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培根說:讀史使人明智。鑑於往事,以資於治道。鑑於往事,以知來者。此誠為一美好之憧憬,實則,讀史最大的啟發就是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以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中國自古以來,都是後朝人修前朝史,很難想象後朝人會客觀公正的修前朝史,所以,中國的歷史不見得就是中國原本的歷史。但是,在以某些基本事實為基礎,以人性和客觀規律為基本點,可以儘量還原歷史真相。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被讚譽為:“治隆漢唐”“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不和親、不賠款”的大明帝國的最後的皇帝,明思宗朱由檢,被後人逸聞、歷史評價為勤勉惕厲、宵衣旰食、終難挽大廈將傾的苦命天子。將明朝滅亡的原因歸結為外有建奴肆虐、內有闖賊橫行,朝廷腐敗、百官無恥,以至哀鴻遍野、生靈塗炭,大明三百年江山土崩瓦解。

依某看,以上原因不過是表象而已。其深層次原因朝廷之上權力失去制衡。為何?

1

文官集團失去制衡

遍觀二十四史,封建王朝大多宣揚以孝治天下。就其實質,不然。漢宣帝教訓太子一句:“漢家治國,多雜以王霸之術”、聖人說:“百代猶行秦王政”,說明朝廷之上的權力分配和權力運行是以商韓法家之術為主導思想。讀《商君書》、《韓非子》可知,鞏固皇權、主宰天下,首在治吏,天子治百官、百官治百姓。

明熹宗朱由校人稱“木匠皇帝”,後人對其評價極低,認為其放任魏忠賢荼毒百官、禍亂朝綱、構陷良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作為一個皇帝,首先必須掌握絕對的權力,才能防止詔令不出都門、大權旁落。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翻閱史書發現:明光宗駕崩以後,東林黨人紛紛上臺,史稱“眾正盈朝”,感覺天下久蟄之人心,乃大振奮,但是,從皇帝的角度看,皇帝是被架空了。皇帝無疑成為其牽線之木偶,朝廷成為超越皇權之飄然政治。人君是有底線有逆鱗的,即便再昏庸的皇帝也不會允許皇權旁落。當文官集團扶持明熹宗擊敗李選侍之後,明熹宗和文官集團的新的權力鬥爭開始了。文官集團要鞏固奪得的權力,明熹宗要奪回屬於天子的權力。於是臭名昭著的宦官集團,在以魏忠賢為首的新政治力量橫插入朝局,本著“戰勝無恥只能更無恥”的原則,宦官集團對文官集團腐蝕、拉攏、各個擊破,徹底將文官集團收拾服帖。宦官集團揹負罵名,利用一切手段斂財,支撐朝廷岌岌可危的財政危機、維持大明帝國這艘千瘡百孔的破船搖搖晃晃的向前行

2

和皇帝離心離德的文官集團

我們必須明白一件事:史書是由文人書寫的,所以他絕不會為自己的政敵抹一點點脂粉,不黑政敵不足以證明自己的大義凜然。

明熹宗臨終前告誡明思宗朱由檢:“忠賢忠貞,可任大事”,從後來的情況來看,等朱由檢明白這句話的真實意思時,悔之晚矣。朱由校被後世最滋滋稱讚的一件事就是徹底的消滅了魏忠賢及其代表的宦官集團。按理說,太監黨被消滅了,那文官集團應該能把天下治理的海清河晏、四海昇平了吧。結果是大明帝國直接給治理崩潰了。眾位且看看文官都幹了什麼?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1、裁撤驛站、免除江南鹽稅

裁撤驛站,尚可說的過去,可江南鹽稅是朝廷的主要收入來源,免除江南的鹽稅是老百姓人人都能吃上廉價鹽嗎?不是,老百姓依舊吃不起鹽,那麼鹽稅這部分利益誰拿去了呢?是江南鹽商和與之勾結的文官集團分割了。朝廷和百姓沒有落下一點實惠。

2、土地兼併嚴重、朝廷稅收大幅減少

土地稅歷來是國家大宗的稅收來源,大官僚大地主集團的代言人文官集團卻打著不與民爭利的道德大旗,反對禁止一切打壓土地兼併,張居正、海瑞就因此事被打倒。反觀大官僚大地主階層則利用一切手段巧取豪奪、兼併土地,嘉靖朝首輔徐階就是明證。明朝的官僚讀書人是不用納稅的,土地都被這些人兼併後的結果是朝廷收不上稅、財政面臨崩潰,沒有錢,那什麼充當軍費外抗強敵,內平賊寇,拿什麼賑災扶貧、興修水利。只能眼睜睜看著亂局日甚一日,最後崩潰。所以說:大明滅亡是因為財政破產,財政破產是因為文官集團的自私自利,與朝廷離心離德。

3、文官集團寡廉鮮恥

為了應付時局危急,明思宗多次向百官募捐,可百官每次都哭天搶地,哭窮鬧事,募捐的結果是不到白銀二十萬兩。可當李自成進入北京,派劉宗敏大肆拷掠的時候竟然搜刮出幾千萬兩白銀,文官集團的偽道德性讓人驚目。弔詭的是百官集團以為這次改朝換代會跟歷朝歷代的一樣,不過換一個董事長而已。結果發現新老總極其不靠譜,不按遊戲規則出牌。最後,大家只能難逃南方成立大明新政府。

3

道德的光輝代表不了武器的批判

1、議和可恥、有失國格尊嚴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當大明面臨東北建奴和國內闖賊兩線作戰的時候,國家財力其實根本負擔不起這種困境,當崇禎皇帝準備攘外必先安內之時,實現國家戰略調整之時,朝廷百官氣勢洶洶、敢言和者,大有群起而攻之之勢。奉命偷偷和後金政權接觸的兵部尚書陳新甲終究難逃眾臣法眼,議和之事被發現,崇禎皇帝被迫棄車保帥,處死陳新甲。

2、遷都可恥、君噹噹死社稷

當清兵一次次出關、摧毀破壞北方地區。當闖賊橫行中原地區,人丁、經濟、社會遭到嚴重破壞的情況下,崇禎試圖遷都南京的時候,百官集團再次強烈反對,認為這是逃跑主義。遷都計劃只能流產,最後一次挽救大明的機會喪失了,最後一次戰略退卻,打持久戰、徐圖再來、重振河山的機會失去了。崇禎和他的大明徹底被百官集團的道德說辭所綁架,只能死社稷。

3、投降不可恥、黨爭不停止

就是這些強烈要求崇禎大義凜然君王死社稷的道德逆天的朝臣在李自成打進北京後,紛紛投降要求立身於新朝。大清多爾袞一線天擊敗大順軍入主北京的時候,這些朝臣又成為大清的臣子。氣的

崇禎臨死前說:“群臣誤我”,貼身太監王承恩說:“大明養士四百年,臨終之際,竟無一人死節,可悲、可嘆、可恥”。在把崇禎忽悠死之後,朝臣們用切實行動回答了投降其實不可恥。難逃北京的文官殘餘一如既往的在忙著搞黨爭、一直持續到永曆朝廷的滅亡。有文人處、便有黨爭,有黨爭處、必是一地雞毛。

大明帝國滅亡的真實原因

大明之亡,王於朝廷財政崩潰。朝廷財政崩潰,原因文官集團離心離德,文官集團離心離德原因朝廷一黨獨大、朝局失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