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於,王石渡過了那場劫

終於,王石渡過了那場劫

【這是雪貝財經的第155篇原創文章】


終於,他渡過了那場劫



2008年5月17日,王石被全網咒罵的第五天。


這天早上7點35分,他上線了一篇博文,是對網友提問的第58次回覆。問題是這樣的:你的長子27歲就坐擁200億以上的家當,一架5億的737,一輛藍波堅尼!你卻把自己包裝成小股東!你不臉紅嗎?!


有位網友幫王石回覆了這個問題:


“重金求子。”


博文發出的幾個小時內,就有1984條評論湧了進來,他們趕在早高峰前主張了自己的正義,評論有好幾條都是這樣子的:你把錢帶進棺材裡去吧。


那時候有關互聯網的一切都還沒有實名制,也沒有那麼多404,中國真是一個言論自由的國家。


直到北京奧運會開幕前好幾個月的日子裡,罵王石都是政治正確,因為他站在了全民的對立面。汶川地震,舉國悲痛,主席和總理都上了前線,他掌舵下的萬科在最初卻只捐了200萬,他還要求:


“萬科普通員工捐款以10元為限”。


這個直男哪怕有後來成為PM2.5測量員的潘石屹一半聰明,也不會被罵成這樣。那時候也有人找潘石屹捐款,他總是很有禮貌地看著對方的眼睛:


“今天真沒帶錢包。”


9年後,王石把萬科董事局主席的工作也給弄丟了,他跑到北京找了家游泳館做了三個小時的跨年演講,回憶起這段往事。他說:


“我做了最壞的打算,甚至準備了肉體上被消滅。”



王石從來都挺招人恨的。


比捐款門這事更招人恨的,是他的人生哲學,他一廂情願地喜歡用上帝的眼光打量這世界。


但是,大家都是凡人。


比如,2007年,全中國都熱火朝天的鼓譟在房地產業的大江大河裡,地方政府最樂意看到的事情就是在土拍市場上,那些舉牌子的人為搶一塊地殺紅了眼。但他卻跳出來喊:拐點來了。


後來,整個萬科的人都被同行和政府排擠。


作為一家地產商的創始人,他勸年輕人不要買房,從上世紀喊到了2019年。多少年了,這事兒連外賣小哥都知道:我信你個鬼,糟老頭子壞的很。


他熱衷登這個世界最高的山峰,花大價錢找夏爾巴人在前面開路,新浪的鄧慶旭前段時間問他這樣的分配公不公平,他一字一句的說:


“這個社會哪有什麼公平?”


終於,王石渡過了那場劫


其實,不公平的質疑是從王石創辦萬科這家企業就開始的。


1984年9月,在深圳建設路1號的一棟小房子裡,深圳現代科教儀器展銷中心開張,王石自封經理,這是萬科的前身。業務簡單,就是從北京批條子從香港進貨,再倒賣到內地。


這一年,在首都北京,柳傳志和幾個技術男創立了他的聯想集團;在黃海之濱青島,張瑞敏野心勃勃地將一家瀕臨倒閉的集體小廠改名海爾。後來同樣投身地產發了財的王健林、盧志強和許家印都還是體制內的處級幹部。


萬科那時候的老員工說,王石從不忘革命家庭給他帶來的“紅色血統”。


“講話就跟國家領導人講話似的,喜歡站在國家和政治的層面講問題。”


20世紀80年代,總設計師要求“摸著石頭過河”,深圳市一馬當先就走在了最前面,在1986年秋天深圳市國營企業股份化試點後的第三年,萬科就完成了股份制改造,60%歸國家,40%歸企業。


直至今日,作為一家充滿理想主義色彩的企業,萬科所有的悲欣、榮辱,全繫於這場股份制改造。


王石此時終於得以在萬科“當家作主”,但是,他“風輕雲淡”就放棄了自己和高管團隊能夠獲得的40%企業股。


他在自己的書裡解釋說:一是社會價值取向,名利不可兼得;二是討厭暴發戶形象。名和利之間只能選一項,要麼默不作聲地賺錢,要麼兩袖清風地幹一番事業。


但是,被他帶著一起放棄的還有跟他創業打天下的元老們,很難說所有人都忍心放著這觸手可得的財富於不顧。一位萬科原高管就告訴我們:


“每次有人跟他一提這個,他就岔開話題,迴避。”


這位高管是這樣理解的,王石是希望通過股權、利益的犧牲和付出換取一個在中國社會做事更大的自由度。


“他是經過巨大起落的人,對風險的認識很強烈”。


是的,風雲變幻的時代裡,財富來源說不清,早晚要被拉清單。



巨大的財富一擱置就是32年。


這期間,萬科的企業股沒有被分配,而是交給了其內部一個叫職工委員會的組織管理。這個組織章程中有一條:任何個人或組織,都不得從企業股資產中索取投資回報,這些錢只能投到公益方向。


章程裡還有一條:上面這條約定以後也不得修改。


於是,幾十年裡數十萬的員工在萬科公司來來往往,他們都知道萬科有個密室,密室裡堆滿了金子,但誰都不能動。


萬科一路從深圳走到全國,從中國第一做到了世界第一,房子從不到幾千萬賣到如今的一年超過6000億,市值也最高超了4000億。


終於,王石渡過了那場劫


這些企業股雖然在增值,但在總股權中的佔比不斷被攤薄。時至今日,已攢了32年的企業股整體市值以達到了53億元。


早在1999年,王石就把萬科總經理的職務交給了鬱亮,這十多年裡頂著董事會主席的職務滿世界登山,每年領著從幾百萬到上千萬的薪水。2010年,他給萬科的同事寫了一封信,說起放棄企業股的決定:


“使得我從此遠離一切富豪排行榜,也使我的內心收穫了22年的平靜。”


但是,每年的萬科股東大會,都會有小股東們問他們的管理層:


“王石爬山的錢哪來的?他成天遊山玩水能不能拿這麼高薪水?”


在各種各樣的富豪榜上,比王石年輕很多的地產商們輪流坐首富,有那麼幾天,王健林還曾超過李嘉誠做到了華人首富;2019年全球房地產富豪榜,有七位來自中國。


和王石同一年創業的柳傳志和張瑞敏也沒上過像樣的富豪榜,但總有人說他們是“隱形富豪”。當然,沒帶錢包的潘石屹從來都不擔心這種問題,他會提前給那些製作榜單的機構們發去律師函。


惹不起。


到了2020年4月2日,王石終於給萬科那座擱置了32年的金庫找到了主人,他和萬科員工集體把2億股企業股一次性全捐給了清華大學,其市值已經達到了53億元,清華大學將用這些財富去籌建一個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


在這次捐贈中,萬科也為創始團隊當初放棄股權的原因做了一個最終的解釋:企業的發展和壯大需要不斷增資擴股,而沒有資金跟進的管理者,有可能自己就成為企業做大的阻力。


這句話我用普通話翻譯一下:公司太有錢,我們配不上。


2008年汶川地震後的第8天,萬科捐了一個億參與災後重建,在震後第四天,王石和鬱亮頂著罵名帶著工程隊去了災區一線。


十年之後,他哭著說那是他人生中的轉折點,是他的至暗時刻。


前幾年,王石從老家拉來了一塊花崗石,做成了墓碑,墓碑的正面就一個字:


“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