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中的无知无欲无为


《道德经》中的无知无欲无为

翻阅《道德经》,又一次温读了几千年前老子的智慧。道德经共81章,5000多字,是道家哲学思想的重要来源。


01 祸福相依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道德经》开篇即是“有即是无、无即是有”的哲学相对论观点,看似玄妙,确实有道理。福事发生了,却不知欢喜雀跃之下隐藏着祸事;祸事降临了,谁曾想福事也可能因此而产生。正所谓“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所以万事万物,皆有两面性,身处谷底不必绝望,身在高位也不要忘忧,祸福可转换,风水会流转。


02 无知无欲

《道德经》中有一段话,颇受世人质疑,即: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这被很多人理解为愚民政策。但从老庄学派的哲学思想来说,老庄主张“清静无为”、“顺应天道”、“逍遥齐物”等。故结合老庄思想根源,这里的“无知”并非指不主张世人追求学问、知识,而是指不追求不必要的“歪门邪道”、“奇淫异技”,保持本性,做人简简单单最好。而“无欲”则较好理解,与老庄“清静无为”思想同出一脉。若百姓均“无知无欲”,则天下太平、民心向善,君王可“无为而治”。


03 宠辱不惊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寥寥数语,一个得失至上、惶惶不可终日的形象跃然纸上。而“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则体现了老子的人本主义思想,与“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有异曲同工之义。生命诚可贵,与生命相比,荣华富贵、功名利禄都是过眼云烟。

5000多字的道德经,细细读来,字字经典,句句玄机。流传数千年的畅销书,确实不一般!


分享到:


相關文章: