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噴嚏8米遠,1米社交還安全嗎?世衛稱考慮修改口罩使用建議

疫情之下,普通人出門是否要佩戴口罩?這個話題越來越成為國際熱點。

在 4 月 1 日疫情通報會上,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稱,“我們仍在繼續研究戴口罩的證據”。而據 BBC 報道,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流行病學教授大衛 · 海曼(David Heymann)表示,他們關注到了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的一項研究,該研究顯示,人們的咳嗽可以將病毒傳播 6 米,而打噴嚏可傳播長達 8 米。

大衛 · 海曼說,這項研究表明咳嗽和打噴嚏產生的飛沫可能比原先想象的還要傳播得更遠。如果這些證據得到支持的話,那麼戴口罩可能與保持社交距離同樣有效,甚至更有效。大衛 · 海曼同時是世衛組織傳染病戰略和技術諮詢小組主席。

他說,世衛組織正在對麻省理工學院和其他機構的新研究進行評估,將在未來幾天內舉行會議討論是否修改關於戴口罩的建議。

一個噴嚏最遠傳播 8 米

一個噴嚏8米遠,1米社交還安全嗎?世衛稱考慮修改口罩使用建議

圖 | 噴嚏的高速視頻成像,綠色為較大液滴的軌跡,紅色則是小液滴。小液滴在雲霧中可被裹挾傳播得更遠,甚至進入房間的通風系統。各權威機構的建議是,如果要打噴嚏,需用紙巾或肘彎遮擋,以防止高速雲霧傳播。(來源:MIT)

麻省理工學院這篇文章發表在 3 月 26 日的《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作者是來自麻省理工學院疾病傳播流體動力學實驗室的副教授莉迪亞 · 布魯巴(Lydia Bourouiba)。文章稱,按照現代標準,此前基於 1930 年代開發的疾病傳播模型似乎過於簡化。

病毒只能在液滴內存留時才能傳播。此前觀點認為,在咳嗽或打噴嚏時,人們口腔呼出的大液滴會迅速沉降在身邊,小液滴會更快揮發掉,由此世衛組織和其他權威機構認為,保持 1 米到 2 米距離即可防止口腔病原體傳播。莉迪亞 · 布魯巴認為,這些觀點沒有考慮咳嗽或噴嚏中液滴的高速飛行傳播。

早在 2014 年,莉迪亞 · 布魯巴就研究了噴嚏中的液滴。她錄製的每秒 8000 幀高速視頻顯示,噴出的液滴以雲霧形式從嘴中高速噴射而出,雲霧還會使液滴抬升。其中較大的液滴能夠傳播 8 米,而咳嗽時液滴可傳播 6 米。這一距離足夠傳播到房間的另一頭,也可以進入天花板上的通風系統。

這項研究使用了高速攝像頭和其它傳感器精。高速拍攝的視頻顯示,嘴裡噴出的唾液和黏液薄霧會展現為水滴狀,所有的液滴進而形成霧氣,後者可能在空中長時間懸浮。其中那些極小的液滴可以在雲霧中傳播得更遠。

世界衛生組織當前的建議是,與任何咳嗽或打噴嚏的人保持至少 1 米的社交距離,以避免感染的危險,而英國、美國建議應保持至少 2 米的社交距離。

莉迪亞 · 布魯巴的觀點是,此前 1 米或 2 米安全距離的結論並非是量化而來,而是基於液滴以純重力吸引的方式掉落到身旁估算出來的,這種建議是錯誤的。

BBC 報道稱,這個研究或許意味著,社交疏離的安全距離可能需要調整。然而要保持 6 米或 8 米的社交距離顯然不切實際。

莉迪亞 · 布魯巴認為,面對感染者時,佩戴口罩有助於使其氣流及其包含的病毒遠離你的口腔。單薄的口罩雖不能過濾病毒顆粒,但可以讓直面的氣流轉移到側面,那麼在通風不良的室內環境中,戴口罩可以減少感染風險。

但白宮工作組成員、美國國家過敏和傳染病研究所所長安東尼 · 福奇(Anthony Fauci)博士對此研究並不認可。他在白宮新聞發佈會上指出,莉迪亞 · 布魯巴的模型不現實。

他說,要讓噴嚏中的液滴傳播 8 米,需要一個健壯的人非常強有力的噴嚏或咳嗽才能實現。他表示,“我對該報告感到不安,因為這具有誤導性。”

還有哪些研究提示

4 月 2 日,《自然》雜誌發表的一項德國研究稱,在對德國 9 例新冠肺炎成年患者進行分析後發現,新冠病毒在感染初期,上呼吸道有大量病毒複製和脫落,也就是說,患者上呼吸道複製活躍,病毒可能在症狀出現後的第一週內 “排毒” 水平較高。

其中 2 名早期肺炎症狀患者在症狀出現 10 天后,其痰液中仍持續有大量病毒脫落。症狀消失後,痰液中仍能檢測到病毒核酸。

這也印證了此前學者發現的 “輕症患者具有傳染性” 的結論。

此論文發表後,有媒體認為,這或許暗示,應該佩戴口罩來防止輕症患者傳染。然而也有觀點認為,日常生活中保持社交距離有積極意義,而戴口罩不能代替保持社交距離。

香港大學的一項研究則認為佩戴口罩可能有更大的汙染風險。該研究發現,新型冠狀病毒在外科口罩外層可存活 7 日,在衣服表面則可存活 2 日。據明報報道,負責研究的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烈文表示,建議市民儘量不要重複使用口罩。

港大醫學院公共衛生學院病毒學講座教授裴偉士也表示,新型冠狀病毒在環境中較穩定,故市民在觸碰口罩後洗手非常重要。

一個噴嚏8米遠,1米社交還安全嗎?世衛稱考慮修改口罩使用建議

表 | 港大公共衛生學院團隊就新型冠狀病毒在環境中的穩定性作研究,測試了病毒在不同物料上的存活時間,發現病毒在外科口罩外層可存活 7 日,在玻璃、鈔票等表面可存活 2 日,在衣服表面則可存活 1 日。

歐美已經準備修改口罩建議

據安全時報報道,預計特朗普政府很快宣佈所有美國人在公共場合都應戴口罩或其它形式面罩。而一位聯邦官員說,會建議所有人在藥房和雜貨店等公共場所佩戴口罩,以免不經意間傳播該病毒。這位聯邦官員說,美國疾控中心是按白宮和工作組的要求來修訂指南的。

直到 3 月 30 日,美國疾控中心還表示普通人沒有必要戴口罩,因為戴口罩的人會更頻繁地觸摸臉部,反而增加感染風險。但到了次日,美國疾控中心表示正考慮建議普通民眾在公共場所佩戴口罩,而特朗普在白宮發佈會上也說,正在考慮推廣民眾在公共場合佩戴口罩。

麻煩在於沒有足夠的口罩供應。據美國市長會議上週五發布的一項調查發現,在 213 個城市中,約有 92% 的城市沒有足夠的口罩供急救人員和醫務人員使用。

安東尼 · 福奇在接受 CNN 採訪時也表達了這個擔憂,推廣佩戴口罩的建議可能導致 N95 等醫療口罩短缺更加嚴重,因為醫護人員才是最需要口罩的人群。

洛杉磯市市長已經在敦促該市居民在購物或做其他必不可少的事情時,戴上自制的非醫療用口罩,甚至戴手帕。加州也有地方衛生官員也提出了類似的建議。

美國疾控中心主任羅伯特 • 雷德菲爾德 (Robert Redfield) 警告稱:多達 25% 的新冠狀病毒感染者可能沒有症狀,這個數據讓疾控中心將重新審視佩戴口罩的指導意見。

但即使在白宮也有不一樣的聲音。白宮抗擊冠狀病毒工作組協調員德博拉∙伯克斯(Deborah Birx)強調指出,保持社交距離仍然是關鍵,而不是戴口罩。

一貫要求健康人不需要戴口罩的新加坡也有了修改的動向。據聯合早報社論稱,“有鑑於目前疫情的惡化,以及我們對無症狀感染者的更加了解,我們應該更加全面和深入地去研究口罩對於特定的人群,在特定的場所和地點所可能起到的預防作用。”

一個噴嚏8米遠,1米社交還安全嗎?世衛稱考慮修改口罩使用建議

圖 | 4 月 2 日,孟加拉一家銀行的營業廳,顧客按照社交疏離原則在排隊。(來源:路透社)

口罩必須正確佩戴

無論建議如何修改,都要優先保障一線醫護人員 N95 口罩的使用。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高本恩(Prof Ben Cowling)在接受衛報採訪時稱,世衛組織可能會在優先保障醫護人員 N95 口罩供應的同時,鼓勵普通民眾使用自制口罩或布口罩。

即使修改建議,口罩也只是抗疫工具之一。大規模檢測、接觸者追蹤、對潛在感染者的隔離都是抗疫工具選項。

大衛 · 海曼警告說,必須正確佩戴口罩,並在鼻端加封口;如果口罩變得潮溼就要棄掉,因為病毒顆粒可以通過;人們必須小心地將其取下,以免汙染手。特別需要注意的是,長時間佩戴口罩會導致人們對上述建議變得麻木。

世衛組織總幹事譚德塞表示,世衛組織的重點是,保障一線醫護人員能夠獲得必要的醫用口罩和帶呼氣閥的口罩等個人防護裝備。

譚德塞說,在關於在社區內使用口罩的爭論仍在繼續之際,世衛組織建議生病的人和照顧他們的人戴醫用口罩。世衛組織將繼續收集所有相關證據,並繼續評估可否更廣泛使用口罩在社區中控制新冠病毒傳播的問題,“堅定不移地基於最佳的科學證據,在沒有恐懼或偏袒的情況下保護所有人的健康。”

他強調說,“這是一種很新的病毒,我們仍在學習中。隨著大流行疫情的演變,證據也在發展,我們的建議也在更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