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無內外,本不可得 (地藏論壇 劉欣)


心無內外,本不可得 (地藏論壇 劉欣)

佛法中對於心的描述有很多,經典中常常是整篇的文字來闡述心的問題。不過在描述心的開示中,大都有一個共性,或者說是一個經常被提及的說法,心是:無內無外、非有非無、不生不滅的。

例如:《大乘本生心地觀經》:善男子。如是所說心心所法。無內無外亦無中間。於諸法中求不可得。去來現在亦不可得。超越三世非有非無。常懷染著從妄緣現。緣無自性心性空故。如是空性。不生不滅。無來無去。

這個心根本沒有所謂的內外、也沒有存在與不存在之說。更沒有出生與毀滅的過程。遠遠超出了邏輯思維所能觸及的範圍。

現在有不少人非常流行的一句話:心外求法。即是外道。或者也有說心外見法的。

這些話出自古德語錄。有其具體的對境而言,並非沒有道理。而且也有經典的依據。但是現在很多人的理解卻是錯誤的。

如果這個心是指真如本性來說,那麼這句話就不成立,因為此心本無內外、非有非無、不可得的東西啊。何來心外求、心內求呢?

這句話的意思另有所指。原因在佛法中對心的描述上,有內外分類。

《佔察善惡業報經》講:如是所說心義者。有二種相。何等為二。一者心內相。二者心外相。心內相者。復有二種。云何為二。一者真。二者妄。所言真者。謂心體本相如如不異。清淨圓滿無障無礙微密難見。以遍一切處常恆不壞建立生長一切法故。所言妄者。謂起念分別覺知緣慮憶想等事。雖復相續能生一切種種境界。而內虛偽無有真實不可見故。所言心外相者。謂一切諸法種種境界等隨有所念境界現前故。知有內心及外心差別。如是當知。內妄想者為因為體。外妄相者為果為用。依如此等義。是故我說一切諸法悉名為心。

佛法中的心,含義多種。可以分成內外二相。外相就是除我之外的一切外境。山河大地、人物對境。心內相又分兩種。一種是我們的妄心,就是思慮、推度、記憶等等心緒。一種是真心。這個真心就是我們說的真如本性、無內無外、非有非無、不生不滅的心。內妄想心是因是體,外相為果為用。

說到這裡,我們就瞭解了。所謂心外求法即是外道,其實是在講,我們不要去追求那些虛幻的外相境界。這裡指的就是心外相而言。是提醒我們修行中的一種錯誤。

但是這並不是外道的定義。因為心內求法也不一定就是佛法。心內相中還有真妄之分,依妄想心求,同樣遠離正道,而說到真心,就更沒有什麼內外之別了。這就如同說殺人放火就是犯罪一樣。殺人放火可以定為犯罪,不過犯罪不一定就是殺人放火。貪汙腐化、翫忽職守一樣是犯罪。

如果我們把古人指出我們修行中的弊病的言語當成了外道的定義,就成了十分荒謬的笑話。殺人放火是犯罪,這個沒錯,反過來,犯罪就是殺人放火,就成了以偏概全了,因為貪汙瀆職也是。

古德說:心外見法、即是外道,沒有錯,因為他是在指出我們的問題,你要是執著外境,當然是外道,而非佛法。但是如果說外道就是:心外求法。則錯誤的很。因為心內求法同樣錯誤。諸佛妙法,無內無外,《楞嚴經》中七處徵心,已經明確告訴大家,不要說內外中間,此心本妄,何來內外?

所以請大家切實瞭解佛法本意。指出心逐外相的錯誤沒有問題,認為只要不心逐外相,就沒有錯誤,則成了荒唐。《圓覺經》講的修行四病,作、任、止、滅。無一不是依心起修,經典卻說其為病。外道尚有修行禪定達到非想非非想處,非修心不能得禪定。故說外道就是心外求法,是錯誤的。

要想真的鑑別佛法與外道,那麼依據四法印即可:諸行無常、一切行苦、諸法無我、涅磐寂靜。

心無內外,本不可得

(出處: 地藏論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