績效評估的三種方法

作者/魏老師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點擊右上角“+關注”【魏老師I做績效】頭條號,長期分享薪酬、績效、股權、合夥人、預算的專業知識!)

在人力資源管理的各模塊中,核心是績效管理。為什麼這麼說?這要從企業運營的本質說起,企業存在的價值就是取得成果,創造財富,企業經營價值的體現正在於它的增值。而績效是對成果的衡量,績效管理的目的,即在於取得更大更好的成果。

績效評估的三種方法

先闡明一下幾個概念:績效管理、績效評估、績效考核。績效管理包括績效目標設定,績效體系建設(如績效管理方法論、績效溝通反饋等),績效評估,績效改進,績效應用等。績效管理在概念的外延上大於績效評估。績效考核是績效評估的一種方式,我建議儘可能少用“績效考核”的說法,而代之以“績效評估”。因為一般來說,“考核”指上對下,即主管考核下屬;而評估則可以是全方位的,上對下、下對上、360度、180度評價都可以。同時,“考核”默認為上級比下級更瞭解工作的內容,這與當今企業運營的實際狀況不符。

績效管理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種:KPI(Key Performance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PBC(PersonalBusiness Commitment,個人績效承諾)與OKR(Objectives & Key Result目標與關鍵成果)。三種方法並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各有不同的適用環境。

績效評估的三種方法

一、KPI

KPI的理論基礎是二八原理,即企業經營中一定存在關鍵要素,這些關鍵要素量化後即為KPI。KPI很直接,對於業務穩定,成果可以量化的崗位比較適用。但隨著知識工作者的崛起,成果的量化越來越困難,對員工主觀能動性的要求越來越好,KPI的不足就越來越明顯了。總結起來,KPI存在三大硬傷:(1)KPI是片面的;(2)KPI的短期導向性;(3)KPI的量化特性。[1]

KPI存在硬傷,不是說就該完全否決它。而是我們認清這個問題,才能不被KPI牽著鼻子走。儘管KPI有這樣那樣的“硬傷”(問題),我還是認為它對於企業經營是很有價值的。可惜的是很少有企業能夠用對用好,這也導致了不少主管因此而反對績效考核。儘管“刀子”有時也被用來殺人,可錯誤的並不是“刀子”。醫治KPI硬傷的良藥,只能是正向的價值觀體系。

績效評估的三種方法

二、PBC

PBC是目前IBM及華為等公司採用的績效評估方法,在KPI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戰略目標通過PBC分解到各級組織,以確保戰略實現。

PBC與KPI的不同,可以簡單歸納為:

  • PBC強調與戰略的匹配。
  • PBC強調管理評估而不是考核,強調共同參與而不是單向命令、強調雙向溝通而不是一言堂。
  • PBC強調不僅明白做什麼,也要清楚如何做。

PBC制定的要旨是“3+1”統一,以達到“上下對齊”的目標:

  • 目標統一:做正確的事。溝通討論下屬年度工作方向、業務重點和目標,確保其與戰略一致且聚焦重點。
  • 思路統一:把事情做正確。分析組織和個人面臨核心挑戰及問題,達成思路、方法的共識。
  • 理念統一:激發熱情。激發下屬主動設定有挑戰性目標;促使其樂於付出超越職責的努力。

“上下對齊”實在太重要了,唯有如此才可以聚焦力量,即華為所說的“力出一孔,利出一孔”。PBC中包括KPI、包括關鍵事項,也包括支撐目標的長期工作(如人才發展和價值觀建設)。PBC的理論基礎,大概來自於德魯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中對成果的定義,管理者的三項成果,簡單說就是:(1)直接成果;(2)價值觀;(3)人才發展。

績效評估的三種方法


三、OKR

OKR是目前谷歌、英特爾,以及國內的小米等公司採用的績效評估方法。OKR強調目標的挑戰性,以及對成果的關注。對這個方法,本人理解不深,有興趣的可以上網搜索相關資料。

績效評估的三種方法

三種績效評估的方法,我不認為有優劣之分。關鍵在於與組織現狀的適用度。對於傳統企業來說,我認為以KPI為主就可以;對於新型的科技型企業,可以採用OKR;兩者之間的,還是PBC為好。在本人的諮詢實踐中,我一般建議客戶採用PBC方式,OKR對價值觀和基礎管理能力建設的要求比較高,一步到位不容易。

作者簡介:實戰型績效管理專家,十五年企業薪酬績效、股權及合夥人模式的設計、推廣及踐行者。

私信小編“績效”兩字,免費發送100分鐘薪酬績效管理內部培訓視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