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客列传》伍:荆轲

太史公司马迁的笔下共写五位刺客,荆轲是最浓墨重彩的一位,《刺客列传》总共五千字,而写荆轲就占了三千字,可见太史公对荆轲故事的重视。五位刺客中,要论知名度最高,非荆轲莫属,这当然得益于太史公的丹青妙笔,也和其刺杀的人物乃是千古一帝秦始皇有关,当然高渐离的那句风萧萧兮易水寒更是无意中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公元前232年,在秦国做人质的燕太子丹逃回燕国,怀着对秦王嬴政的仇恨,以及对秦国日益兼并列国并即将威胁燕国的忧虑,燕丹开始谋划对秦国的复仇。

燕丹和嬴政本做过一段朋友,早年,他二人本均在赵国做人质,并相处甚欢,同是寄人篱下,二人可谓患难之交。但当嬴政返秦且太子丹又为质于秦时,嬴政却对这个旧友无丝毫礼遇之意!

为此,燕丹对嬴政怀恨在心。从这件小事就可以看出秦王嬴政的为人,一个对朋友都这么绝情的人,又怎么会对百姓好?

《刺客列传》伍:荆轲

燕丹想要采取的复仇方式简单又直接,那就是派遣刺客刺杀秦王。于是,他遍访朝中要臣以及民间高士,想要寻求一名合适的刺客!

最终,他得到了荆轲。

自此之后,荆轲被太子丹奉为上宾,日日好生伺候,以上舍居之,珍奇之物时常进奉,“车骑美女恣荆轲所欲”,总之就是豪房、豪车、美女、宝物,恣其所取!如此善待荆轲,并非太子丹多么仁义,他要养着这么一个大刺客,将来寻找机会用来刺杀秦王!

《刺客列传》伍:荆轲

荆轲此人,以刺杀秦王留名于史,但他并非只会舞枪弄剑的武夫,史书记载其好读书击剑。书读得怎样已不可知,但根据史籍的记载,荆轲的剑法或许并不高明...

荆轲曾经仗剑游列国,路过榆次时,曾和盖聂论剑,二人剑法不一,发生争执,盖聂怒目视之,荆轲便转身离去,之后逃离了榆次。由此可见,其剑法并不如盖聂。

到了燕国,荆轲结识了一个燕国狗屠和擅长击筑的高渐离,荆轲好饮酒,三人常于闹市之中饮酒海吹、放歌狂欢(估计狗肉没少吃),旁若无人!

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估计是历来英雄豪杰的本色!

燕丹养着荆轲这样一个剑客数年之久,秦国终于打到了燕国的边界,秦将王翦攻破赵国,俘虏赵王,赵国灭亡,进兵至燕国南境。兵临城下,太子丹感到了危机,于是刺杀秦王终于被提上了日程。

为了取得秦王的信任,荆轲建议用秦国逃将樊於期的人头和燕国膏腴之地督亢的地图作为献礼,以接近秦王。但燕丹不忍心为了取信秦王而杀死走投无路前来投奔的樊於期。

荆轲于是私见樊於期,陈以大义,并将密谋之事告于樊於期,全家被秦王所杀的樊於期为向秦王报仇,遂慷慨自刎,将自己的头颅送与了荆轲。

太子丹虽不忍心杀樊於期,但事已至此,也无可奈何,乃函封樊於期人头和督亢地图,准备装遣荆轲。

万事俱备,只差一把锋利的匕首,和一个敢死的勇士做副手。

匕首好求,太子丹很快得到了一把锋利的匕首,并以毒药淬之,使其有见血封喉的效果。

至于副手,荆轲本欲等其自己的朋友而来,但其人居处较远,迟迟未能来到,太子丹心急而催荆轲。

燕国有个十三岁的少年,叫秦舞阳,年纪轻轻就杀过人,走在路上人不敢与其对视,于是太子丹决定让秦舞阳做荆轲的副手。

正是这个决定导致了行动的失败,如果太子丹能够多一点耐心,历史可能就是是另一种结局...但历史没有假设,更不允许重来,每个人都只有一次选择的机会。

在易水相别之际,太子丹及其宾客皆身着白服,泪洒河边,高渐离更是摆筑而击,悲痛而歌: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探虎穴兮入蛟宫,仰天呼气兮成白虹!

《刺客列传》伍:荆轲

易水送别

荆轲策马而去,始终未回首!

于是惊天地、泣鬼神之一幕,就在咸阳秦庭内上演……关于行刺的结局,稍微读过历史的人都知道。到了秦庭之上,未见过大场面的秦舞阳“色变震恐”,完全失去了刺杀秦王的勇气,荆轲一人持事先藏于地图中的匕首追杀秦王,最终失败被杀。

一身孤胆也好、匹夫之勇也罢,荆轲作为一个刺客,虽然刺杀秦王没有成功,但也不枉其一生:他曾经差一点就让当时星球上最具权力之人命丧黄泉。

这种壮举,世所少有。仅凭这一点,荆轲足以名垂后世。

对于荆轲刺秦的故事,数千年来论声不绝,文人骚客如此、市井黎庶亦如此。

陶渊明有一首诗《咏荆轲》,最为有名: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