書絕望了。而當時最令我們困惑的是,為什麼有些人有錢有權有勢,如孟子所說的,拔一毛而利天下,就什麼就不拔。教授是這樣,作者是這樣,出版社更是這樣,他們哪怕伸出一個小指頭,就能幫人很大的忙。對於中國文學和文化的發展,都很有意義的事情,但就是不肯做。直到後來,我們才明白,他們為什麼會那樣,原因就是七個字:“道不同,不相為謀。”他不認同你的想法、思想、觀念,當然不肯幫你,所以就一毛不拔。大家都知道,我們的第一本書,最後還是出了。這本書最後能出版,靠的不是別人,而是我們作者自己。除了自力更生,沒有其他任何辦法。

  我們這兩次出書,海汐子和餘途先生非常無私的提供了大量的資金,而作者們也都更盡所能,才能取得今天的成果。通過這兩次出書,我們都應該明白,只有依靠我們自己,團結志同道合的人,新千年文化事業才可以發展。

  新千年文學自萌芽之日起,靠的就不是個人的奮鬥,也不是名人的幫助,而是一群真正熱愛文學,喜歡小說創作,具有人文和藝術理想抱負的人。我在前邊說過,2008年初的時候,我們知道出書非常困難,一點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但我們堅信,在魯迅《狂人日記》發表90週年之際,我們的“新千年文學”,一定會在歷史上出現。儘管它可能在當時,不會像奧運會那樣引起人們的注意。但是,多年以後,當人們回顧歷史的時候,2008年作為一個重要的年份,不僅會有抗震救災的偉大精神,北京奧運會的驕人成績,還有中國文化復興的真正開端——新千年文學的誕生。

  3

  客觀的說,我們的第一本書,主要意義還是在文學上,相對於主流文壇和大眾文學來說,我們以邊緣的先鋒姿態,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文學理念。書中的作品,藝術表現手法是提出的。但是在2008年浙江三所高校所做的演講中過程中,一些青年大學生提出的問題,引起了我們更多的思考。文學不應該僅僅一種個人的藝術追求,更應該關心他人,社會和時代的命運。因此,新千年文學,應該擔當像“五四”文學革命那樣的啟蒙責任。強調啟蒙,新千年文學本身,就已經超出一種文學的審美意義,而成為一種介入時代精神的文化了。

  說道這裡,我們必須要面對一個重要問題,新千年文學,到底是為誰而寫?當然,是那些需要啟蒙的人。那麼什麼人,才是需要啟蒙思想的人?


新千年文學,為誰而寫作?

第一屆新千年文化節


  我們很熟悉的法國啟蒙思想家盧梭說過:“人天賦自由,然而人無往不在枷鎖之中。”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有些人雖然在枷鎖之中,但他自己卻感覺不到,他已經完全學習被束縛和奴役的生活。用魯迅的話說,就是在鐵屋中沉睡的那些人,雖然快被黑暗窒息,但是卻睡的很沉,沒有人大聲叫喊他們,是不會醒來的。還有一些人,是魯迅先生所說的,少數一些覺醒者,他們知道自己生活在枷鎖中,面對無法突破的鐵屋中的黑暗,感到無奈、害怕、絕望,精神非常的痛苦。但是卻無法改變生存的現狀。

  在第一種情況中的那些大多數人,心靈被官方的意識形態和大眾媒體的各種信息遮蔽的太深,沉淪於日常生存的共在中無法自拔,就馬爾庫塞所說的麻木無知的“單向度的人”。魯迅筆下既可憐又可悲的小人物,是他們的寫照。

  後一種情況,是那些少數因為某種原因覺醒的人,他們對鐵屋般的生存有切身的體會,但是卻感覺無路可走,既無力自救,又無法救人。一部分人選擇了自暴自棄的頹廢生活,甘心成為垮掉的一代,自我麻醉;另一部分人憤世嫉俗,選擇了激烈的方式,表達自己的抗爭,以死來向世俗宣戰。還有一部分人,積極探索,希望能找到打破鐵屋的道路。經過艱難的探索和追求,他們在前人的文化積累和現實境遇中,終於找到打破鐵屋,通向光明的道路。於是,成為最初的啟蒙者。最典型的,就是嚴復、梁啟超、陳獨秀、胡適、魯迅這些近現代啟蒙思想家。

  啟蒙者,用魯迅先生的話來說,就是精神界戰士。他們要做的,就是將自己通過學習探索和切身體驗找到的希望和道路,傳播給那些已經覺醒,但又無路可走,在痛苦中徘徊的迷惘者、頹廢者,讓他們重新振作起來,加入啟蒙者的精神界戰士隊伍之中。然後經過振聾發聵的“吶喊”,使精神處於沉睡中的大眾,清醒過來,進而打破各種人為的枷鎖,實現天賦的自由。用我們新千年文學的術語來說,就是通過“深度解蔽,重塑價值”的破壞和重建,達到“精神遊牧,詩意棲居”的自由和幸福。

  4

  康德在《什麼是啟蒙》中說:“啟蒙運動就是人類脫離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不成熟狀態,不成熟狀態就是不經別人的引導,就對運用自己的理智無能為力。當其原因不在於缺乏理智,而在於不經別人的引導就缺乏勇氣與決心去加以運用時,那麼這種不成熟狀態就是自己所加之於自己的了。”

  說了這麼多,我們應該清楚,新千年文學,就是寫給那些對自身和時代的真實狀況有所認識,並希望改變現狀,而又苦無道路的先覺者,我們要做的,就是要給他們“勇氣”和“決心”。其實,我們自己同時既是啟蒙者,有時被啟蒙者。我們在論壇上相互交流和閱讀作品,不就是彼此將自己在探索中的所得,交給他人分享,相互提高和促進,堅定決心和勇氣,共同對未來道路有更深入認識的過程嗎?


新千年文學,為誰而寫作?

第一屆新千年文化節


  而我們的隊伍不斷髮展壯大,足以說明,已經有越來越多志同道合的朋友,認同和理解新千年文化運動的方向和意義,併為之奮鬥和努力。因此,我們的新千年文化運動,其核心必然是作為啟蒙文學的新千年文學創作,以此來團結和凝聚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然後才是在此基礎上,逐漸的由文學向其他思想文化領域擴展。而具體的表現形式,將由小說、詩歌、散文,逐漸擴展到音樂、繪畫、美術、電影,甚至是電視劇。

  最初由團結和號召少數志同道合的啟蒙者,在影響和實力發展壯大到一定的程度之後,擁有了足夠的資源和條件,再以大眾文化的通俗形式,影響廣大消費人群,將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而如果我們急功近利,急於求成,在發展的初期,就夢想依靠名人的幫助,或者以媚俗的方式取悅大眾,向世俗文化觀念妥協,那麼結果只能是以失去自身的特色和自主性。進而被喧囂聒噪的大眾消費文化浪潮所吞沒,在金錢和名利的追逐中逐漸沉淪,最後功虧一簣。

  新千年文化是一條通往詩意棲居的林中小徑,但是林中多歧路。我們應該時刻記住自己堅持的是什麼,反對的是什麼。只有耐得住一路的寂寞,可能抵達最終的林中空地,自由的澄明之境。但是,我們雖然寂寞,但並不孤獨,只要堅守自己的方向,就一定會有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加入到我們的隊伍之中來。我們今天小說版前所未有的繁榮,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最後,請讓我們再次回顧康德關於啟蒙的經典論述:“一個人確實可以為了他本人並且也只是在一段時間之內,推遲對自己有義務加以認識的事物的啟蒙;然而逕行放棄它,那就無論是對他本人,而更其是對於後代,都可以說是違反而且踐踏人類的神聖權利了。”

  所以,我今天與大家分享的這篇文章的題目,應該是:新千年文化啟蒙運動的神聖使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