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的奶油烤吐司,可以让人吃一口就深深爱上。不禁感叹,如果拍电影也这么简单就好了。《吐司:敬!美味人生》为根据英国名厨兼作家Nigel Slater之同名回忆录改编,主要在描述Nigel从小到大,关于烹饪的启蒙过程。片名浪漫洒脱、用色温暖怀旧、演员又是俊美的Freddie Highmore及奥斯卡影后提名Helena Bonham Carter,然而这部作品要撑起这些期待,某些方面还是显得困难一些。
小时候,Nigel的母亲身体不好,所以对于料理常有许多顾忌,时常煮罐头、做吐司为家人果腹。得不到会更想要,于是Nigel小小年纪就开始自己尝试制作各种不同的菜色。好景不常,母亲因气喘过世之后,父亲请了擅长料理与家务的Potter太太来家里帮忙,严重侵蚀Nigel以往对家庭的美好想像。
看着这位臭脸叼烟、谈吐粗野的欧巴桑在家里侵门踏户,做的菜又天杀的有够好吃(不可原谅!),于是Nigel开始到处与这位波特太太做对。长大后,父亲渐渐被这个女人吸引,不但将全家搬到乡下共同生活,还决定娶Potter太太为Nigel的继母,于是梁子结更大了。为了和继母互别苗头,Nigel在学校家政课学习做甜点,甚至在附近的高级餐厅当学徒,想要用自制的美食抓住父亲的心。直到最后父亲去世,Nigel离开只剩继母的家,到城里追寻梦想,只身朝著名厨之路迈进。镜头用色很有六零年代法国乡间的古早味,看得出是对于纯真童年的乡愁。剧中几处镜头与场面调度也颇有意思,如小Nigel与母亲在聚光灯下起舞,母亲却慢慢推开他,渐渐隐身于黑暗,这是象征主角对母亲逝世的不舍与怀念。抑或是Potter太太初进家门,一连串具有极度性暗示的清扫画面蒙太奇,可说是父亲的意淫,也可表示主角的敌意。尽管如此,整体节奏仍然显得松散无力。故事太自溺于个人经验,说书者却没有将这些处理的更有趣。不禁让人怀疑,究竟编剧、导演、制片其中,是哪一位比较讨厌这位Nigel?
首先,以一部料理片来说,里面的食物看起来是有模有样。尤其蛋糕的颜色饱和到不太像真的,反倒像你咬下去才发现这是肥皂之类的诡异产物。关于吐司的台词是写的不错,「一旦咬下那脆皮和下面的软面包,再尝到微热的咸奶油,你就永远迷上了。」不过好不好吃全靠演员奋力大嚼加上台词解释,比起其他精美的料理片就弱了一分。再者,以一部家庭片来说,《吐司》的前半部也显得相当奇怪。一开始只看到Nigel嫌妈妈不会做菜,再嫌爸妈把帅哥园丁赶走,妈妈往生又嫌爸爸厨艺差劲透顶,最后终于来了一个很会做菜的继母,又开始眼红结下梁子。嫌东嫌西嫌南嫌北,就只有吃到美食的时候才高兴的低头猛吃。试问,这猴死囝仔由何方而来?不由分说,弱掉第二分。而以一部传记片来说,我看不太到主角喜爱烹饪更深层的动机。前半部纯粹以流水帐带过「母亲往生、怀念母亲」这句话,想哭也不知从何哭起。待Nigel长大,变成帅气的Freddie Highmore,那段和继母的料理斗法才显现出一些趣味,可惜火候撑不了多久。
我不知道是肇因于Freddie如吉娃娃般空洞的眼神,还是Helena Bonham Carter吃掉全场、威震四方的演技锋芒?左看右看都觉得这个继母根本没那么坏,主角变帅还是那个很难讨好的死小孩。这么多年的相处究竟有何改变?好像没变多少,还是幼稚的向老爸争宠,这样而已。又,请原谅我才疏学浅,这小孩什么时候这么黏老爸的?是对生母的依恋还是对家庭的执着?我参不透啊!至少,不管是小正太Oscar Kennedy还是Freddie Highmore,对于片中男体情窦初开的表现,还算有几分成就。可惜这些都沦为点缀,对料理的主题没多大用处。就连片名《吐司》,充其量也在开头亮相一下下而已。硬要把吐司解释成乡愁,恐怕理由还是不够充分。话说回来,奶油烤吐司虽然简单,但这可是Nigel的母亲在对料理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才尽全力做出来的爱心佳肴。不论情势多糟,也不可能嫌弃替你烤吐司的人,或许创作者也想试着用家常素材来做一部美味的电影,吐司好、奶油佳,只可惜端出来招待的诚意,我必须要说,根本不算烤吐司。表面金黄色的没错,可是里面受热不均,奶油一半焦掉一半没熟。这厨师大概连烤面包机都不太会用吧?也白白浪费这么一片好吃的吐司了。
閱讀更多 圖娛30秒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