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眾心理:多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從眾心理是指有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真實的或是臆想的壓力所引起的人的行為或觀點的變化。


從眾心理:多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從眾”是一種比較普遍的社會心理和行為現象。通俗地解釋就是“人云亦云”、“隨大流”;大家都這麼認為,我也就這麼認為;大家都這麼做我也就跟著這麼做。人是群居的動物,因此,人的從眾心理更為強烈。

有一個心理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簡單的實驗:在一個繁華的鬧市區,他站在人頭攢動的街道上,抬頭看著湛藍的天空,若有所思地託著下巴,不時地發出肯定的聲音。他的舉動漸漸受到街上的人的注目,起初是因為好奇,有人過來詢問心理學家在幹什麼,他緘口不答,依舊保持著仰望的姿態。過了幾分鐘圍觀的人越來越多,他的身邊站了十幾個人,他們也在那裡往天空看雖然其間也有人轉身離去但離開的人,遠遠不如加入的人多。半個多小時過去了,這個路口聚集了幾百人,在從眾心理的作用下,他們做出同一個舉動——抬頭仰望藍天。

這個實驗雖然是個個例,其中也有好奇心理的作用,但不可否認,從眾心理對這一行為起著主導作用。

從眾心理:多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這是從眾心理在現實生活中的一個表現。美國心理學家所羅門·阿希在多年前也設計實施了一項實驗,用以研究從眾心理。後來,這個著名的實驗就以阿希的名字命名。

在心理學領域,“阿希實驗”是研究從眾現象的經典心理學實驗,是指個體受到群體的影響而懷疑、改變自己的觀點、判斷和行為等,以和他人保持一致。阿希實驗是研究人們會在多大程度上受到他人的影響而違心地進行明顯錯誤的判斷。

在實驗進行之前阿希發佈消息,招募來了幾位大學生志願者。他告訴他們這個實驗的目的是研究人的視覺情況。當某個來參加實驗的大學生走進實驗室的時候,他發現在他之前已經有5個人先來了,並依次坐下,他只能坐在第6個位置上。事實上他不知道,其他5個人是跟阿希串通好了的實驗人員,也就是我們現在俗話說的“托兒”。

當被測試者就位後,阿希拿出一張畫有一條豎線的卡片,然後讓大家比較這條線和另一張卡片上的3條線中的哪一條線等長。阿希要求他們判斷了18次,事實上這些線條的長短差異很明顯,普通人很容易就能做出正確判斷。

然而,在兩次正常判斷之後,5個“托兒”故意異口同聲地說出一個錯誤答案。於是他開始迷惑了,是堅定地相信自己的眼力呢,還是說出一個和其他人一樣,但自己心裡認為不正確的答案呢?

結果當然是不同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從眾傾向,但從總體結果看,平均有33%的人判斷是從眾的,有76%的人至少做了一次從眾的判斷,而在正常的情況下,人們判斷錯的可能性還不到1%。當然,還有24%的人一直沒有從眾,他們按照自己的正確判斷來回答。

從眾心理:多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在印度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在很久以前,有一婆羅門對祭祀特別虔誠。有一次,他從別的村莊找了只又肥又大的羊,準備回去用它舉行祭祀禮儀。

有三個流氓看到他扛著這隻又大又肥的羊,垂涎三尺,就密謀著從三條道迎面向這個婆羅門走去,施計得到這隻羊。

第一個流氓碰到婆羅門說:“哎呀,你怎麼做這樣可笑的事,把一隻骯髒的狗扛到肩上。”婆羅門非常生氣地對他說:“你瞎眼了,把祭祀的羊看成狗。”流氓就說:“婆羅門,你不聽我的話,我也沒有辦法。你自己願意就隨便好了。”說完,這個流氓走了。

沒走多遠第二個流氓走了上來。對婆羅門說:“哎呀,你就是喜歡一隻死了的狗,也不要把它扛在肩上呀。這不太好吧!”婆羅門非常氣憤,對他說“你怎麼把祭祀的羊看成狗,真是瞎了眼。”那個流氓說:“婆羅門你不要發火你自己願意別人也管不了呀。”說完也走了。

又沒走多遠,第三個流氓走了上來。他對婆羅門也說著同樣內容的話,硬是把一隻羊說成是一條狗。婆羅門把他也怒罵了一通。

三個流氓走了後婆羅門就不斷地想著他們三人的話。“這明明是羊啊。他們三人為什麼都說這是一隻死狗呀?”他又想,“不好,這如果要真是隻狗我還把它扛在肩上,實在是太可怕了。因為碰到死狗的人會遭到不測呀!”

婆羅門邊走邊想,越想越害怕,這要真是狗怎麼辦。最後,他說服不了自己了,竟真以為自己扛的是一隻死狗。他趕忙停了下來,扔掉了這隻自己親手討來的肥羊。然後一路跑著回家去了。他要回去把滿身的穢氣和不吉利趕緊洗掉。

三個流氓看著婆羅門把羊扔掉終於如願以償了。他們三人興高采烈地扛著那隻肥羊走了。美美地飽餐了一頓。

從眾心理:多數的不一定是正確的

心理學啟示

從眾心理在人們的生活中普遍存在,現代心理學家解釋說,從眾心理是指由一個人或一個團體真實的或是臆想的壓力所引起的人的行為或觀點的變化。其表現為在沒有分清正誤的大多數人的一致判斷面前,輕易否定了自己的觀點,以此博得別人認為的正確。這也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隨大流”。

從眾心理在日常生活中經常顯現。如論證某一觀點時,大多數人意見一致,自己很孤立,內心不安,開始忐忑,最終從眾。心理學家通過進一步研究發現,不同類型的人,從眾行為的程度也不一樣。一般來說,女性從眾多於男性;性格內向、有自卑感的人多於外向、自信的人;文化程度低的人多於文化程度高的人;年齡小的人多於年齡大的人;社會閱歷淺的人多於社會閱歷豐富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