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功煥:防控新階段重在防輸入 建議檢測為必選項

“現在中國對於新冠肺炎的防控,重在防‘輸入’,包括境外輸入,以及此前重點地區流動出來的無症狀感染者。” 中國疾病控制中心(CDC)原副主任楊功煥對第一財經表示。

中國疫情日報信息中的新增病例,已經從本地病例為主轉為以境外輸入病例為主,此外還新增了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

武漢市衛健委通報顯示,5日武漢新增無症狀感染者34人,當日解除隔離43人,正在醫學觀察673人。

另據國家衛健委通報,5日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無症狀感染者78例,其中境外輸入無症狀感染者40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1047例(境外輸入275例)。

從上述數據可以看出,目前對於無症狀感染者的防控仍然較為棘手。

4月5日,北京市疾控中心發佈消息稱新增報告1例境外輸入新冠肺炎確診病例。此病例3月20日到達北京首都機場。抵京後,申報健康無異常,遂至集中醫學觀察點進行隔離觀察。3月25日,隔離點動員隔離觀察人員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此人未參加。3月30日晚,此人出現咳嗽、咳痰、噁心、精神不振等症狀,4月3日晚患者出現高熱,達39℃,4月4日上午由家人駕車送至北京朝陽醫院就診,採集患者標本進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結果呈陽性。

因為未參加3月25日的檢測而未能及時發現,這個新冠病毒確診病例也提示防控輸入性風險中還存在需要補漏之處。

“檢測。這是控制風險最有效的方式。特別是設置在重點關卡的檢測到位極為重要。對於境外輸入性病例,最好是全部就地隔離和檢測,即便這樣,也不一定能夠把潛伏期較長的無症狀感染者找出來,但是能夠把大部分在正常潛伏期的無症狀感染者篩查出來,這樣就減少了後續的流調、密接人員的管理。看似檢測會投入成本,但是與後期投入的人力和物力相比,這要小得多。”楊功煥表示。

在4月6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佈會上,海關總署衛生檢疫司副司長宋悅謙表示,從4月1日起,海關與地方政府密切配合,對通過空運、水運和陸運口岸入境的所有旅客均實施核酸採樣檢測,並將所有人員及其信息全部移交口岸所在地聯防聯控機制,分類採取醫療救治或統一集中隔離的措施,以確保無縫對接、閉環運作。

對於境外輸入的風險,各地政府的認知也逐漸清晰。北京市規定,自3月25日零時起,所有從北京口岸入境人員不分目的地,全部就地集中隔離觀察,全部做核酸檢測,其目的是為儘量減少傳染病的社會傳播,一旦帶病離開隔離點極易造成家人及周圍密切接觸者的感染。

4月6日,上海市新冠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宣佈,對3月31日零時前入境來滬且未接受過新冠病毒核酸採樣檢測、尚處在集中隔離健康觀察期間的人員,自4月7日起可實施核酸檢測。由各區指定公立醫療機構採樣後,委託區疾控中心或具有資質的第三方檢測機構按照有關規定進行核酸檢測並出具報告。

上海按照國務院應對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相關部署,及時研判境外疫情態勢,動態調整防控措施。從3月23日起,對除集中隔離人員外的所有非重點國家和地區的入境來滬人員,進行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從3月28日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一律實施為期14天的集中隔離健康觀察;從3月31日起,對所有入境來滬人員進行100%新冠病毒核酸檢測。

“100%檢測顯然是防控新階段重要的措施。這不只是對於境外回來的人群,對於即將解封的武漢也需要同樣的措施。武漢畢竟曾經是一個疫區,由目前看,還存在一些無症狀感染者,如果武漢解封,不對離開武漢的人做檢測,這會增加目的地風險以及防控管理的成本,建議準備離開武漢的人,在離開前做一個核酸檢測,這樣不僅減少了病毒傳播的幾率,還減少後期防控成本。”楊功煥建議稱。

不過,對於武漢解封,目前尚無離漢人數統計以及對離漢人員檢測的相關政策。

“目前武漢解封的標準並沒有說。根據SARS解封的標準,是連續14天零新發病例。不過也有國外的研究報告稱,對於疫區的解封,可以以新發病例在兩位數以下,同時該地區的醫療條件有足夠的床位、醫療能力,以及有能力處理密接等條件。目前看,武漢新增病人持續減少,床位也可以,檢測能力也足夠,從這些條件看,武漢也還算符合解封的條件。”楊功煥表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