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睡眠大揭秘:睡眠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并非睡得多就是睡得好

婴儿般的睡眠多是用来形容一个人睡的很香甜,等你当了妈以后,会发现并不是每个宝宝都会睡的香甜,大部分宝宝睡的很浅,很容易醒来。孩子的睡眠问题一直困扰着父母,因为睡眠和营养一样重要,孩子的睡眠影响着生长发育和心智发展。怎样提高孩子的睡眠的质量呢?父母首先要了解关于睡眠背后的生理机制。

宝宝睡眠大揭秘:睡眠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并非睡得多就是睡得好

睡眠的两种状态

有研究表明,孩子的睡眠可以分为两种状态: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

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脑电波的活动和清醒状态时很相似,虽然睡着了但眼球会快速转动,心率和呼吸也都不规则,所以也叫不规则睡眠。这个睡眠状态是很浅的,对身边的动静也会表现的非常敏感。宝宝可能因为环境中动静而醒来,然后再次入睡,他也不会记得自己醒来过。

非快速眼动睡眠期间,身体是静止的,脑电波、心率和呼吸活动缓慢而有规律,所以也叫规则睡眠。这个睡眠状态也分为浅、中、深,宝宝处于深度睡眠状态时,是很难被叫醒的。因此,家长要小心,千万要小心不要压到宝宝,因宝宝很难醒来所以很可能会窒息。

孩子的睡眠状态在快速眼动睡眠和非快速眼动睡眠之间转换,孩子处于快速眼动睡眠的时间占睡眠时间的50%,一直到孩子3--5岁,才会达到成年人20%的水平。

非快速眼动睡眠才更有利于精力的恢复,为什么孩子要花这么长时间在快速眼动睡眠上呢?研究者认为,快速眼动睡眠产生的刺激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很重要,尤其是小宝宝,对快速眼动睡眠的刺激有特别的需要。因为小宝宝处于清醒状态的时间很少,只有在清醒的状态下才能接收到外界环境的信息。

因为新生儿正常的睡眠模式是有组织、模式化的,所以对新生儿睡眠状态的观察也有助于鉴别中枢神经的异常。

宝宝睡眠大揭秘:睡眠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并非睡得多就是睡得好

宝宝的睡眠是否正常?

孩子因为个体的差异,对睡眠时间的需求也不会相同,所以时间不是判断孩子睡眠是否正常的标准,并不是睡的时间长就好,时间短就不好,因为没有统一的标准。怎样判断孩子的睡眠是否正常呢?

孩子睡着后的状态:观察呼吸是否平稳,体温、面色是否正常,是不是容易惊醒。如果睡着后孩子一直翻来翻去,睡不踏实,白天莫名的烦躁、没有食欲,这很可能就和睡眠不足有关。

孩子白天的状态:仔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如何,食欲和大小便是不是正常,如果孩子贪睡、厌食、不爱动的情况,父母也要密切关注孩子的睡眠需求了。

随着大脑的发育,孩子的睡眠节奏也在发生着变化,但只要孩子食欲好、睡的踏实、生长发育正常,就说明孩子的睡眠是正常的。

宝宝睡眠大揭秘:睡眠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并非睡得多就是睡得好

睡眠会影响孩子的智商吗?

对于正常的孩子来说,睡眠是会影响孩子智商的。婴儿在清醒的状态,会对周围环境很感兴趣,但如果一直处于清醒状态,就会开始哭闹发脾气,这是因为体内的化学物质达不到平衡导致的。

作息活动不规律的大孩子,也会难以集中注意力,学习新事物的效率也会很低。有研究表明,孩子白天小睡的时间和注意力的长短也有关系,小睡时间长,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也会长,而且学习新事物的效率会提高。

睡眠质量高的孩子,适应能力也很强,在以后孩子入学阶段,长期稳定的睡眠模式,也会帮助孩子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

宝宝睡眠大揭秘:睡眠影响孩子的智商,但并非睡得多就是睡得好

如何培养孩子的睡眠习惯?

出生6周后,就可以帮助孩子培养健康的睡眠习惯了,如果宝宝醒的时间太长就很难被哄睡,这个月龄的宝宝一般醒来时间不会超过两个小时,所以每隔两个小时就要哄孩子睡觉。

哄睡的时机也很重要,父母要注意观察孩子困了的表现,比如说揉眼睛、打呵欠,当孩子出现这些信号就要及时的哄他睡觉了。这并不是说就要固定按照两小时的时间表,来哄睡宝宝,如果孩子玩的时间长,睡的时间长也是很正常的。要用心找出孩子规律的时间表,而不是父母为孩子定的睡眠时间表。

  • 建立固定的睡前程序

很多专家都指出睡前程序的必要性,在孩子睡觉前要遵循一套固有的模式,简而言之就是让睡觉变得有仪式感。比如说先给宝宝洗个澡,然后讲个故事,听轻柔的音乐,亲吻宝宝说晚安,如果坚持每天都这样做,孩子就会明白接下来的事情是有规律的,孩子通常都喜欢有规律的生活,就不会对睡觉这件事表现的抗拒。

睡前程序包含的活动,一定是要帮助孩子安静下来的,而不是越来越兴奋或者烦躁。睡前程序一旦确定下来就要坚持,孩子会得益于这种可预见的生活习惯。

  • 让宝宝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哺乳期的妈妈非常辛苦,白天照顾宝宝,夜里还要频繁的喂奶,根本没有机会一觉睡到天亮。考虑到方便照顾,会选择和孩子睡在一张床上,但父母和孩子同床有很多不安全隐患,特别是在熟睡时,胳膊或腿万一压在孩子身上,后果就不堪设想。

所以让宝宝睡小床是相对安全的选择,如果宝宝刚开始不适应,可以把小床放在妈妈的床边,这样既方便妈妈照顾宝宝,妈妈自己也能睡的很好。

  • 让宝宝去适应家庭

孩子睡着后,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睡的好,就会开启家庭静音模式,所有人做什么都要静悄悄的,生怕把孩子吵醒了。家长大可不必如此,否则到最后孩子可能只有在极度安静中才能入睡,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

对孩子来说,最自然的家庭噪音恰恰是能帮孩子睡好的白噪音,因为孩子在子宫里,就被响亮的声音和摇晃的感受包围,让孩子在极度安静中睡觉,反倒是对孩子感官上的剥夺。要让宝宝去适应家庭,而不是让整个家庭来适应宝宝。

大玉儿,一位有想法的妈妈,用文字传播育儿经验,关注 看更多育儿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