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懷瑾: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功德無量



南懷瑾說:“佛要教化一切眾生,慈愛一切眾生,對好的要慈悲,對壞的更要慈悲。”

在大師看來,一切都是有因果的,當你用善良面對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會換來更大的恩澤。

其實,不僅是佛家這樣看,“好人有好報。”是一種普遍的認同。

南懷瑾:這三事最積陰德,哪怕做過一件,也是功德無量——


南懷瑾: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功德無量


一、孝敬父母

南懷瑾:“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中華民族傳統的美德,親情是一個人善心、愛心和良心的綜合表現。孝敬父母、尊老愛幼是做人的本分,是天經地義的美德,也是各種品德形成的前提。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報恩品》上說:世間大地被稱作是最重的,悲母的恩情比大地還要重。世間須彌山被看作是最高的,悲母的恩情比須彌山還要高。

“萬事孝為先”,“父母在不遠游”等古訓,說明傳統孝文化早就把孝敬父母放在優先的位置;現在又有了比爾?蓋茨“天下最不能等待的事情”的說法。這表明不論古今、中外,人同此心。

佛向性中作,莫朝身外求;在家敬父母,何必遠燒香。不能盡孝,如何禮佛?不能奉親,如何憫人?盡到孝道,才能修得佛道。


南懷瑾: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功德無量


講一則小故事:

有個青年人離別母親到深山,想去拜訪菩薩修得正果。

在路上,他向一個老和尚問路,寒暄之餘,青年人說明動機,希望能得到老和尚的幫助,但老和尚卻表示:“與其去找菩薩,還不如去找佛!”

年輕人大感興致,忙問:“哪裡有佛?”

老和尚說:“你回家的時候,看到有個人披著毯子,反穿著鞋來接你,記住,那就是佛!”

年輕人聽從了老和尚的話,急忙返回家鄉。到家已是深夜,母親已經睡著了,但她一聽到兒子敲門,高興得來不及穿好衣服,倉促間披上毯子,反穿著鞋子就出來開門。

年輕人一看到母親的狼狽相,熱淚盈眶,立即大悟。

人,從生命誕生那一刻起,父母就開始傾訴自己畢生的心血來澆灌兒女這棵生命之樹。作為兒女們,首先要了解父母養育自己的不易和培養自己的良苦用心,不能把父母的養育之恩看作是應盡的義務。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與其死後哭斷肝腸,後悔曾經的許諾未曾兌現,不如生前善待老人,從些許小事做起,從點滴做起,從現在就做起……

南懷瑾: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功德無量


二、雪中送炭

南懷瑾:錦上添花的事誰都能做得出來,而雪中送炭的事卻只有真正的朋友才辦得到。

在現實生活中,一個人不僅要時時感激那些在自己生命中雪中送炭的人,而且自己也要勇於做一個雪中送炭之人,能在朋友危難之時,伸出援助之手。

一起來看一則古代的真實故事:

西漢末年,外戚王莽篡權稱帝,搞得民不聊生。各地都紛紛舉旗造反。公元二十二年,漢朝宗室劉秀在宛縣起兵響應綠林起義軍。

當劉秀率領起義軍路過潁陽時,當地人王霸召集了一些朋友毅然地投奔入伍。劉秀熱情地接納了他們。隨後轉戰各地。劉秀足智多謀,英勇善戰,屢戰屢勝。王霸隨軍參戰,英勇殺敵,立下了戰功。不久,王霸因父親老弱多病,便辭別劉秀回家侍奉父親。臨別時,劉秀送與王霸許多金銀,並囑咐他安心在家侍奉老爹。劉秀送王霸一段路程,兩人灑淚而別。

後來,劉秀帶領大軍赴洛陽,中途路過潁陽,便親自去看望王霸。王霸深受感動,並請求父親讓他跟隨劉秀離家出征。他父親說:“既然劉將軍如此仁義重情,如此器重你,你就應知恩圖報,你就去吧,參與國家大事,好好地輔佐劉將軍,不要半途而廢!”

那時,劉秀還不是最高統帥。被起義軍擁為更始皇帝的劉玄,對足智多謀、能征善戰的劉秀十分猜疑。劉秀為了躲過殺身之禍,保存實力,便請求劉玄讓他到河北去招撫各州郡義軍,劉玄答應了。於是王霸隨劉秀而去。

南懷瑾: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功德無量

經過長途跋涉,人困馬乏,十分勞苦疲憊。跟隨劉秀的兵將,不少人擔心劉秀成不了大事,怕白受了罪,所以都紛紛不告而別。但這些都沒有動搖王霸的意志,他依然忠心耿耿地保護劉秀。後來,走的人越來越多,人馬逐漸稀少。渡過黃河以後,劉秀環顧四周,見身邊只剩下王霸和少數幾個親兵,寥寥幾人而已。劉秀拍著王霸的肩頭,深沉地說:“從潁川出來跟隨我的人,只剩你一個了,你真是疾風知勁草啊!”

劉秀到達薊縣,還沒有站穩腳跟。一天,聽說盤踞在邯鄲的王郎派兵捉拿他,軍兵已到了附近。劉秀連夜倉促南逃。一路上,王霸盡心竭力地衛護,幫助劉秀脫離了險境。

後來,王霸又親自帶領軍士討平了王郎。經過幾年征戰拼搏,劉秀做了皇帝,成了東漢的開國君主。但他仍然不忘王霸的忠心和才智,更加信任他了。

公元三十三年,王霸被任命為上谷太守。王霸也始終不忘劉秀對他的友愛之情和知遇之恩,倍加努力,孜孜不倦,恪盡職守。王霸親自同士兵們壘土堆石,治隘口,築亭障,並且衝鋒陷陣,身經百戰,為鞏固和保衛東漢王朝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王霸輔助困境中劉秀的故事深刻地提示了這樣一個道理:雪中送炭之事多做,錦上添花之事能不做則不做,這樣就能交到生命中最真誠的朋友。

一個人成功的時候,你再誇獎他幾句,或者說他整天吃大魚大肉,你再給他送點魚、肉之類的東西,讓他本來就美好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他會謝你,但不一定記住你。

一個人失敗的時候,你鼓勵他幾句;他吃不上飯的時候你給他飯吃;在他最需要幫助的時候你幫助他,他會記住你一輩子。


南懷瑾:做好這三件事,就是功德無量


三、平等待人

南懷瑾:做人,應該吸取老子 “聖人抱一為天下式”的智慧,對待一切人事物,都採取平等之心,不存區別之心。

由於個人差異,每個人的在社會中的地位同樣存在著差異,這樣的差異就使一些人的內心的天平失去了平衡——在自認為毫無利用價值、地位低下的人面前,他們顯得高人一頭,對於這些人總是一種不屑一顧,甚至有些人對他們還略帶鄙視。

畢竟,人人都有面子,人人同樣都要面子。在這個社會中,人們同樣信奉“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的人生信條,故而在待人處事上,應該抱著尊重任何人的態度才行,不要因為工作分工不同而輕視或鄙視他人。

每個人的人格是平等,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受到同等的尊重。尊重他人意味著尊重他人平等的人格,是人與人交往的基本要求,是每個人應有的對待他人的態度和方式。不因人們之間所存在的先天或後天的差異而區別對待,也唯有這樣我們才能受到別人的尊敬。

人生路漫漫,世間存百態,世象有紛繁,每個人在生命舞臺上扮演的角色也不盡相同。因而,人們的生活態度,生活方式也迥然不同。但不管怎樣,面對生活,我們在待人接物方面都應擺正心中的天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