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导语:建兴十二年八月,诸葛孔明病逝五丈原。这一年,刘禅二十八岁。从南征到北伐,昭示着诸葛亮完成了某种程度的内部整合,掌握兵权。同时也是刘禅皇权稳固的开始。

欢迎收看这一期的柚说历史,我是阿柚。【柚说历史040期】

东汉末年是乱世,继承皇帝不同治世,像呼吸那么自然。曹丕有华歆等一众大臣相挺,孙权也有张昭带着一票武将支持。之后就各种大臣派系自行拥帝的故事在两国上演。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就蜀汉没有。刘禅身强体健一回事,诸葛亮把整个蜀汉安排得很好,更是功不可没。雍闿孟获之乱,可以视作益州本土派对于刘禅政权的反动。

这不是什么几千几百个蛮族在那边喊喊话的事情。而是整个益州南部四郡全部失控,正要投降到东吴去的故事。是将近蜀汉半壁江山骚动的大型叛乱。

但诸葛亮说,我们不宜轻举妄动。且看看后主传中的大型调度。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一、跟东吴和谈。

从三国局势看,邓芝出使东吴,像是要联合东吴伐曹魏。但从蜀汉内部看,邓芝更重要的任务是去切断东吴跟益南四郡的连结。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其中关键的故事,就是邓芝把当初遭到益州叛乱军流放的张裔带回家。也就是让孙权表明立场,不搅和进来益州。这是外交的积极进攻。诸葛亮同时还打了防守战。

当时,魏国大臣们纷纷来信,要求蜀汉称臣。孔明到底有没有在赤壁战前舌战东吴群儒,很难说。但这时孔明笔战曹魏诸君,那可是有留下书信的。

二、务农殖谷,闭关息民。

积蓄实力,是吧?其实同时还有一步,就是要刘禅立张飞之女为后。诸葛亮传提到,诸葛亮认为刘备过世,是为国丧,不宜用兵,纯属虎烂。

如果按照儒家法则,刘禅还不先服个三年孝逆?顺带一提,曹丕就是在黄初三年才立郭女王为后。甄氏是曹睿追封母亲才变成皇后的。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诸葛亮其实在对内对外都展示着,本国一切如常。后来他的继承人蒋琬,也采用了同样的策略。愚民稳定,对外不屈。不要以为我们死了刘备就可以来踩我们了。

三、史书没写演义写。

叛乱的雍闿联盟窝里反,说诸葛亮完全没有动手脚,只是天意如此,我都是笑笑。就可见的脉络来看,光是诸葛亮成功切断雍闿的后援孙权,就足够引爆他们的内斗了。

原本雍闿背后有大金主,集结大家,说话最大声。现在大家都知道你的金主抽银根了,还听你的话?你是手长过膝耳垂至肩吗?没有嘛。那就人人有机会了。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完成这三条基本准备,就是战场上见真功夫了。现在到底是刘禅传还是诸葛亮传?这时候刘禅就是个摆饰吗?诸葛亮跟李严都是托孤大臣,李严就跟诸葛亮说,你应该受九锡称王啊。大家都知道诸葛亮严词拒绝,但你有没有想过,李严为什么说这个?

李严会这么说,其实就是刘禅赐了孔明四锡来开启南征。

金鈇钺:掌刑罚。曲盖:掌车马。前后羽葆鼓吹:掌礼仪。虎贲:掌禁军。

刘禅赐给了诸葛亮一半的公王神器。我们刘禅啊,并不是诸葛亮的傀儡。

但皇宫里除了霍弋,都是诸葛亮的人马。几个九卿也是益州神主牌居多……顺带一提,这也是诸葛亮当时对于益南叛乱,攻心为上的一部份。

(我们是一个尊重爱惜本土人才的政权)

能够协助刘禅,对诸葛亮采取的动作的人,恐怕非尚书令中都护,外挂光禄勋的李严莫属。但李严身在永安。

谁能够成为李严跟刘禅之间的桥梁?张绍这时候年纪应该未满二十,更有可能的是两个人。两个诸葛亮倚重的人。关羽的儿子,关兴,这时候应该还是侍中。

以及诸葛丞相府第一任长史:王连。

没意外,关兴跟刘禅在少年时期应该也是有往来有交情。挺孔明还是挺刘禅,差不多就是个五五波的局面。

王连则是李严这种后东州派的一员。他所推荐的人,也都在诸葛亮死后担任大官,特别是吕乂还承接了董允的尚书令。

更恐怖的是,王连跟关兴,差不多都在诸葛亮南征的时候死亡。陈寿并未记载,王连跟关兴是否参与南征。倒是写下了,诸葛亮开启南征前,抽掉了李严的尚书令官职,推荐了荆州派的陈震。陈震同时也是预言李严会搞事的人。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简单说,刘禅在建兴初年,应该就试图借重东州派的力量,来试探诸葛亮。

但诸葛丞相机灵得很,见招拆招。

也正因为刘禅在建兴二年三年左右就动手了,所以才要出师表。

每一句,诸葛亮都有深意在其中。

还真以为是因为刘禅很想扩大后宫才要写一篇上书喔?

大家都读出师表,倒是少人专注在刘禅的回文上。

当然啦,这个排比精美的诏书,肯定是专门人才写的。

看几个我感兴趣的点:

朕以幼冲,继统鸿基,未习保傅之训,而婴祖宗之重。

未习保傅之训」表示,不是陈寿没写刘禅的老师,是刘禅真的没老师。

吴王孙权同恤灾患,潜军合谋,掎角其后。凉州诸国王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余人诣受节度。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出兵前的外交成果,刘禅也都是知道的。而除了吹嘘之外,刘禅其实下了一道命令。投降者,就算是魏国宗室,你也要收纳。

明面上来说,或者说对后世人而言,刘禅这命令根本废话啊。诸葛亮本来就不是个杀人盈野的主。但从刘禅的角度看,事情或许不同。他知道诸葛亮为了他,进言刘备杀刘封彭羕。他是不是也知道,没有记在史书上头,诸葛亮杀了哪些人,或是建议他要杀哪些人?

在刘禅的眼中,孔明爸爸是不是一个为达目的绝不心软的人?又或者只是最近读了点书,卖弄两下仁义之师平天下而已?

顺带一提,刘备的遗诏中,要刘禅读汉书礼记,诸子百家,还有六韬跟商君书。其中法家著作跟六韬,诸葛亮都已经有注释本了,可以去找他要。

六韬就是太公兵法,先秦兵法都不会只是讲「战」,而是会从治国御下之术说起。这边其实揭露了诸葛亮本身是法家专门的事实,而且按刘备列出的书名,孔明是法术势三派精通的程度。

诸葛亮的「忠」,其实不需怀疑。但要说到「善」,就很可能是假造出的印象了。实际去看建兴初年,不难发现刘禅跟诸葛亮严格说起来,是平行关系。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赵云跟诸葛亮一起自请降等,马谡处死。刘禅接受了这个提案,但仍是让诸葛亮维持着丞相的权力。而李严也随着诸葛亮北伐,移防回到江州。刘禅其实真的很精明。

如果直接把诸葛亮降等拔权,大权只会回到李严手中。很显然,比起孔明爸爸,李严要跋扈得多。

刘禅反而得倚靠蒋琬董允等人为盾,来防御李严的逼宫。

建兴八年,李严在没有任何功绩的情况下,被封为次诸葛亮一等的骠骑将军。此时,曹真开始反攻蜀汉,诸葛亮请李严上来共襄盛举。李严在那边扭屁股。

说不得,蜀汉朝廷只得让李严的儿子继承江州兵权,李严才愿意动身。局面对刘禅来说非常危险。于是趁着北伐军击退曹魏之功,刘禅连忙下诏,并计前功,「拜托」诸葛亮恢复原职。

建兴九年,上演了诸葛亮与李严的罗生门。刘禅知道,能选择的,究竟是孔明爸爸。就此罢黜了李严。

在这次罗生门事件中,有一个举发李严的关键人物,本名狐笃。

随着北伐画上休止符,狐笃回到成都,刘禅要他认祖归宗改姓马,赐名忠。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马忠原本就是在建兴初年时平乱有功的太守,建兴八年突然被召入北伐军……

李严啊李严,得罪了小当家跟他的师父还想走吗你?

马忠李奸,一目了然。

至少对于刘禅而言,收拾掉李严是计画中的项目没错。

接下来诸葛亮休息了两年多,但仍是在汉中整军研发备战。

这两年,蜀汉基本上只有两桩大事:刘琰的故事我们留待下一个十年再说。另一件大事是又一次的益州叛乱。这个很可以算在刘禅头上。

却说马忠本来是镇守南方,诸蛮敬服的太守。

但为了让马忠去执行任务,刘禅调来了另一个原本蜀北的张翼。

张翼对待蛮人严苛一点,之前也说过,蛮人缴不出税你又要逼,就会反。

这边有几个重点是,蜀汉南部在这两年可能有些天灾,造成某种程度上的欠收。

诸葛亮军需不足,停了下来筹措。

刘禅也没有机智到做出对应的调整,比方减税。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刘禅诸葛亮没有反应,主要显示益州各地太守没有真实回报情况。就在刘禅诸葛亮李严大内斗的期间,其实他们已经失去了益州民心。但张翼造成南部叛乱,刘禅的反应还是不慢的。

很快让马忠去接替,同时让诸葛亮知道,张翼这个人打仗有点本事。于是张翼接着加入北伐军去了。进展到这,我们也明白:益南,始终是刘禅心头的一根刺。

并没有像演义所说,七擒孟获之后永不叛变。甚至从杨戏的季汉辅臣赞中,裴松之找出的备注,我们可以看到有不少的太守都被蛮夷杀害。

南蛮之患,不下山越。

扯到诸葛亮就会很长很长,该做总结了。

首先,建兴三年南征,是一个分野点。在这之前,刘禅的政事全归诸葛亮,并无疑义。而刘禅看起来曾经试图拉拢东州派,想要扳回一点政权。

从南征到北伐,诸葛亮是不是还持续掌管政务?这个好像常识一样的东西,我留了一个问号。自琬及祎,虽自身在外,庆赏威刑,皆遥先咨断,然后乃行,其推任如此。

青年阿斗,并不是那么草包,看看他和诸葛亮李严如何斗智斗勇

陈寿没有写诸葛亮喔。常提到的罚二十以上必亲览,其实也没有说是政务,军法也是有这些鬼事的。我真的没有找到,诸葛亮后来还是掌管所有政务的证据。

北伐期间,真正掌政的人,是不是刘禅本人跟留府长史蒋琬呢?益州地方系统的混乱,到底谁该背锅?也许不是诸葛亮。

今天的故事说到这边。你觉得今天的故事怎么样?欢迎在底下评论留言。你的点赞、评论、转发就是对小编最大的支持。本文由【柚说历史】阿柚编写,如有需要转载请标注出处,欢迎转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