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今天这天儿不错,一大早我就出去,顺着赵登禹路、平安大街、西四北大街遛了一圈儿。正好遇见两个包子铺,一个叫二友居西四包子铺,一个叫西四包子铺。

关于二友居西四包子铺和西四包子铺之间的事儿,网上的文章不少,有兴趣的可以找找看。这二友居西四包子铺是头些日子开张的,说的是原址重张营业,其实呢,二友居的原址往南了一点儿,但还是在西四十字路口的西南角。

我从小就爱吃包子。因为那时候家里生活条件普遍一般,猪肉还每人每月限购2斤,所以家里包包子基本都是大白菜馅儿、萝卜馅儿、韭菜馅儿,而包子铺基本都是三鲜馅儿或者猪肉大葱馅儿,那叫一个解馋。从价钱上来说,包子跟猪肉基本一个价,高也高不了多少。比方说,西单十字路口西南角的同春园早点卖的包子是一毛钱一两,一两倆,合一块钱一斤;庆丰的包子好像是一毛二一两; 我还去过位于海淀黄庄的海淀医院门口的代营食堂(关于1970年代才有的代营食堂我会另写一段儿),包子是九分钱一两,小米粥是贰分一碗。说那时候的包子好吃是因为当时的人们肚子里没什么油水儿,经济条件又不好,抽不冷的吃一回感觉像过节,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全是上述原因。过去的买卖成本核算是有规矩的,因为都是国家的买卖,像早点,毛利率是38%,一斤包子就是一斤生面粉和的面,再放多少肉馅儿,多少油,以及其它辅料,都有要求,马虎不得。吃包子的人也不太多,具备精工细作的条件。

再说回今天,我是先到了二友居重张的包子铺,一看没什么人就进去了。好家伙!六块一两,一两仨,我就要了一两,跟伙计说先尝尝怎么样。其实我就知道,现而今消费老字号手艺的事太多了,不一定怎么样。果不其然,跟原先根本就不是一个味儿,因为这二友居属于华天饮食的,和庆丰包子铺是一个东家,我问伙计:你们家的包子是不是庆丰的厨子给调的馅儿啊?伙计翻眼皮看了我一眼,没言语。本来想拍张照片儿,结果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里面的馅儿干不呲咧,这哪是我们北京有名的二友居的包子啊。

继续往南走,过了缸瓦市快到灵境胡同路口时,马路东边儿有个西四包子铺,照方抓药再来一两,六块五!我寻思着,比那家儿贵五毛,应该差不了了,我还是跟伙计说买一两尝尝,看看你俩家到底谁是真的,别成天拿法律喷谁是正宗,毕竟这家儿我是看见里面有好几个人在包着包子。刚出锅的,趁热,外形上看着有点儿像老样子,吃了一口,馅儿倒是不干,有点儿汤汁儿,就是葱太多了,没什么肉味儿。

我心里说,谁甭说谁了,都瞎侃呢,纯属糊弄局,没真的,你们就这么作吧,老北京这点儿东西都让你们糟践了。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早晨遛弯儿时品尝了两家的包子,都不怎么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